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81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3
本申请涉及钻孔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基座、滑动设置于基座上的滑座、设于所述滑座上的压力环,还包括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与滑座的端部抵接配合,以实现对滑座在滑移过中进行限位;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上,与所述滑座相连,用于驱使所述滑座往复运动,本申请具有优化结构布局,克服结构干涉现象的作用。构干涉现象的作用。构干涉现象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钻孔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压脚杯也可称为压力脚,是一种应用于PCB钻孔过程中的零件,其中,在PCB板进行钻孔作业的具体过程中,压脚杯起到压紧PCB板材,实现钻孔位置的定位的作用,对于高精度的钻孔作业起到重要作用。
[0003]目前,申请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压力脚结构,参考专利公告号为CN11231859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主要包括基座、滑座、驱动件以及压力环等组成部分,其中,滑座可滑动设置在基座上,滑座上具有至少两个压力环;同时,驱动件通过一支架固定安装于基座上,并且驱动件与滑座相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滑座移动,进而驱使压力环进行切换,不同的压力环用于在不同工况下对PCB板进行压贴,实现对孔位进行定位。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PCB板的轮廓及尺寸通常不一致,意味着PCB所不同PCB板所采用的装夹治具有可能会不尽相同,基于此,压脚杯在实际装配使用过程中存在受到治具干涉的问题,对压贴动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压脚杯的整体结构布局还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优化结构布局,克服结构干涉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包括基座、滑动设置于基座上的滑座、设于所述滑座上的压力环,还包括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与滑座的端部抵接配合,以实现对滑座在滑移过中进行限位;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上,与所述滑座相连,用于驱使所述滑座往复运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关技术中,驱动件通常是通过一支架固定于基座上的,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件整合至第一限位件处,利用第一限位件的位置作为驱动的安装位置;此时,在构造中可省略掉支架,将支架省略后,一方面,可加大驱动件与压脚杯底部水平面之间的间距,在压力脚压贴PCB板过程中,可获得更多的装配空间,减少了压脚杯产生干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因驱动件设置在第一限位件上,第一限位件与滑座相接触,舍去支架后并将驱动件直接设置在第一限位件上,可缩短驱动件与滑座之间的距离,结构更为紧凑,结构的整体长度得到缩减,同样可减少结构干涉,结构的布局最终得到优化。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安装部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多组,多组所述连接部分别与安装部的相背两侧相连,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座相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位于安装部相背两侧的连接部固定安装于基座上,相当于为安装部提供了相背两侧的固定力,此时,第一限位件受力平衡,不易变形,同时装配
稳固,有利于满足与滑座多次触碰的实际工况;相应的,将驱动部设于安装部处,安装部为驱动部提供稳固的安装位置,驱动部的安装稳定性得以提升,进而使驱动部的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基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插接定位的第二定位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的插接配合下,可提升第一限位件基座之间的装配精度,进而减少各部件之间的装配误差及加工误差。
[0012]优选的,所述滑座沿着弧形滑动配置于所述基座处,所述安装部上具有倾斜平面,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倾斜平面上,以使所述驱动件适配所述滑座的滑动弧度。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平面可使驱动件倾斜安装至第一限位件上,此时可使驱动件的动力输出方向与滑座的滑动方向适配,使得驱动件的驱动中心与滑座的运动中心一致,滑座在移动过程更加流畅及稳定。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上的缸体,所述缸体上具有缸孔、第一气口以及第二气口,所述缸孔一端开口,所述第一气口以及所述第二气口分别靠近所述缸孔的两端并同时与所述缸孔连通;以及活塞杆,可活动配至于所述缸孔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座活动连接,通过在第一气口以及第二气口交替通入压缩气体,以驱使所述活塞杆往复移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动的方式驱使活塞杆在缸孔内进行伸缩,在此过程中,可实现滑座的快速滑动,动作简洁高效。
[0016]优选的,所述缸孔的孔径范围在7mm

9mm之间。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孔径大小,可控制缸孔的整体容量,当孔径大于9mm时,会导致缸孔容量过大,进而使冲力过大,对第一限位件造成冲击破损,当孔径小于7mm时,会导致缸孔容量过小,冲力不足,滑座的位移流畅性受到影响,而当缸孔的孔径范围处于7mm

9mm时,活塞杆的伸缩力度足够,同时也不会过大,结构的整体使用寿命得到提升。
[0018]优选的,所述活塞杆包括杆体;塞头,固定设置于所述杆体的一端,封堵所述缸孔并与所述缸体滑移配合,用于将缸孔分隔形成与所述第一气口连通的第一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二气口连通的第二腔体;球头铰接部,一体连接于所述杆体,所述滑座上具有与所述球头铰接部活动连接的铰接凹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关技术中的驱动件通常由后堵头和卡簧等结构组成,但在长期处于往复冲击的情形下,一方面,卡簧容易掉落,造成驱动件与滑座之间的连接失效,此时,一体连接的球头铰接部的强度更好,可克服脱落问题,驱动件与滑座的连接稳定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缸体节省了后堵头,可提升缸孔密闭性的同时,还有利于可缩小缸体的体积,进而减少缸孔的整体长度尺寸,有利于减小冲击力大小,结构的紧凑性以及整体的动作流畅性得到提升。
[0020]优选的,还包括沉头螺钉,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螺钉穿过所述沉头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基座。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沉头螺钉以及沉头孔的方式将第一限位件固定安装于基座上,可提升连接时的稳定性,减少对螺丝头部的冲击力,减少螺丝头产生断裂的可能性。
[0022]优选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基座上并靠近所述滑座背对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侧;以及限位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所述固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限位部的厚度,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滑座相抵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相配合,使滑座在滑动过程中的两端得到位置定位,滑座移动准确,同时,在相关技术中,第二限位件通常采用直条结构,此时存在容易冲断的情况,居于此,第二限位件包括厚度不一致的固定部以及限位部,具有更大厚度进行支撑,不易松脱,在固定部的支撑作用下,限位部的稳定性同样得到提升,整体结构强度提升。
[0024]优选的,所述固定部的厚度在6mm

8mm之间,所述限位部的厚度在2mm

4mm之间。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部的厚度在6mm

8mm之间且当限位部的厚度在2mm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包括基座(1)、滑动设置于基座(1)上的滑座(2)、设于所述滑座(2)上的压力环(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件(6),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用于与滑座(2)的端部抵接配合,以实现对滑座(2)在滑移过中进行限位;驱动件(3),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6)上,与所述滑座(2)相连,用于驱使所述滑座(2)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6)包括安装部(61)以及连接部(62),所述连接部(62)为多组,多组所述连接部(62)分别与安装部(61)的相背两侧相连,所述连接部(62)与所述基座(1)相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3)设置于所述安装部(6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6)上设有第一定位部(63),所述基座(1)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63)相插接定位的第二定位部(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2)沿着弧形滑动配置于所述基座(1)处,所述安装部(61)上具有倾斜平面(611),所述驱动件(3)位于所述倾斜平面(611)上,以使所述驱动件(3)适配所述滑座(2)的滑动弧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压脚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包括,缸体(3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6),所述缸体(31)上具有缸孔(311)、第一气口(314)以及第二气口(315),所述缸孔(311)一端开口,所述第一气口(314)以及所述第二气口(315)分别靠近所述缸孔(311)的两端并同时与所述缸孔(311)连通;以及活塞杆(32),可活动配至于所述缸孔(311)内,所述活塞杆(32)的一端与所述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金兴吴正中黄勇文谢棚臣温想华黄青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朗明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