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Aβ40重组抗体、靶向Aβ42重组抗体与检测Aβ40和/或Aβ42的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06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靶向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靶向A
β
40重组抗体、靶向A
β
42重组抗体与检测A
β
40和/或A
β
42的试剂盒


[0001]本申请属于免疫分析
,涉及一种靶向Aβ40重组抗体,靶向Aβ42重组抗体,检测Aβ40和/或Aβ42的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最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0003]阿尔茨海默病(AD)以神经元死亡为特征,通常与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的出现有关。其中,β淀粉样蛋白(Aβ)是指一组由39

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疏水性肽,主要是Aβ42和Aβ40,其病理聚集与AD的神经元变性和认知衰退有关。目前研究结果证实使用脑脊液Aβ42/Aβ40比值作为AD生物标志物时能够有效提高正确诊断患者的百分比。相比较PET

CT等影像学手段,该生物标志物组合的检测将有助于AD的早期发现以及治疗效果的动态追踪。
[0004]现有技术中,Aβ42和Aβ40检测主要采用的是酶联免疫、POCT、电化学发光、化学发光等技术平台。
[0005]目前现有抗体制备技术的缺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0006](1)抗体灵敏度不足
[0007]现有技术中,久保田丽夫等的Aβ42人源化抗体亲和力仅为30~71nM(BIAcore测定)。R.B.德马托斯等专利技术的抗N3pGlu重组抗体的亲和力为0.35nM和0.71nM(BIAcore测定)。其他相似专利技术的数据显示其Aβ抗体灵敏度均为0.1~10nM级。抗体灵敏度不足将直接影响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同时降低检测的特异性和抗干扰性,并最终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0008](2)传统单克隆制备工艺先天不足
[0009]体外诊断试剂在研发及生产过程中,需保证产品的批间重复性可控。作为核心原料之一的抗体,其批间性能差异将会直接体现在试剂盒的批间重复性上。鼠单抗制备过程中,抗体效价易受到动物个体化差异影响。同时小鼠腹水的体积普遍少于5mL。虽然采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能有着更强的亲和力,但是想通过传统单克隆抗体制备工艺制备大批量批间性能稳定的抗体是有一定困难的。
[0010]现有试剂盒制备技术的缺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0011](1)检测时间过长
[0012]ELISA平台程序相对繁琐,费时费力。即便配套全自动酶联免疫工作站也不能减少样本和酶标抗体的孵育时间。目前基于ELISA的Aβ42和Aβ40检测技术耗时普遍在100min到180min。而电化学发光平台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周艳丽等的方法要求传感器与Aβ寡聚体的孵育时间为1h,与AuNPs共轭物的孵育时间长达3h。而贾能勤等的方法也至少需要2h以上的时间进行孵育。这样的检测时长无疑为临床检验科室/体检科室的高通量、高效率Aβ42和Aβ
40检测带来了困扰。
[0013](2)检出限数值高
[0014]检出限数值越低说明试剂盒灵敏度越高,越能够可靠地定量检测到低丰度被检测物。然而骆海明等的专利数据显示其ELISA试剂盒的检出限大于100pg/mL。在POCT平台,戴正乾等和骆海明等的结果显示其试纸条的Aβ42检出限均大于40pg/mL,试剂盒灵敏度低。
[0015](3)线性范围窄
[0016]更宽的线性范围可以保证样本无需稀释即可完成检测,这样无疑可以减少检测次数并消除因样本稀释而造成的检测偏差。张玉基等的实验数据显示其Aβ42的线性范围仅为0

1200pg/mL。而李俊尊等建立的Aβ42检测系统,其线性范围也仅为4.86

1017.68pg/mL。该线性范围上限均低于文章报道样本中Aβ42的高值(1456
±
23.01pg/mL)。

技术实现思路

[0017]基于上述描述,当前Aβ42和Aβ40检测系统还有很多不足。因此AD的早期发现以及治疗效果的动态追踪受到了限制。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抗β

淀粉样蛋白40重组抗体和一种抗β

淀粉样蛋白42重组抗体,本申请的重组抗体灵敏度更高、生产周期明显缩短。
[0018]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该部分已经根据权利要求补充)
[0019]1.一种靶向β

淀粉样蛋白40的重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抗体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

H1、CDR

H2、CDR

H3)和三个轻链互补决定区(CDR

L1、CDR

L2、CDR

L3),其中:
[0020]CDR

H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
[0021]CDR

H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或SEQ ID No:4所示;
[0022]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或SEQ ID No:6所示;
[0023]CDR

L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或SEQ ID No:8所示;
[0024]CDR

L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或SEQ ID No:10所示;
[0025]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1或SEQ ID No:12所示。
[0026]2.根据项1所述的重组抗体,其特征在于,
[0027]所述CDR

H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28]所述CDR

H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0029]所述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0030]所述CDR

L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
[0031]所述CDR

L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0032]所述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
[0033]3.根据项1所述的重组抗体,其特征在于,
[0034]所述CDR

H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35]所述CDR

H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0036]所述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0037]所述CDR

L1的氨基酸序列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β

淀粉样蛋白40的重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抗体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

H1、CDR

H2、CDR

H3)和三个轻链互补决定区(CDR

L1、CDR

L2、CDR

L3),其中:CDR

H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CDR

H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或SEQ ID No:4所示;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或SEQ ID No:6所示;CDR

L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或SEQ ID No:8所示;CDR

L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或SEQ ID No:10所示;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1或SEQ ID No:12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CDR

H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CDR

H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CDR

L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CDR

L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所述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CDR

H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CDR

H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所述CDR

L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所述CDR

L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所述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4.一种靶向β

淀粉样蛋白42的重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抗体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

H1、CDR

H2、CDR

H3)和三个轻链互补决定区(CDR

L1、CDR

L2、CDR

L3),其中:CDR

H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7或SEQ ID No:18所示;CDR

H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9或SEQ ID No:20所示;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1或SEQ ID No:22所示;CDR

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王咚咚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源长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