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弃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424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弃流井,弃流井连接有雨水进水管、雨水出水管以及污水管,弃流井内设有上井室与下井室,上井室与下井室之间设有密闭隔板,该密闭隔板中部设有过水通道,该过水通道由上而下依次安装有滤网、容积式流量计、智能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智能弃流井,该设施具有将初期雨水进行分离后排放至污水管网系统的功能,采用容积式流量计、智能阀门和移动端手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可实现灵活调度,相对于传统弃流装置,该设施安全可靠,运维管理方便,对于减少初期雨水入河、降低雨水径流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径流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径流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弃流井


[0001]本技术是一种智能弃流井,属于市政工程建设


技术介绍

[0002]原有的天然土壤和植被不断被建筑物及不透水地面所取代,极大降低了原有地面对雨水的渗透性,城市降雨过程中冲刷下垫面沉积物以及大气中的污染物,使雨水径流中含有大量的SS、COD、N、P、氯化物、油和脂、PAHs(多环芳烃)等污染物,且降雨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最高,影响城市水体生态环境,如何有效地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尤其是初期雨水污染,已是当前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0003]目前,针对初期雨水的治理措施以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为主,例如下凹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屋顶绿化等,然而,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受场地条件的影响较大,往往要和主体项目同步实施,比较适合于新建城区建设。对于已建城区,连片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不具备实施条件,需要通过雨水弃流设施对初期雨水进行弃流。
[0004]但是现有技术雨水收集系统初期弃流装置通常采用电磁阀、浮球等结构实现初期雨水的弃流,其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且无法对初期雨水进行有效净化,初期雨水排放后仍然存在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弃流井,以解决现有技术雨水收集系统初期弃流装置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且无法对初期雨水进行有效净化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弃流井,所述弃流井连接有雨水进水管、雨水出水管以及污水管,所述弃流井内设有上井室与下井室,所述上井室与下井室之间设有密闭隔板,该密闭隔板中部设有过水通道,该过水通道由上而下依次安装有滤网、容积式流量计、智能阀门,所述上井室顶部设置有井盖,所述弃流井外部设置电池井,该电池井内设有蓄电池、信号传输器,所述蓄电池与智能阀门电连接,所述雨水进水管与雨水出水管连接于上井室,所述污水管连接于下井室。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密闭隔板固定安装于弃流井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管一端连接弃流井,另一端连接于市政污水管道系统,所述雨水出水管一端连接弃流井,另一端连接于市政雨水管道系统。
[0009]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进水管与雨水出水管设于密闭隔板上方,所述污水管设于密闭隔板下方。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弃流井底部设有PE底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信号传输器设有移动端远程控制平台与其信号连接。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一种智能弃流井,该设施具有将初期雨水进行分离后排放至污水管网
系统的功能,采用容积式流量计、智能阀门和移动端手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可实现灵活调度。相对于传统弃流装置,该设施安全可靠,运维管理方便,对于减少初期雨水入河、降低雨水径流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弃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弃流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弃流井

1、雨水进水管

2、雨水出水管

3、污水管

4、电池井

5、上井室

11、下井室

12、密闭隔板

13、井盖

14、滤网

15、容积式流量计

16、智能阀门

17、蓄电池

51、信号传输器

5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弃流井技术方案:所述弃流井1连接有雨水进水管2、雨水出水管3以及污水管4,所述弃流井1内设有上井室11与下井室12,所述上井室11与下井室12之间设有密闭隔板13,该密闭隔板13中部设有过水通道,该过水通道由上而下依次安装有滤网15、容积式流量计16、智能阀门17,所述上井室11顶部设置有井盖14,所述弃流井1外部设置电池井5,该电池井5内设有蓄电池51、信号传输器52,所述蓄电池51与智能阀门17电连接,所述雨水进水管2与雨水出水管3连接于上井室11,所述污水管4连接于下井室12。
[0020]更优地,所述密闭隔板13固定安装于弃流井1内,所述污水管4一端连接弃流井1,另一端连接于市政污水管道系统,所述雨水出水管3一端连接弃流井1,另一端连接于市政雨水管道系统,所述雨水进水管2与雨水出水管3设于密闭隔板13上方,所述污水管4设于密闭隔板13下方,所述弃流井1底部设有PE底板,所述信号传输器52设有移动端远程控制平台与其信号连接。
[0021][实施例][0022]请参阅图1

图2,在进行使用时,降雨初期,智能阀门17处于初始打开状态,雨水由雨水进水管2流入上井室11后,依次流经滤网15、容积式流量计16、智能阀门17后流入下井室12,下井室12内的雨水通过污水管4排至市政污水系统,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
[0023]随着降雨时间和雨量的增大,当通过容积式流量计16的水量达到了设定值时,智能阀门17关闭,上井室11的雨水通过雨水出水管3排至市政雨水管道系统,此时弃流井相当于一个普通雨水检查井;
[0024]雨停后,通过移动端远程控制平台,对智能阀门17、容积式流量计16进行复位,即智能阀门17处于打开状态,容积式流量计16保持正常设定值。
[0025]同时,容积式流量计16的设定流量值需根据弃流井的汇水范围计算确定,弃流水量为5~8mm,具体根据片区污染程度确定,具体按以下公式计算:
[0026]Q≥10H
×
F
[0027]式中,H——工程所在地设计弃流水量(mm),一般为5~8mm
[0028]F——弃流井汇水面积(hm2)
[0029]Q——容积式流量计设定流量取值(m3)
[0030]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雨水收集系统初期弃流装置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且无法对初期雨水进行有效净化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具有将初期雨水进行分离后排放至污水管网系统的功能,采用容积式流量计、智能阀门和移动端手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可实现灵活调度。相对于传统弃流装置,该设施安全可靠,运维管理方便,对于减少初期雨水入河、降低雨水径流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00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弃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井(1)连接有雨水进水管(2)、雨水出水管(3)以及污水管(4),所述弃流井(1)内设有上井室(11)与下井室(12),所述上井室(11)与下井室(12)之间设有密闭隔板(13),该密闭隔板(13)中部设有过水通道,该过水通道由上而下依次安装有滤网(15)、容积式流量计(16)、智能阀门(17),所述上井室(11)顶部设置有井盖(14),所述弃流井(1)外部设置电池井(5),该电池井(5)内设有蓄电池(51)、信号传输器(52),所述蓄电池(51)与智能阀门(17)电连接,所述雨水进水管(2)与雨水出水管(3)连接于上井室(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鹏贵侯雷吴连丰王开春黄黛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