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392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系统,其结构包括雨水收集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是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系统,属于市政工程建设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存量更新为主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既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特别是城市排水系统,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长期不受重视,历史欠债多,存在总量不足

标准不高

运行管理粗放等突出问题,是造成城市内涝频发

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0003]雨水收集口是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收集城市雨水的重要设施,承担着将雨水引导进排水管网的任务,当城市下雨时,雨水会从建筑物

道路等表面流下,形成雨水径流,这些雨水径流需要通过雨水收集口被收集

输送和处理,可以拦截杂物

减少垃圾和固体废物对排水系统的阻塞和损坏,同时避免了雨水在道路上积聚,以防止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

[0004]但是现有技术既有的雨水收集口设计往往不够合理,大部分没有考虑到雨水收集口的数量和分布,从而导致排水系统容易发生堵塞,形成内涝积水的情况,同时,在中小降雨时,雨水流经建筑物和道路时,会将表面的污染物通过雨水收集口随着雨水一起流入雨水管网,并在雨水管网内淤积或进入水体造成污染,由于传统设计的不足,没有考虑雨水收集口的沉淀和净化功能,并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污染物的含量也在不断增加,给城市水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既有的雨水收集口设计往往不够合理,大部分没有考虑到雨水收集口的数量和分布,从而导致排水系统容易发生堵塞,形成内涝积水的情况,同时,在中小降雨时,雨水流经建筑物和道路时,会将表面的污染物通过雨水收集口随着雨水一起流入雨水管网,并在雨水管网内淤积或进入水体造成污染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系统,其结构包括雨水收集井

雨水连接管,所述雨水收集井包括截污顶盖

上挡墙

过水孔

下挡墙,所述截污顶盖安装于上挡墙上方,所述上挡墙设于下挡墙上方且两者之间开设有过水孔,所述下挡墙为采用透水混凝土制成的下挡墙,所述雨水连接管与雨水收集井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挡墙为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上挡墙

[0008]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连接管连通于雨水收集井底部位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收集井设有若干个,且雨水收集井底部设有坡度坡向雨水连接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挡墙高度为
mm。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城市低洼区既有雨水收集口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雨水收集口的数量,旨在提高雨水收集排放速度,满足净化面源污染的功能需求,缓解暴雨时的内涝积水,以及控制中小降雨时的初期雨水径流污染

该系统可广泛运用于市政行业领域,对于增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容量和雨水排放能力,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改善城市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系统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系统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雨水收集井

1、
雨水连接管

2、
截污顶盖

11、
上挡墙

12、
过水孔

13、
下挡墙

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请参阅图
1、
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系统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雨水收集井
1、
雨水连接管2,所述雨水收集井1包括截污顶盖
11、
上挡墙
12、
过水孔
13、
下挡墙
14
,所述截污顶盖
11
安装于上挡墙
12
上方,所述上挡墙
12
设于下挡墙
14
上方且两者之间开设有过水孔
13
,所述下挡墙
14
为采用透水混凝土制成的下挡墙
14
,所述雨水连接管2与雨水收集井1连通

[0018]更优地,所述上挡墙
12
为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上挡墙
12
,所述雨水连接管2连通于雨水收集井1底部位置,所述雨水收集井1设有若干个,且雨水收集井1底部设有坡度坡向雨水连接管2,所述下挡墙
14
高度为
200mm。
[0019][
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图2,在进行使用时,新增加的雨水收集井1相当于一条平流式净化沉淀池,当初期雨水径流时,通过雨水收集井
1、
截污顶盖
11
和底部约
200mm
高度的透水混凝土下挡墙
14
,发挥拦截

沉淀和过滤初期雨水中的杂质的作用;
[0021]暴雨时,雨水漫过透水混凝土下挡墙
14
时,通过过水孔
13
快速将雨水输送至新雨水连接管2,并快速排放至市政排水系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积水

[0022]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既有的雨水收集口设计往往不够合理,大部分没有考虑到雨水收集口的数量和分布,从而导致排水系统容易发生堵塞,形成内涝积水的情况,同时,在中小降雨时,雨水流经建筑物和道路时,会将表面的污染物通过雨水收集口随着雨水一起流入雨水管网,并在雨水管网内淤积或进入水体造成污染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
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城市低洼区既有雨水收集口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城市低洼积水区既有雨水收集口加密改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雨水收集井
(1)、
雨水连接管
(2)
,所述雨水收集井
(1)
包括截污顶盖
(11)、
上挡墙
(12)、
过水孔
(13)、
下挡墙
(14)
,所述截污顶盖
(11)
安装于上挡墙
(12)
上方,所述上挡墙
(12)
设于下挡墙
(14)
上方且两者之间开设有过水孔
(13)
,所述下挡墙
(14)
为采用透水混凝土制成的下挡墙
(14)
,所述雨水连接管
(2)
与雨水收集井
(1)
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王连接谢鹏贵黄黛诗陈俊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