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量建设用地识别和整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95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增量建设用地识别和整理方法,识别和整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筛选城镇建设适宜区域的最大范围,步骤二:去除不可开发范围,步骤三:分析开发成本,步骤四:梳理得到最大增量空间,步骤五:组团并命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量建设用地识别和整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识别与整理的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增量建设用地识别和整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导致农业

生态空间不断遭到挤压,在耕地保护

生态空间保护面临约束的形式下,如何加强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缓解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

生态用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问题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已经对行政边界内的所有土地进行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但这一评价仅从自然条件出发,缺乏对实际建设情况的考量,得到的结果对实际的建设用地的后续开发参考意义有限

整理适宜开发的建设用地资源,充分认识地区开发建设的潜力状况,对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保障地区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3]本专利技术以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双评价”为基础,通过建立开发成本评价体系,使用
GIS
软件,从实际开发成本的角度,对于集中连片的

开发成本较低的增量可开发用地进行了整理,实现了在守住生态与耕地底线的前提下,合理有序进行开发的模式结合了开发成本

土地整理成本等,使得可开发的增量用地的识别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可以指导城市后续的开发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增量建设用地识别和整理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增量建设用地识别和整理方法,所述识别和整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07]步骤一:筛选城镇建设适宜区域的最大范围;
[0008]以

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

中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选择面积较大的城镇适宜建设区;
[0009]步骤二:去除不可开发范围;
[0010]在城镇适宜建设区中,去除不可开发的范围区域;
[0011]步骤三:分析开发成本;
[0012]将整理出的地块分解为边长
30m
的网格,对于具有不规则边缘,无法纳入完整的网格中的地区,则保留不规则边缘,单独处理,对每个网格作为增量建设用地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分析,该评价分析包括:基础设施成本

土地征收成本以及土地整理成本;
[0013]步骤四:梳理得到最大增量空间;
[001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分级和标准化处理,然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采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增量用地的开发成本指数,得到开发成本指数后,再使用自然断点法,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
[0015]步骤五:组团并命名;
[0016]经过以上评价,根据城市对增量土地规模的需求,整理评分较高的网格,将网格整理成组团,并根据行政区域或者自然地物对该组团进行命名,完成识别和整理

[0017]更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的不可开发的范围区域包括:生态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公益林

[0018]更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还包括去除已经建设且再开发难度较大的区域,包括现状建成区

重要的区域基础设施

已建设的道路

城市重要的河流水系以及城市可更新改造的区域

[0019]更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基础设施成本的评价分析具体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包括道路修建成本和其他市政基础设施
(
供水

供电等
)
的建设成本,距离城市建成区的远近可以反映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距离建成区越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越低;道路修建成本可以用于现在道路的距离作为需要修建道路的长度,进而估算道路修建成本

[0020]更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土地征收成本的评价分析具体为:土地征收成本包括将土地变为可开发的建设用地需要的成本,分为:征收耕地

现状建设用地

农村宅基地和村集体所有土地以及其他土地,如国有林场

国有草场,根据土地的所属类型,分为四个等级分别进行打分

[0021]更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土地整理成本的评价分析具体为:土地整理成本主要指对地块进行填挖,使其可以满足建设需求,这一成本由土地的坡度决定,根据相关标准,
25
%坡度以下的土地可以进行建设,
25
%以上的土地不适宜建设;在适宜建设的土地中,根据

城市用地竖向规范

分为
<10

、10
%~
25

、25
%以上三级

[0022]更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开发成本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3][0024]其中,
n
为网格个数,
i
为某一网格,
j
为指标个数,
W
j
为三个指标的权重,
E
ij
为第
i
个网格的第
j
个指标的评价分数

[0025]通过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6]优点一:本专利技术在识别方法上,借鉴了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双评价”结果,对于城市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处理,保障了城市的自然生态底线和耕地红线,避免了无序扩张,保障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0027]优点二:本专利技术在整理方法上,构建了开发成本评价体系,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土地征收成本

土地整理成本三个方面,将土地分为网格,评价每个网格的开发成本,最后在识别集中连片的可开发土地,从实际开发可能性角度分析,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较大的意义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进行可开发增量用地的识别结果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析基础设施成本的结果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析土地整理成本的结果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最终集中连片可开发增量建设用地的识别结果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地块与网格的处理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增量建设用地识别和整理方法,以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为例,所述识别和整理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增量建设用地识别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和整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筛选城镇建设适宜区域的最大范围;以

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

中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选择面积较大的城镇适宜建设区;步骤二:去除不可开发范围;在城镇适宜建设区中,去除不可开发的范围区域;步骤三:分析开发成本;将整理出的地块分解为边长
30m
的网格,对于具有不规则边缘,无法纳入完整的网格中的地区,则保留不规则边缘,单独处理,对每个网格作为增量建设用地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分析,该评价分析包括:基础设施成本

土地征收成本以及土地整理成本;步骤四:梳理得到最大增量空间;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分级和标准化处理,然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采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增量用地的开发成本指数,得到开发成本指数后,再使用自然断点法,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步骤五:组团并命名;经过以上评价,根据城市对增量土地规模的需求,整理评分较高的网格,将网格整理成组团,并根据行政区域或者自然地物对该组团进行命名,完成识别和整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量建设用地识别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不可开发的范围区域包括:生态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公益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量建设用地识别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还包括去除已经建设且再开发难度较大的区域,包括现状建成区

重要的区域基础设施

已建设的道路

城市重要的河流水系以及城市可更新改造的区域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量建设用地识别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基础设施成本的评价分析具体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包括道路修建成本和其他市政基础设施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萌陈森龚子路侯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