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捕集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52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捕集罩,包括架设于压铸机上方的的罩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罩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底部的两侧吸烟道和设置于所述罩体内的顶部中间区的顶吸烟道,所述侧吸烟道和顶吸烟道的底部设置多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捕集口,所述侧吸烟道和顶吸烟道的排烟口通过管道与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烟气捕集罩设置了侧吸烟道,侧吸烟道沿安全门边缘方向设置,在安全门附近区域形成负压区,从而缓解在喷涂环节所产生的横向射流冲击所造成的漏烟现象,完成喷涂环节两侧喷雾射流的诱导与捕集;利用烟气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升动力,在罩体顶部设置顶部烟道,从而可以低能耗地收集烟气。气。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捕集罩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烟气捕集罩。

技术介绍

[0002]进入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下游汽车、通信设备制造、铁路机车和通用设备制造行业的拉动下,压铸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压铸机在开模、喷雾和冲头压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气,这些烟气中通常含有油烟、水雾、气溶胶等小于10μm的颗粒物,这些污染物不仅会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增加了机械磨损,降低了生产设备使用寿命,以及造成清理与维护困难。这些问题都制约压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000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国内一些铸造厂所采取的传统措施是在压铸机上方增添一个简单的罩壳,再通过引风机将烟气排出。压铸机在开合模以及冲头区域会产生大量烟气,特别是在喷涂脱模剂时,由于高速射流喷涂导致模具区域气流流速极高,动压极大,使得烟气四周快速扩散,而传统抽吸方式由于抽吸距离远、动力不足会导致严重的烟气外溢,难以捕集安全门附近烟气,因此传统方法捕集效果不佳,依然会造成空气污染;此外,部分烟气涌入罩壳内后在罩壳内四散开来,形成多个无规则的小型气体环流(涡流)而相互扰动,因此不利于烟气的快速抽吸,抽吸过程能耗较高。
[0004]此外压铸生产过程中,经常存在模具的检修和吊装作业,顶部增加烟气捕集罩后,阻碍了检修和吊装作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捕集罩。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捕集罩,包括架设于压铸机上方的的罩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罩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底部的两侧吸烟道和设置于所述罩体内的顶部中间区的顶吸烟道,所述侧吸烟道和顶吸烟道的底部设置多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捕集口,所述侧吸烟道和顶吸烟道的排烟口通过管道与外部油雾净化器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罩体包括位于中间的移动罩体、用于封闭所述移动罩体两端的第一固定罩体和第二固定罩体,所述第一固定罩体和第二固定罩体为板状结构,所述移动罩体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覆盖/远离所述压铸机合模区的上方;
[0009]所述压铸机上方通过支架固设有用以支持所述移动罩体直线移动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轨道的长度,且两者之间断开设置所形成的第一空间用以压铸机的模具在设定高度处水平移出,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罩体和第二固定罩体所在侧,当移动罩体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远离所述压铸机合模区的上方时,所述移动罩体退至所述第一固定罩体所在侧。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罩体和第二固定罩体为短罩或薄板结构,所述第二固
定罩体的长度/厚度与所述移动罩体的长度比为1:5~1:15,所述第二固定罩体的内侧至所述第二轨道的另一端所形成的第二空间用以压铸机的部件吊装。
[0011]优选的,所述顶吸烟道沿所述罩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与所述侧吸烟道在空间内平行。
[0012]优选的,所述侧吸烟道和顶吸烟道的排烟口均设置在各自烟道的末端部,所述侧吸烟道和顶吸烟道的排烟口分别连接一出烟管道,各所述出烟管道与净化器的进气管道连接点处采用45
°
斜接方式动静密封。
[0013]优选的,所述侧吸烟道和顶吸烟道整体采用方通结构;和/或,所述罩体包括框架和贴于框架内外侧的钣金贴面。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侧吸烟道和顶吸烟道分别与所述罩体可拆性连接。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包括第一基座和固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方的导向滑轮,所述移动罩体的侧部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滑轮匹配的导向滑槽,所述移动罩体靠近所述第二轨道的一端部固设有移动滚轮,所述第二轨道包括第二基座,当所述移动罩体移动时,所述移动滚轮在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上表面上移动。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座靠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部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一过渡斜面,所述第二基座靠近所述第一基座的一端部设置倾斜向下的第二过渡斜面。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齿轮和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移动罩体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9]本技术提供的烟气捕集罩设置了侧吸烟道,侧吸烟道沿安全门边缘方向设置,在安全门附近区域形成负压区,从而缓解在喷涂环节所产生的横向射流冲击,完成喷涂环节两侧喷雾射流的诱导与捕集;
[0020]利用烟气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升动力,在罩体顶部设置顶部烟道,从而可以低能耗地收集烟气;
[0021]两侧侧吸和顶吸的三段式捕集方式,对控制区域形成具有指向性的气流控制,罩体内不利涡流减少,优化了气流组织,捕集效率提高至95%以上。
[0022]本技术中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容许压铸机的模具在设定高度处水平移出的第一空间,如此可以避免模具需要吊装到高于罩体以上的高度才能被吊出的弊端,避免了厂房高度有限而无法吊装模具,或者,避免了因吊装高度过高而作业难度高、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0023]第二固定罩体设置为短罩或薄板框架结构,可以使得其与第二轨道之间形成一定的空缺,如此可以方便检修或者吊装压铸机的部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拆卸罩体并移走罩体才能作业的麻烦。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烟气捕集罩安装于压铸机上的结构示意图(罩体打开);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烟气捕集罩的结构示意图(罩体打开);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烟气捕集罩的结构示意图(罩体关闭);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罩体的侧视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烟气捕集原理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轨道和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00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轨道和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003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移动罩体的底部框架和移动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5]参见图1~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烟气捕集罩,包括架设于压铸机A上方的的罩体1、分别设置于罩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底部的两侧吸烟道2和设置于罩体1内的顶部中间区的顶吸烟道3,侧吸烟道2和顶吸烟道3的底部设置多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捕集口,侧吸烟道2和顶吸烟道3的排烟口通过管道与外部油雾净化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捕集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于压铸机上方的罩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罩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底部的两侧吸烟道和设置于所述罩体内的顶部中间区的顶吸烟道,所述侧吸烟道和顶吸烟道的底部设置多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捕集口,所述侧吸烟道和顶吸烟道的排烟口通过管道与外部油雾净化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捕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位于中间的移动罩体、用于封闭所述移动罩体两端的第一固定罩体和第二固定罩体,所述移动罩体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覆盖/远离压铸机合模区的上方;所述压铸机上方通过支架固设有用以支持所述移动罩体直线移动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轨道的长度,且两者之间断开设置所形成的第一空间用以压铸机的模具在设定高度处水平移出,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罩体和第二固定罩体所在侧,当移动罩体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远离所述压铸机合模区的上方时,所述移动罩体退至所述第一固定罩体所在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气捕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罩体和第二固定罩体为短罩或薄板框架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罩体的长度/厚度与所述移动罩体的长度比为1:5~1:15,所述第二固定罩体的内侧至所述第二轨道的另一端所形成的第二空间用以压铸机的部件吊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捕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吸烟道沿所述罩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与所述侧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赵彬刘冰清刘峰江
申请(专利权)人:兆和苏州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