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叉车用驾驶室和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47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向叉车用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框架,前板框架设置在驾驶室框架的前部,前板框架包括驾驶位前板和操作位前板,驾驶位前板和操作位前板之间通过弯折部连接,且驾驶位前板所在平面和操作位前板所在平面相交于弯折部所在平面上;左侧框架和右侧板框架分别设置在驾驶室框架的两侧;后围板框架设置在驾驶室框架的后部;顶部框架设置在前板框架、左侧框架、后围板框架和右侧板框架围成的空间的顶部;下底板框架和右侧下底板框架均设置在驾驶室框架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钣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向叉车用驾驶室和叉车


[0001]本技术涉及叉车
,尤其是指一种多向叉车用驾驶室和叉车。

技术介绍

[0002]叉车是现在人们常用的搬运车辆之一,是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重物搬运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并可进入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0003]目前,常采用的叉车用驾驶室为开放式或封闭式,但是采用现有的开放式驾驶室存在以下问题:极易受到天气等恶劣工作环境影响,安全性差、舒适性差;采用现有的封闭式驾驶室存在以下问题:可见光透射比小于70%,透光性能差,影响驾驶员的操作。
[0004]因此,如何使叉车的驾驶室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同时,还满足透光性好、舒适性高,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向叉车用驾驶室和叉车。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多向叉车用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框架;所述驾驶室框架包括前板框架、左侧框架、顶部框架、下底板框架、后围板框架、右侧板框架和右侧下底板框架;所述前板框架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前部,所述前板框架包括驾驶位前板和操作位前板,所述驾驶位前板和所述操作位前板之间通过弯折部连接,且所述驾驶位前板所在平面和所述操作位前板所在平面相交于所述弯折部所在平面上;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板框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两侧;所述后围板框架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后部;所述顶部框架设置在所述前板框架、所述左侧框架、所述后围板框架和所述右侧板框架围成的空间的顶部;所述下底板框架和所述右侧下底板框架均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底部。
[0008]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前板框架的中部开设第一窗口,沿所述第一窗口的周向设置玻璃卡板,所述玻璃卡板用于安装玻璃。
[0009]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设置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互平行。
[001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设置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顶部框架的一侧。
[0011]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框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所述第一底板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三底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
[0012]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板框架开设上窗口和下窗口,所述上窗口和所述下窗口均用于安装玻璃窗;所述上窗口和所述下窗口之间设置固定隔断;所述固定隔
断处设置第三加强筋。
[0013]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右侧下底板框架的水平板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下底板框架的水平板所在水平面。
[00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板框架和所述顶部框架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右侧板框架和所述后围板框架的连接处均设置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沿所述连接处所在直线方向设置。
[00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后围板框架设置至少两个安装底座。
[0016]一种叉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设置上述所述的多向叉车用驾驶室。
[001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技术采用钣金

下料

折弯

拼焊的形式而成,整个结构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重量轻。
[0019]2、本技术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开设洞口的地方均安装透明玻璃,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视野宽阔。
[0020]3、本技术用于叉车组成部件,用于为驾驶员提供舒适、安全的作业环境,封闭结构可避免驾驶员受到天气等恶劣工作环境影响。
附图说明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5]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前板框架;2、左侧框架;3、顶部框架;4、下底板框架;5、后围板框架;6、右侧板框架;7、右侧下底板框架;8、玻璃卡板;901、第一加强筋;902、第二加强筋;903、第三加强筋;10、安装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7]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0028]结合图1

图3,一种多向叉车用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框架,驾驶室框架包括前板框架1、左侧框架2、顶部框架3、下底板框架4、后围板框架5、右侧板框架6和右侧下底板框架7。所述前板框架1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前部,所述前板框架1包括驾驶位前板和操作位前板,所述驾驶位前板和所述操作位前板之间通过弯折部连接,且所述驾驶位前板所在平面和所述操作位前板所在平面相交于所述弯折部所在平面上。所述左侧框架2和所述右侧板框架6分别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两侧。所述后围板框架5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后
部。所述顶部框架3设置在所述前板框架1、所述左侧框架2、所述后围板框架5和所述右侧板框架6围成的空间的顶部。所述下底板框架4和所述右侧下底板框架7均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底部。
[0029]具体成型连接方式如下:前板框架1异形折弯成型且其中部开设第一窗口,第一窗口用于安装玻璃;顶部框架3的一侧异形折弯成型和前板框架1的异形折弯成型的形状契合;左侧框架2抵接前板框架1的侧边、下底板框架4的侧边和后围板框架5的侧边;下底板框架4的周向边缘分别连接前板框架1、左侧框架2、后围板框架5和右侧下底板框架7;右侧板框架6的周向边缘分别连接顶部框架3、后围板框架5和右侧下底板框架7。
[0030]前板框架1、左侧框架2、顶部框架3、下底板框架4、后围板框架5、右侧板框架6和右侧下底板框架7组成封闭的驾驶室。
[0031]其中,前板框架1、左侧框架2、顶部框架3、下底板框架4、后围板框架5和右侧下底板框架7围成供驾驶人员进入的驾驶舱。
[0032]前板框架1、顶部框架3、后围板框架5、右侧板框架6和右侧下底板框架7围成供驾驶人员操作的操作舱。
[0033]在本实施例中,沿窗口的周向设置玻璃卡板8,玻璃卡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叉车用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框架;所述驾驶室框架包括前板框架(1)、左侧框架(2)、顶部框架(3)、下底板框架(4)、后围板框架(5)、右侧板框架(6)和右侧下底板框架(7);所述前板框架(1)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前部,所述前板框架(1)包括驾驶位前板和操作位前板,所述驾驶位前板和所述操作位前板之间通过弯折部连接,且所述驾驶位前板所在平面和所述操作位前板所在平面相交于所述弯折部所在平面上;所述左侧框架(2)和所述右侧板框架(6)分别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两侧;所述后围板框架(5)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后部;所述顶部框架(3)设置在所述前板框架(1)、所述左侧框架(2)、所述后围板框架(5)和所述右侧板框架(6)围成的空间的顶部;所述下底板框架(4)和所述右侧下底板框架(7)均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叉车用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框架(1)的中部开设第一窗口,沿所述第一窗口的周向设置玻璃卡板(8),所述玻璃卡板(8)用于安装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叉车用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3)设置多个第一加强筋(901),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901)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叉车用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3)设置第二加强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小军赵黎
申请(专利权)人:卓一工业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