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井下蓄电池无轨胶轮运输车的驾驶室骨架及驾驶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18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井下蓄电池无轨胶轮运输车的驾驶室骨架及驾驶室,驾驶室骨架包括:框架主体,框架主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第二舱体的底部位于第一舱体的底部的上方,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的顶部齐平,第一舱体底部与第二舱体侧壁之间的区域形成连接区,连接区用于连接车架;顶部加强骨架,顶部加强骨架设置在框架主体的顶部,顶部加强骨架包括多个连接支杆和弧形支架,多个弧形支架通过连接支杆连接,弧形支架的两端分别和第一舱体的顶部、第二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应用于井下蓄电池无轨胶轮运输车的驾驶室无法保证驾驶员的舒适度的问题。驶室无法保证驾驶员的舒适度的问题。驶室无法保证驾驶员的舒适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井下蓄电池无轨胶轮运输车的驾驶室骨架及驾驶室


[0001]本技术涉及驾驶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井下蓄电池无轨胶轮运输车的驾驶室骨架及驾驶室。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井下蓄电池无轨胶轮运输车只适用于中厚煤层,对于井下巷道受限的空间无法适用,尤其对于低矮煤层巷道,因为高度比普通巷道低,传统的蓄电池无轨胶轮运输车由于驾驶室整体高度较高,导致整车高度较高而不能适用该工况,急需在保证整车离地间隙、整车高度受限的情况下,开发出一种适用于低矮煤层的蓄电池无轨胶轮运输车驾驶室。
[0003]专利号为CN102963457B的低矮型混合驱动无轨胶轮运输车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上述工况的驾驶室,但该驾驶室设置在机架的一侧,该种设置方式不利于驾驶人员对整车的操作,且整个驾驶室的空间较小,驾驶员的舒适度以及整个驾驶室或驾驶室骨架的结构强度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井下蓄电池无轨胶轮运输车的驾驶室骨架及驾驶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应用于井下蓄电池无轨胶轮运输车的驾驶室无法保证驾驶员的舒适度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井下蓄电池无轨胶轮运输车的驾驶室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10),所述框架主体(1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舱体(11)和第二舱体(12),所述第二舱体(12)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舱体(11)的底部的上方,所述第一舱体(11)和所述第二舱体(12)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一舱体(11)底部与所述第二舱体(12)侧壁之间的区域形成连接区(13),所述连接区(13)用于连接车架;顶部加强骨架(21),所述顶部加强骨架(21)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0)的顶部,所述顶部加强骨架(21)包括多个连接支杆(212)和弧形支架(211),多个所述弧形支架(211)通过所述连接支杆(212)连接,所述弧形支架(211)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舱体(11)的顶部、所述第二舱体(12)的顶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骨架具有对称面,所述对称面将所述驾驶室骨架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所述对称面将所述连接支杆(212)和所述框架主体(10)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所述弧形支架(211)为两个,两个所述弧形支架(211)对称分布在所述对称面的两侧并分别和所述连接支杆(212)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支架(211)的弧形开口相互背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0)包括顶部骨架(14)、主舱骨架(15)、后舱骨架(16)、底部骨架(17),所述主舱骨架(15)和所述后舱骨架(16)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顶部骨架(14)沿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主舱骨架(15)、所述后舱骨架(16)相互背离的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部骨架(17)设置在所述主舱骨架(15)和所述后舱骨架(16)的下方,所述顶部骨架(14)、所述主舱骨架(15)、所述底部骨架(17)围绕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舱体(11),所述顶部骨架(14)、所述后舱骨架(16)、所述底部骨架(17)围绕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舱体(12),所述顶部加强骨架(21)设置在所述顶部骨架(14)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骨架(17)包括第一底架(171)、第二底架(172)和底部加强骨架(22),所述第一底架(171)设置在所述主舱骨架(15)下方并和所述主舱骨架(15)沿水平方向上的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架(172)设置在所述后舱骨架(16)的下方,所述第二底架(172)分别与所述后舱骨架(16)背离所述主舱骨架(15)一侧的底部、所述主舱骨架(15)朝向所述后舱骨架(16)的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加强骨架(22)穿设在所述第一底架(171)、所述第二底架(172)内,所述底部加强骨架(22)朝所述第一底架(171)朝向所述第二底架(172)的方向延伸,所述加强骨架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底架(171)、所述第二底架(172)相互背离的一侧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骨架(15)包括连接杆(151)以及两组支撑柱,所述驾驶室骨架具有将所述框架主体(10)分为对称的两部分的对称面,两组所述支撑柱对称分布在所述对称面的两侧,所述支撑柱包括A柱(152)、B柱(153)、C柱(154),所述B柱(153)和所述C柱(154)竖直设置并沿水平方向间隔,所述A柱(152)相对于所述对称面倾斜设置,所述A柱(152)的顶端和所述顶部骨架(14)连接,所述B柱(153)的顶端和所述A柱(152)连接,所述B柱(153)的底端、所述C柱(154)的底端均和所述底部骨架(1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51)的两端分别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景红郭爱军艾井石刘隽宁许联航郭卫风赵海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