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948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涉及驾驶室悬置系统技术领域,所述悬置系统的左、右前悬上支架之间通过横向拉杆连接,左、右前悬上支架与左、右翻转臂后端分别连接,左、右翻转臂前部与稳定杆固定连接,左、右翻转臂前端与左、右上支架之间通过前悬弹簧和前悬减振器装配连接,其中前悬弹簧一端卡在前悬上支架凸台,另外一端卡在左、右翻转臂的凸台;前悬减振器一端分别与左、右前悬上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起到了连接驾驶室与车架的作用,驾驶室运动过程中,在提供减振作用的同时,有效解决因驾驶室自身减重造成驾驶室本体刚度不足的问题,保证了驾驶室良好的姿态及抗侧倾变形问题,减少驾驶室举升翻转过程中自身变形问题。身变形问题。身变形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
,尤其是一种新能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重卡的驾驶室悬置系统基本直接借用传统燃油车悬置,传统燃油车驾驶室悬置结构设计匹配受发动机、散热水箱、发动机排气系统等零部件空间干涉限制,在结构件轻量化方面不够明显,部分连接件需经过多个过渡件转化或过渡部分强度需进行强化;且传统燃油车驾驶室悬置考虑更多的是连接作用,新能源重卡体对驾驶室本体的整体重量也进行了减重,这时需要驾驶室悬架不仅仅起到连接作用,还应起到增加驾驶室运动过程中的刚度的作用。如直接借用传统燃油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整车的续航里程或燃油经济性较差;且新能源重卡对整车的噪声要求及清洁维护上要求更加严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重卡驾驶室专用前后悬置系统。主要起到了增加驾驶室本体刚度、简化驾驶室悬置结构从而降低重量、在驾驶室悬置连接关节处采用耐磨免维护工程塑料衬套,避免后期增加加注润滑脂维护,也减少了驾驶室悬架关节部位运动产生异响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新能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系统的左、右前悬上支架之间通过横向拉杆连接,左、右前悬上支架与左、右翻转臂后端分别连接,左、右翻转臂前部与稳定杆固定连接,左、右翻转臂前端与左、右上支架之间通过前悬弹簧和前悬减振器装配连接,其中前悬弹簧一端卡在前悬上支架凸台,另外一端卡在左、右翻转臂的凸台;前悬减振器一端分别与左、右前悬上支架连接,前悬减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左、右翻转臂连接,前悬左、右下支架与前悬左、右车架连接支架分别连接,左、右车架连接支架与左、右车架分别连接;
[0006]左、右后悬上支座与驾驶室连接,左、右后悬上支座锁柱由下方液压锁锁舌抱死,左、右液压锁之间通过后悬横梁连接,后悬横梁与左、右后悬弹簧减振器上吊耳连接,左、右后悬弹簧减振器下吊耳与左、右后悬下支架连接,左、右后悬下支架之间通过后悬弯梁连接,后悬弯梁与后悬横梁之间通过两根横向减振器进行连接。
[000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右前悬上支架之间用横向拉杆采用螺栓连接,左、右前悬上支架与左、右翻转臂后端之间分别采用旋转销轴连接;前悬减振器的两端与左右、前悬上支架以及左、右翻转臂之间分别采用螺栓、螺母连接;左、右翻转臂与左、右前悬下支架之间采用旋转销轴连接;左、右后悬上支座与驾驶室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左、右液压锁之间通过后悬横梁采用螺栓连接,后悬横梁与左、右后悬弹簧减振器上吊耳通过螺栓连接,左、右后悬弹簧减振器下吊耳与左、右后悬下支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左、右后悬下支架
之间通过后悬弯梁采用螺栓连接,横向减振器上下吊耳与后悬横梁、后悬弯梁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左、右后悬下支架与左、右车间支架采用螺栓连接。
[000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右翻转臂前部与稳定杆通过焊接固定。
[000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悬左下支架连接孔为圆孔,前悬右下支架连接孔为长孔。
[00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销轴部分由橡胶衬套、工程塑料套管、旋转销轴三部分组成。
[00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右前悬下支架与左、右翻转臂横向设计间隙为零。
[0012]有益效果:
[0013]使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实现连接驾驶室与车架的作用,驾驶室运动过程中,在提供减振作用的同时,有效解决因驾驶室自身减重造成驾驶室本体刚度不足的问题,保证了驾驶室良好的姿态及抗侧倾变形问题,减少驾驶室举升翻转过程中自身变形问题。此悬置系统,前悬左右上支架横拉杆的安装增强了驾驶室刚度,前悬旋转关节处连接件提高了车辆维护的简易度及清洁程度,减少了因磨损后造成异响的问题,前悬下支架的分段式设计既降低了一体式设计的零件重量,也解决了整车装配误差带来的悬置装配困难问题,同时消除了翻转臂与前悬下支架的横向间隙,消除了横向窜动异响,减少了工程塑料衬套的磨损。后悬横梁与弯梁的结构优化,增强了驾驶室后地板的刚度,后悬下支架也进行了轻量化开发,整个前、后悬整体结构重量减轻约20%。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鸟瞰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6]图3是图2中沿A

A的局部剖视图;
[0017]图4是图2中沿B

B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的前悬下支架总成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的后悬下支架示意图。
[0020]图中:前悬上支架1、横向拉杆2、翻转臂3、稳定杆4、前悬减振器5、前悬弹簧6、前悬下支架7、前悬车架连接支架8、后悬上支座9、后悬横梁10、后悬弹簧减振器11、后悬下支架12、后悬弯梁13、横向减振器14、液压锁15、橡胶衬套3

1、工程塑料套管3

2、旋转销轴3

3、橡胶衬套4

1、工程塑料套管4

2、旋转销轴4

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驾驶室落装状态,左、右前悬上支架1与驾驶室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左、右前悬上支架1之间用横向
拉杆2采用螺栓连接;左、右前悬上支架1与左、右翻转臂3后端之间分别采用旋转销轴18连接,其中旋转销轴18部分由橡胶衬套3

1、工程塑料套管3

2、旋转销轴3

3三部分组成;左、右翻转臂3的前部与稳定杆4直接进行焊接,左、右翻转臂3前端与左、右前悬上支架1之间通过前悬弹簧6和前悬减振器5装配连接,其中前悬弹簧6的一端卡在前悬上支架1的凸台上,另外一端卡在翻转臂3的凸台上;前悬减振器5两端与前悬上支架1、翻转臂3之间分别采用螺栓、螺母连接;左、右翻转臂3与左、右前悬下支架7之间采用旋转销轴4

3连接,其中旋转销轴部分由橡胶垫4

1、工程塑料套管4

2、旋转销轴4

3三部分组成;前悬左、右下支架7与前悬左、右车架连接支架8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前悬左下支架7连接孔为圆孔,前悬右下支架7连接孔为长孔;左、右车架连接支架8与左、右车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系统的左、右前悬上支架之间通过横向拉杆连接,左、右前悬上支架分别与左、右翻转臂后端连接,左、右翻转臂前部与稳定杆固定连接,左、右翻转臂前端与左、右上支架之间通过前悬弹簧和前悬减振器装配连接,其中前悬弹簧一端卡在前悬上支架凸台,另外一端卡在翻转臂的凸台;前悬减振器一端与前悬上支架连接,前悬减振器的另一端与翻转臂连接,前悬左、右下支架分别与前悬左、右车架连接支架连接,左、右车架连接支架分别与左、右车架连接;左、右后悬上支座与驾驶室连接,左、右后悬上支座锁柱由下方液压锁锁舌抱死,左、右液压锁之间通过后悬横梁连接,后悬横梁与左、右后悬弹簧减振器上吊耳连接,左、右后悬弹簧减振器下吊耳分别与左、右后悬下支架连接,左、右后悬下支架之间通过后悬弯梁连接,后悬弯梁与后悬横梁之间通过两根横向减振器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前悬上支架之间用横向拉杆采用螺栓连接,左、右前悬上支架与左、右翻转臂后端之间是采用旋转销轴连接的;前悬减振器与前悬上支架是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春薛光挺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佐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