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上行三向堆垛叉车驾驶室框架焊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59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4
一种人上行三向堆垛叉车驾驶室框架焊合结构,包括上部框架、中部框架、下部框架、悬臂框架,上部框架包括顶部风扇安装板、护顶架后封板形成的中空腔体,中部框架包括第一弯立板、第二弯立板形成的中空腔体,下部框架在底盘组件板、站板之间形成中空腔体且通过设置主滚轮立板、底盘组件板内延到该中空腔体形成支撑,悬臂框架由板、矩形管、圆钢组成;上部框架、中部框架、下部框架中包括多个弯折状的板,一方面满足结构外形突变的要求、另一方面提高受力面积,驾驶室内设置有多个仪器、风扇、照明灯、置物架等安装板;优势如下:中空结构降低重量、不易弯折损坏、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用材成本;弯折板的设计可提高受力均匀度。弯折板的设计可提高受力均匀度。弯折板的设计可提高受力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上行三向堆垛叉车驾驶室框架焊合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叉车设备
,具体为一种人上行三向堆垛叉车驾驶室框架焊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叉车是物流行业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搬运堆垛工具,在操作员的驾驶操控下完成短距离的运输、装卸、堆垛。驾驶室作为人上行叉车里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驾驶室起着连接门架、前部副门架等部件的桥梁作用,同时还是操作人员的活动空间。因此驾驶室对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强度要求非常高。驾驶室不但要在重量上进行控制,还需满足高强度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叉车无法兼顾重量与高强度的双重要求,同时驾驶室由于是驾驶员长时间的活动空间,结构不合理的会降低驾驶体感、降低驾驶安全系数。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上行三向堆垛叉车驾驶室框架焊合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优势如下:
[0006](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人上行三向堆垛叉车驾驶室框架焊合结构中上部框架、中部框架、下部框架均为中空式结构,中空结构重量轻、不易折损,在满足重量要求的基础上可大大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上行三向堆垛叉车驾驶室框架焊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框架、中部框架、下部框架、悬臂框架,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中部框架固定,所述中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固定,所述悬臂框架与所述上部框架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中部框架、下部框架、悬臂框架中至少有一个框架是中空腔体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上行三向堆垛叉车驾驶室框架焊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包括护顶架后封板、第一矩形管、后玻璃安装板,所述后封板前端与所述第一矩形管固定、后端与所述后玻璃安装板固定,所述护顶架后封板、第一矩形管、后玻璃安装板均与所述中部框架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人上行三向堆垛叉车驾驶室框架焊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还包括顶部风扇安装板,所述顶部风扇安装板置于所述护顶架后封板下方一段距离处且所述顶部风扇安装板与所述第一矩形管下板面固定,所述护顶架后封板与所述第一矩形管上板面固定,所述顶部风扇安装板与所述中部框架、后玻璃安装板固定且所述顶部风扇安装板、后玻璃安装板之间形成中空腔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人上行三向堆垛叉车驾驶室框架焊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框架包括第一弯立板、第二弯立板、主滚轮立板、第一板、第二板、下侧滚轮立板,两组所述第一弯立板、第二弯立板、主滚轮立板对称设置在所述上部框架的两侧,所述第一弯立板、第二弯立板之间设置有间距且分别内、外设置,所述第一弯立板上端与所述顶部风扇安装板的两侧板面固定,所述第二弯立板与所述护顶架后封板的两侧板面固定,所述第一弯立板、第二弯立板的下端面均与所述下部框架固定,所述第一弯立板、第二弯立板之间形成中空腔体,所述第一板两端、第二板均与两侧的所述主滚轮立板固定,所述主滚轮立板与所述第二弯立板固定,所述第一板、下侧滚轮立板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下侧滚轮立板均通过滚轴轴头设置有侧滚轮,所述主滚轮立板板面通过滚轮轴头安装有主滚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人上行三向堆垛叉车驾驶室框架焊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框架包括站板、底盘板、底盘下弯板、底盘组件板、前连接弯板、第三板,两组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卓一工业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