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及复合弹力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01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及复合弹力布,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弹力布本体,所述弹力布本体的边沿设置有弹力限位带,弹力限位带沿弹力布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弹力布本体的边沿形成有弯折边;所述弯折边的一侧为固定端,另一侧为连接端,所述固定端与弹力布本体一体连接,另一侧呈折叠状,并与弹力布本体连接,所述弯折边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容置弹力限位带的容置空间;所述弯折边沿长度方向形成间断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弹性拉伸过程中,能够限制弹力布本体的边沿的弹性形变,避免在边沿处产生过渡的拉伸而产生布料的损坏。边沿处产生过渡的拉伸而产生布料的损坏。边沿处产生过渡的拉伸而产生布料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及复合弹力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品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还涉及一种弹力复合布。

技术介绍

[0002]弹力布料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在弹性拉伸过程中实现自由的形变,根据受力情况可产生适应性形变。弹力布一般为纬编织物,在纬编织物当中,形成有横向排列的纬编线圈,形成具有良好弹性的线圈横列,形成良好的弹性性能。或者,也可采用经纬编织的结构,形成纵横交错的纱线,纱线可采用弹性纤维,也可维持布料的弹性性能,使得布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拉伸效果。
[0003]布料在弹性拉伸过程中,在布料的边沿位置的强度性能会稍差,在布料的中间位置,布料在弹性拉伸过程中,能够受到四周各个方向的综合作用,将受力分散;但是,在布料的边沿位置,由于一侧的布料将不再延伸,容易形成拉伸形变过程中的薄弱点;进而,导致布料的边沿位置容易在使用和弹性拉伸过程中产生拉伸过渡而损坏的情况。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能够维持布料的边沿的弹性稳定性。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包括弹力布本体,所述弹力布本体的边沿设置有弹力限位带,弹力限位带沿弹力布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弹力布本体的边沿形成有弯折边;所述弯折边的一侧为固定端,另一侧为连接端,所述固定端与弹力布本体一体连接,另一侧呈折叠状,并与弹力布本体连接,所述弯折边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容置弹力限位带的容置空间;所述弯折边沿长度方向形成间断状结构。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边包括沿长度方向间断分布的弯折部一和弯折部二,弯折部一和弯折部二的连接端分别向弹力布本体的两侧方向弯折,并分别连接于弹力布本体的两侧。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部一和弯折部二呈间隔交替分布。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端的弹力布本体之间相互粘结固定。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部一和弯折部二的长度一致。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部一和弯折部二的长度为0.5

2cm。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力限位带穿过弯折边内侧的容置空间,并与弯折边相互粘结,且粘结点呈间隔状分布。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力限位带依次穿过所述弯折部一、弯折部二,并分别与所述弯折部一、弯折部二粘结,形成间隔状分布的粘结点。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部一与弯折部二之间形成若干间隙。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复合弹力布,包括弹力布本体,所述弹力布本体为纬编针织物,形成若干纬编横列,所述弹力布本体的边沿形成如上述的复合弹力边结构,所述复合弹力边结构的弹力限位带的方向与纬编横列方向一致,所述弹力限位带用于限制弹力布本体的边沿位置拉伸。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该弹力复合边的弹性较弹力布本体的弹性性能低,在弹性拉伸过程中,能够限制弹力布本体的边沿的弹性形变,避免在边沿处产生过渡的拉伸而产生布料的损坏。在布料的边沿位置加工形成弹力限位带,可形成对布料边沿的强度维持,具有一定的弹性性能,能够适用布料的形变要求;而且弹性拉伸的性能低于复合弹力布整体的弹性性能,可在布料的边沿位置形成加强边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既能够适应布料的弹性性能,有能够维持良好的拉伸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的侧视图。
[0022]附图标记:1、弹力布本体;2、弹力限位带;3、弯折边;31、弯折部一;32、弯折部二;33、连接端;34、容置空间;35、固定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如图1

4所示,设置在弹力布本体1上,该弹力布本体1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在弹力布本体1的边沿部分,加工形成该复合弹力边结构,进而能够维持弹力布本体1的弹性稳定性。该弹力复合边的弹性较弹力布本体1的弹性性能低,在弹性拉伸过程中,能够限制弹力布本体1的边沿的弹性形变,避免在边沿处产生过渡的拉伸而产生布料的损坏。而且,由于该复合弹力边的结构位于边沿位置,基本不对弹力布本体1的中间的位置的弹性性能产生影响,进而能够确保布料正常弹性伸缩。
[0025]在布料的边沿预加工形成该复合弹力边结构,既能够适应布料的弹性性能,有能够维持良好的拉伸稳定性。
[0026]该复合弹力边结构包括弹力限位带2,该弹力限位带2沿弹力布本体1的边沿的长度方向设置,弹力限位带2可采用涤纶或者锦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性能,且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在弹力布本体1的边沿形成有弯折边3,弯折边3的一侧为固定端35,另一侧为连接端33;其中,固定端35与弹力布本体1一体连接,另一侧呈折叠状,并与弹力布本体1连接,通过弯折边3的弯折折叠,在弯折边3的内部位置形成容置空间34,容置空间34与弹力限位
带2的方向一致,并用于容置该弹力限位带2,可保持弹力限位带2的位置稳定性。
[0027]如图2、3所示,弯折边3沿长度方向形成间断状结构,在边沿位置相互断开,并且断开处的弯折边3所形成的各个连接端33也呈相互断开状结构。在各个间断位置能够形成顺畅的弹性拉伸位置,维持弹力布本体1的正常弹性形变。
[0028]连接端33的弹力布本体1之间可采用相互粘结固定,或者也可采用相互缝合固定,进而实现连接端33连接,能够形成弯折边3内侧的容置空间34。通过将弯折边3形成端分布状的结构,即将弯折边3的边沿剪开,形成间隔分布的弯折部,相邻弯折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在该间隔的位置处,不存在连接端33的连接,保持相对自由的状态,能够维持弹力布本体1的边沿正常弹力拉伸。
[0029]具体地,该弯折边3包括沿长度方向间断分布的弯折部一31和弯折部二32,弯折部一31和弯折部二32呈间隔交替分布,交替间隔状的结构,能够保持弯折边3的稳定形变状态,保持弹力布本体1的拉伸稳定性。
[0030]而且,该弯折部一31和弯折部二32的长度一致,弯折部一31和弯折部二32的长度为0.5

2cm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包括弹力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布本体(1)的边沿设置有弹力限位带(2),弹力限位带(2)沿弹力布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弹力布本体(1)的边沿形成有弯折边(3);所述弯折边(3)的一侧为固定端(35),另一侧为连接端(33),所述固定端(35)与弹力布本体(1)一体连接,另一侧呈折叠状,并与弹力布本体(1)连接,所述弯折边(3)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容置弹力限位带(2)的容置空间(34);所述弯折边(3)沿长度方向形成间断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边(3)包括沿长度方向间断分布的弯折部一(31)和弯折部二(32),弯折部一(31)和弯折部二(32)的连接端(33)分别向弹力布本体(1)的两侧方向弯折,并分别连接于弹力布本体(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一(31)和弯折部二(32)呈间隔交替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33)的弹力布本体(1)之间相互粘结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弹力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铁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老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