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惠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079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使用导纱器携带主纱通过前针床或后针床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线圈,再把在前针床或后针床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或前针床对应针位,导纱器带废纱对针床上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形成一列浮线,使废纱会覆盖在主纱的上面,所述浮线包括沉降弧,然后导纱器携带主纱,依据横机的编织方向,进行套收针编织,废纱所形成的浮线不参与套收针编织,实现了横机套收针后可以连续编织,解决了套收针后要重新起底浪费时间、浪费纱线、效率低的问题,起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起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起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物编织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横机套收针是把横机针床上织针内的线圈套收,套收针编织后在织针内将没有线圈,需要重新起底才可以继续编织,无法实现连续编织。
[0003]目前,由于行业的发展,套收针并不仅仅被单一的应用在针织服装收夹部位,近年来随着全成型技术的进步,以及针织口罩的研发生产,企业生产织片采用套收针的方式来落片。而套收针后,织针内将没有线圈,继续生产需要重新起底,起底编织的一种方法是使用起底板,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行锁定,每生产一个织片都需要重新起底编织一次,这样重复起底编织的生产方式,浪费时间,浪费纱线,效率低,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0004]比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2220571675.1就公开了一种套收的装置,通过该装置来进行套收针,但使用该装置进行套收针后并不能实现连续编织,依然需要重复起底编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实现了横机套收针后可以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使用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双针床横机,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设有导纱器,导纱器可以携带主纱或废纱,导纱器携带废纱对前针床或后针床的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步骤一:对前针床上的针位按组进行编号,编号为1,2,3

N1,N1>0,且N1为自然数,对后针床上的针位按组进行编号,编号为1,2,3

N2,N2>0,且N2为自然数;步骤二:导纱器携带主纱,前针床或后针床对导纱器携带的主纱进行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再把在前针床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的对应针位上,或把在后针床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的对应针位上;步骤三:导纱器携带废纱,通过对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形成浮线,所述废纱会覆盖步骤二中的主纱形成的横列上面,所述浮线包括沉降弧;步骤四:导纱器携带主纱,依据横机的编织方向,进行套收针编织,步骤三中的形成的浮线不参与套收针编织;步骤五:拆除步骤三中废纱形成的浮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导纱器携带主纱通过前针床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再把在前针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对应针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导纱器携带主纱通过后针床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再把在后针床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对应针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机套收针后连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伍连李华万志琴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