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素薄膜的加工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150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素薄膜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包括输送装置22,第一支撑金属辊筒26,第二支撑金属棍筒27,第一切边装置1,第二切边装置101,干燥装置29,收卷装置3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纤维素膜无划痕、表观无粉尘、避免了因为流延膜边缘与中部的干燥速率不一致而导致薄膜边缘翘曲、厚度不均等问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素薄膜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制作
,分类号为B26D9/00,具体的,涉及一种纤维素薄膜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TAC膜制备通常采用溶液流延法,即以部分水解的三醋酸纤维素酯为原材料,用有机溶剂溶解进行棉胶溶液的制备,制备好的棉胶溶液流延到连续运转的支撑体上,形成厚度均一的凝胶状TAC膜,经剥离、干燥、切边、压花、收卷得到成轴TAC膜。与其它方式如熔融流延法、熔体挤出法相比,溶液流延法所获得的TAC膜光学各向同性极好,且具有极佳的光学特性和物化性能,尤其适用于光学显示器的应用。
[0003]但目前使用溶液流延法制备TAC薄膜具备以下问题:由于薄膜边缘的干燥速率与中部的干燥速率不一致,容易造成薄膜边缘翘曲、厚度不均等问题,无法进行后续工序,除此之外,在现有技术中,溶液流延法中使用的光膜切边技术主要采用叠刀剪切结构的形式,容易造成薄膜边缘毛刺、容易产生粉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纤维素薄膜的加工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纤维素薄膜的加工装置,包括输送装置,第一支撑金属辊筒,第二支撑金属棍筒,第一切边装置,第二切边装置,干燥装置,收卷装置;
[0005]所述输送装置的一端为储存容器,所述输送装置和储存容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金属辊筒的上方为模头,所述模头与管道连接;
[0006]所述第二支撑金属辊筒和第一支撑金属辊筒通过环形带状支撑体连接,所述环形带状支撑体在模头的下方;
[0007]所述第二支撑金属辊筒、剥离辊、第一切边装置通过环形带状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一切边装置的一侧为干燥装置,所述薄膜分切后的第一边缘与第一负压平台连接,所述第一负压产生装置通过环形带状支撑体与第二切边装置连接,所述干燥装置的一侧为第二切边装置,所述第二切边装置的一侧为收卷装置。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装置中包括第一导片辊筒,第二导片辊筒,第一负压平台,第一切边刀,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负压产生装置。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负压产生装置通过环形带状支撑体与第二切边装置连接。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负压平台具有细长空槽,所述细长空槽的两边都具有孔洞,所述孔洞数量不做限制,依照实际需求而定。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与第一负压平台相嵌,其嵌入深度为切边刀外圆直径的0.05

0.1倍。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与第一负压平台中的细长空槽相嵌,嵌入深度为
第一切边刀外圆直径的0.05

0.08倍。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与第一负压平台中的细长空槽相嵌,嵌入深度为第一切边刀外圆直径的0.08倍。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的外轮廓与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紧密连接,当第一驱动装置运行时,第一切边刀开始旋转,其旋转方向与流延膜的运行方向垂直,与第一负压平台的平面平行。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负压产生装置为漩涡风机或离心风机。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片辊筒和第二导片辊筒的轴心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导片辊筒和第二导片辊筒的外轮廓的最近距离为D,所述D为切边刀外圆直径的0.5

1倍。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D为切边刀外圆直径的0.5

0.8倍。
[00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D为切边刀外圆直径的0.5倍。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和第二切边刀之间的直线距离为A,即所需薄膜的切边宽度。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负压平台与第一导片辊筒的平行距离为1

5mm。
[00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负压平台与第一导片辊筒的平行距离为2.5mm。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为圆形结构,顶部为尖形,所述第一切边刀的顶部,以第一切边刀的旋转轴的轴线为基线,第一切边刀为对称结构,设置其角度为a,所述a为0.5
‑5°

[002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a为1

1.5
°

[002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a为1.5
°

[002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变频电机、伺服电机和气动驱动马达。
[0026]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的厚度b为0.3

5mm,所述第一切边刀为双面刀刃结构。
[002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的厚度b为0.3

1mm。
[002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的厚度b为0.5mm,外圆直径为100mm。
[0029]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片外径线速度为纤维素薄膜运行速度的0.5

5倍。
[003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片外径线速度为薄膜运行速度的1

1.5倍。
[003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切边刀片外径线速度为薄膜运行速度的1.5倍。
[0032]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纤维素薄膜的加工方法,所述具体步骤如下:
[0033]S1.铺膜:储存容器中的纤维素溶液由输送装置,经管道运至模头,该模头吐出纤维素溶液至环形带状支撑体,此时环形带状支撑体处于运行状态,形成流延膜。
[0034]S2.预切边:流延膜在第一支撑金属辊筒和第二支撑金属辊筒的带动下,到达剥离辊进行剥离,剥离后经第一导片辊筒和第二导片辊筒引导至第一切边装置中,将流延膜经第一切边装置进行预切边后,进入干燥装置,得到半成品。
[0035]S3.终切边:将半成品运行第二切边装置进行终切边并收卷成产品。
[0036]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流延膜还需经剥离后再进行预裁剪。
[0037]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38](1)本专利技术采用先将流延膜剥离再进行预切边的加工方式,使得流延膜的干燥区域厚度均匀,边缘整齐,避免了因为流延膜边缘与中部的干燥速率不一致而导致薄膜边缘
翘曲、厚度不均等问题。
[0039](2)本专利技术中的切刀片采用双面刀刃结构,避免了分切后的流延膜边缘与刀刃的再次接触,从而使得切割边缘整齐,采用多次切边的形式,避免了对纤维素膜造成划痕问题。
[0040](3)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负压平台具备细长空槽,且细长空槽的两边都具备孔洞,在运行过程中,切边产生的粉尘可以从孔洞出去,使得纤维素膜的表观无粉尘。
[0041](4)本专利技术中优化第一导片辊筒和第二导片辊筒的边缘最近距离,第一切边刀的角度、外径线速度和外圆直径,不仅提高了纤维素薄膜边缘的平整度、无毛刺,还使得表观无粉尘,无划痕。
附图说明
[0042]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素薄膜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22),第一支撑金属辊筒(26),第二支撑金属棍筒(27),第一切边装置(1),第二切边装置(101),干燥装置(29),收卷装置(30);所述输送装置(22)的一端为储存容器(21),所述输送装置(22)和储存容器(21)通过管道(23)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金属辊筒(27)的上方为模头(24),所述模头(24)与管道(23)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金属辊筒(27)和第一支撑金属辊筒(26)通过环形带状支撑体(25)连接,所述环形带状支撑体(25)在模头(24)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金属辊筒(27)、剥离辊(28)、第一切边装置(1)通过环形带状支撑体(25)连接,所述第一切边装置(1)的一侧为干燥装置(29),所述薄膜分切后的第一边缘(32)与第一负压平台(16)连接,所述干燥装置(29)的一侧为第二切边装置(101),所述第二切边装置(101)的一侧为收卷装置(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素薄膜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边装置(1)中包括第一导片辊筒(13),第二导片辊筒(14),第一负压平台(16),第一切边刀(11),第一驱动装置(15),第一负压产生装置(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纤维素薄膜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片辊筒(13)和第二导片辊筒(14)的轴心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导片辊筒(13)和第二导片辊筒(14)的外轮廓的最近距离为D,所述D为第一切边刀(11)外圆直径的0.5

1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纤维素薄膜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路刘国超朱智勇张晋峰荆质彬
申请(专利权)人:乐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