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02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涉及智能货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主体、容纳框,机器人主体的下部安装有两组相互对称的移动轮。它能够通过容纳框、容纳腔、升降机构、升降板、交接机构、盖板的配合,可以将搬运货物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在取出搬运货物时,通过控制液压升降杆收缩,进而可快速将盖板移出容纳框的上方,便于取出搬运货物,在取出容纳腔底部货物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可快速带动升降板在容纳腔的内部快速上升,便于取出容纳腔底部的货物,解决了上述装置只能搬运整体的大件货物,在搬运零散的小型货物或不规则的货物时,上述装置无法起到扶持的作用的问题,实现了本装置使用的高效性。实现了本装置使用的高效性。实现了本装置使用的高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货运设备
,具体是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AGV智能搬运机器人主要功用集中在自动物流搬转运,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是通过特殊地标导航自动将物品搬运运输至指定地点,最常见的引导方式为磁条引导,激光引导,RFID引导等;现有的AGV智能搬运机器人一般运用于各地仓库中,智能搬运机器人在承载货物时,往往都是智能搬运机器人移动至卸货平台底端,卸货平台通过机械手将货物堆叠放置在智能搬运机器人装载平台上,货物在堆放时不完全保持在同一竖直水平面,当智能搬运机器人移动时,在惯性作用下,货物会出现掉落的问题。
[0003]根据专利号CN2158838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AGV机器人,包括AGV机器人本体,所述AGV机器人本体左侧表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AGV机器人本体顶端通过凹槽安装有受压组件,所述受压组件边侧对称设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由电动伸缩杆、护板和拉杆组成,所述防护组件内侧设有调节组件。
[000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受压组件和防护组件,实现对货物的扶持,相较于传统的结构,本装置通过货物对承载平台施加压力,承载平台受力通过拉杆拉动护板移动,通过护板对堆叠的货物边侧进行防护挤压,继而避免AGV机器人本体启动后在惯性作用下滑动脱落,影响货物的质量;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实现调节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结构,本装置通过滚珠在护板内壁球槽转动,使夹板角度自主调节,从而匹配不同货物边侧倾斜角度,同时,回力弹簧的弹力对内杆进行支撑,使夹板能够紧贴在货物边侧,同时,降低对货物外侧带来的损伤,但是上述装置只能搬运整体的大件货物,在搬运零散的小型货物或不规则的货物时,上述装置无法起到扶持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容纳框,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下部安装有两组相互对称的移动轮,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上方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容纳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交接机构,所述交接机构的后方安装有盖板,所述容纳框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升降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框,所述缓冲框的下表面与机器人主体的车厢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框的上表面开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对称的弹性件。
[0008]进一步的,两组所述弹性件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版,所述滑动版的外表面与缓冲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版的上表面与容纳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滑动条、伺服电机、交接板,两个所述滑动条的下表面均与容纳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条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容纳腔的内底壁,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柱的左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条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支座。
[00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支座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交接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与第一连接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交接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的上表面与升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交接机构包括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安装于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液压升降杆的输出端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铰接条,所述铰接条的背面与盖板的正面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条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的背面与容纳框的正面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容纳框、容纳腔、升降机构、升降板、交接机构、盖板的配合,可以将搬运货物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在取出搬运货物时,通过控制液压升降杆收缩,进而可快速将盖板移出容纳框的上方,便于取出搬运货物,在取出容纳腔底部货物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可快速带动升降板在容纳腔的内部快速上升,便于取出容纳腔底部的货物,解决了上述装置只能搬运整体的大件货物,在搬运零散的小型货物或不规则的货物时,上述装置无法起到扶持的作用的问题,实现了本装置使用的高效性。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在本装置搬运货物的途中发生颠簸时,可以通过弹性件的弹性作用,进而带动滑动板在缓冲腔的内部上下滑动,从而带动容纳框上下移动,实现了本装置缓冲本装置晃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正视结构拆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缓冲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铰接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0021]图中:1、机器人主体;2、移动轮;3、缓冲机构;301、缓冲框;302、缓冲腔;303、弹性件;304、滑动板;4、容纳框;5、连接板;6、容纳腔;7、升降机构;701、滑动条;702、螺纹孔;703、螺纹柱;704、伺服电机;705、第一支座;706、第一连接杆;707、交接板;708、第一通孔;709、第二通孔;710、第二连接杆;711、第二支座;8、升降板;9、交接机构;901、液压升降杆;
902、连接块;903、铰接条;904、第三通孔;905、第三连接杆;906、第三支座;1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该智能机器人用于在货物的搬运过程中对货物进行输送,通过容纳框4、容纳腔6、升降机构7、升降板8、交接机构9、盖板10的配合,可以将搬运货物防止在容纳腔6的内部,在取出搬运货物时,通过控制液压升降杆901收缩,进而可快速将盖板10移出容纳框4的上方,便于取出搬运货物,在取出容纳腔6底部货物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704,可快速带动升降板8在容纳腔6的内部快速上升,便于取出容纳腔6底部的货物,使得该装置搬运货物的效果更加理想,能够保证智能机器人使用的高效性。
[0024]参见图1~图5,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容纳框4,机器人主体1的下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容纳框(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下部安装有两组相互对称的移动轮(2),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缓冲机构(3),所述容纳框(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上方设置有交接机构(9),所述交接机构(9)的后方安装有盖板(10),所述容纳框(4)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纳腔(6),所述容纳腔(6)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7),所述容纳腔(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升降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缓冲框(301),所述缓冲框(301)的下表面与机器人主体(1)的车厢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框(301)的上表面开设有缓冲腔(302),所述缓冲腔(30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对称的弹性件(3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弹性件(303)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版(304),所述滑动版(304)的外表面与缓冲腔(30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版(304)的上表面与容纳框(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行走搬运货物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7)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滑动条(701)、伺服电机(704)、交接板(707),两个所述滑动条(701)的下表面均与容纳腔(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条(701)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螺纹孔(702),所述螺纹孔(702)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皓任龙张伟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