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加良专利>正文

一种变速变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872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速变矩器,包括泵、涡轮机、单向轴承、本外壳及本外壳机座;泵的一端设置有与本外壳相连的配流盘,泵的主轴作为输入轴贯穿配流盘后通过单向轴承与涡轮机相连;本外壳上形成用以容纳单向轴承的第一仓室,以及用以容置涡轮机的第二仓室;本外壳背离泵的一端设置有本外壳机座,涡轮机安装在本外壳机座上;涡轮机包括与单向轴承相连的内叶轮轴,以及安装在内叶轮轴上的外叶轮和行星减速器;外叶轮包括外轮体和空心轴,行星减速器包括太阳轮,内叶轮轴与太阳轮相连。本申请提供的变速变矩器的输出轴的初始扭力由发动机直线提供,优化了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能够自动变速、变矩,解决了重负载时发动机加不起油轻负载时提不起速的问题。不起速的问题。不起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变矩器


[0001]本申请涉及传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变矩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自动变速器皆采用控制开关通过改变传动轮(齿轮)的周径而实现变速,其结构较为复杂,齿轮数量繁多,而且无变矩能力。也就是说,当负载越来越大时,发动机功率扩展的空间越来越小,无法发挥更大的功率,因此通常会与液力变矩器组合使用,但液力变矩器不单止无变速能力,还需要借助离合器才能恢复1比1的传动,且变矩范围不到一倍。
[0003]现有的自动变速器由于采用许多的控制开关达到变速的目的,所以变速过程中并不流畅,会产生顿挫感,也无法自行根据工况达到合理的最高转速。CVT变速器的变速过程较为理想,换档平顺,没有冲击感,但负载能力低,变速范围窄,且无变矩能力。上述提到的无变矩能力指的是发动机受到重负载时踩了油门而发动机却无法爆发最大功率。
[0004]因此,现有变速器无变矩能力,发动机受到重负载时加不起油,受到轻负载时提不起速,故而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变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变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涡轮机、单向轴承、本外壳及本外壳机座;所述泵包括壳体、主轴、转子、流道、进液口、出液口和配流盘,所述转子安装在壳体内,所述配流盘设置在泵的一端,所述主轴贯穿所述转子且两端分别自壳体相对两端伸出,所述主轴的一端贯穿所述配流盘后通过所述单向轴承与涡轮机相连,所述流道通过出液口与配流盘连通;所述本外壳内形成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所述第一仓室与所述配流盘上的排液口连通形成回路油道,所述单向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仓室内;所述第二仓室的敞口端设置有本外壳机座,所述涡轮机安装在所述本外壳机座上,所述第一仓室与第二仓室连通形成供给油道;所述涡轮机包括与所述单向轴承相连的内叶轮轴、安装在内叶轮轴中部的外叶轮、安装在内叶轮轴一端的行星减速器,所述外叶轮设置在第二仓室内,所述行星减速器包括太阳轮、设置在太阳轮外围的行星架、安装在行星架上的至少两个行星轮,以及设置在行星架外围且与行星轮啮合的内齿环,所述内叶轮轴与太阳轮相连;所述外叶轮包括外轮体和空心轴,所述空心轴与行星架连接,所述空心轴内部设置有轴向叶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的压强与转速无关且与扭力相关,所述泵的流量与扭力无关且与转速相关;所述泵包括活塞泵、柱塞泵、齿轮泵或叶片泵。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为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所述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一端设置有所述配流盘;所述本外壳上的第一仓室的敞口端设置有与所述配流盘适配相连的法兰盘;所述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主轴贯穿所述配流盘的一端上形成与所述单向轴承适配的单向轴承座,所述单向轴承座位于所述第一仓室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体包括上轮板和下轮板,沿所述外轮体的周向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外轮片,所述外轮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轮板和所述下轮板连接,所述上轮板、所述下轮板和所述外轮片连接形成流体腔,所述流体腔内设置有内叶轮;所述内叶轮包括内轮体和内叶轮轴,所述内叶轮轴与所述空心轴同轴安装;所述内轮体包括内轮板,沿所述内轮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内轮片,所述下轮板开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位于所述内轮体的对应下方;所述外叶轮设有环形喷嘴,所述环形喷嘴位于所述外轮片与所述内轮片之间,所述环形喷嘴包括流体入口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加良
申请(专利权)人:林加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