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沉淀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67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沉淀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沉淀处理池,包括地面,地面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的内部设置有排污结构,地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平台,固定平台的内部设置有沉淀剂添加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传统沉淀池去除悬浮物速度较慢,沉淀时间较长降低了沉淀效率,且沉淀池内没有排污结构,会造成池底部堆积影响沉淀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通过在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排污结构,可以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排出,防止长期使用后池底部污泥堆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沉淀池上方设置有沉淀剂添加结构,可以给沉淀池内添加沉淀剂,起到加快沉淀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提高沉淀池沉淀效率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提高沉淀池沉淀效率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提高沉淀池沉淀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沉淀处理池


[0001]本技术涉及沉淀池
,具体为一种高效的沉淀处理池。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污水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到沉淀池,此类沉淀池可以参考专利号:202023345616.2,此类沉淀池沉淀效率较慢。
[0003]而一般的沉淀池单纯依靠重力沉浮作用进行沉淀,这样去除悬浮颗粒的速度较慢,从而增加了沉淀时间,降低了沉淀池的沉淀效率,且如果没有在沉淀池内设置排污结构,长时间连续沉淀后可能会造成沉淀池底部堆积影响沉淀效果,所以需要一种沉淀效率较高且带有排污功能的高效的沉淀处理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沉淀处理池,具备沉淀效率较高且带有排污功能的优点,解决了一般的沉淀池单纯依靠重力沉浮作用进行沉淀,这样去除悬浮颗粒的速度较慢,从而增加了沉淀时间,降低了沉淀池的沉淀效率,且如果没有在沉淀池内设置排污结构,长时间连续沉淀后可能会造成沉淀池底部堆积影响沉淀效果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沉淀处理池,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内部设置有排污结构,所述地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的内部设置有沉淀剂添加结构;
[0008]所述排污结构包括机箱、驱动电机、驱动杆、支撑块、挡泥板和螺旋排污杆,所述排污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外表面与地面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排污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部与驱动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排污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的内部与驱动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排污杆。
[0009]优选的,所述沉淀剂添加结构包括支架、储液箱、第一连通管、抽水泵、第二连通管、连通板和喷头,所述固定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通管,所述固定平台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输入端与第一连通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通管,所述固定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板,所述连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连通板的内部与第二连通管的底部固定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地面的内部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整流板,沉淀池内的整流板可以起到消能的作用,使入流的污水能均匀与稳定的进入沉淀池内。
[0011]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左侧开设有污水进口,所述沉淀池的右侧开设有排水口,污水可以通过污水进口进入到沉淀池内,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可以通过排水口排出。
[0012]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污管,沉淀的污泥会汇聚在沉淀池底部的锥形槽底部,再通过锥形槽底部的下污管进入到排污管内。
[0013]优选的,所述下污管的底部与排污管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排污管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通过下污管进入到排污管内的污泥在排污结构的作用下会将污泥从排污口排出。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沉淀处理池,具备以下
[0015]有益效果:
[0016]1、传统沉淀池单纯依靠重力沉浮作用进行沉淀,这样去除悬浮颗粒的速度较慢,增加了沉淀时间也降低了沉淀效率,且沉淀池内如果没有设置排污结构,会造成沉淀池底部堆积影响沉淀效果,本技术的设计通过在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排污结构,可以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排出,防止沉淀池长期使用后池底部污泥堆积影响沉淀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沉淀池上方设置有沉淀剂添加结构,可以根据需要给沉淀池内添加沉淀剂,起到加快沉淀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提高沉淀池沉淀效率的效果。
[0017]2、本沉淀池融合了将沉淀池底部污泥排出和根据需要添加沉淀剂的功能,本技术通过在沉淀池内设置有整流板,可以起到消能的作用,使入流的污水能均匀与稳定的进入沉淀池,本技术通过在锥形槽底部设置有下污管,沉淀的污泥会聚集在锥形槽底部,并通过下污管进入到底部排污管内。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固定平台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地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地面;2、排污管;3、排污结构;301、机箱;302、驱动电机;303、驱动杆;304、支撑块;305、挡泥板;306、螺旋排污杆;4、支撑板;5、固定平台;6、沉淀剂添加结构;601、支架;602、储液箱;603、第一连通管;604、抽水泵;605、第二连通管;606、连通板;607、喷头;7、沉淀池;8、整流板;9、污水进口;10、排水口;11、锥形槽;12、下污管;13、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一种高效的沉淀处理池,包括地面1,地面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2,排污管2的内部设置有排污结构3,排污结构3包括机箱301、驱动电机302、驱动杆303、支撑块304、挡泥板305和螺旋排污杆306,排污管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机箱301,机箱301的外表面
与地面1的内部固定连接,机箱3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02,驱动电机3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303,排污管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04,支撑块304的内部与驱动杆30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排污管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泥板305,挡泥板305的内部与驱动杆30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驱动杆3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排污杆306。
[002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机箱301内的驱动电机302,让驱动杆303带动螺旋排污杆306转动,将下污管12进入到排污管2内的污泥在螺旋排污杆306的作用下从排污口13排出,支撑块304起到支撑驱动杆303的作用。
[0025]具体的,地面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平台5,固定平台5的内部设置有沉淀剂添加结构6,沉淀剂添加结构6包括支架601、储液箱602、第一连通管603、抽水泵604、第二连通管605、连通板606和喷头607,固定平台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601,支架6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602,储液箱6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通管603,固定平台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抽水泵604,抽水泵604的输入端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沉淀处理池,包括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2),所述排污管(2)的内部设置有排污结构(3),所述地面(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平台(5),所述固定平台(5)的内部设置有沉淀剂添加结构(6);所述排污结构(3)包括机箱(301)、驱动电机(302)、驱动杆(303)、支撑块(304)、挡泥板(305)和螺旋排污杆(306),所述排污管(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机箱(301),所述机箱(301)的外表面与地面(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机箱(3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02),所述驱动电机(3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303),所述排污管(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04),所述支撑块(304)的内部与驱动杆(30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排污管(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泥板(305),所述挡泥板(305)的内部与驱动杆(30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3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排污杆(3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沉淀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剂添加结构(6)包括支架(601)、储液箱(602)、第一连通管(603)、抽水泵(604)、第二连通管(605)、连通板(606)和喷头(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洪利王明强营欢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星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