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014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隔泥罩体,所述隔泥罩体呈上小下大的中空伞状结构,所述隔泥罩体具有顶部小端口及底部大端口,所述隔泥罩体用于竖直布置于池体内部以将池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的出水溢流空间和下部的污泥沉积空间,且所述隔泥罩体的底部大端口的周缘与池体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实现了对池体内部上浮污泥的分离处理,能大大降低污泥上浮溢流的量,有效的保证了沉淀池出水效果。证了沉淀池出水效果。证了沉淀池出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在目前的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浮选

沉淀池用于将活性污泥与水分离得到基本不含活性污泥等固体物质的上清出水以及富含活性污泥的浓缩混合液(经常简称为污泥),分离得到污泥大都回流(例如返回预混合步骤、曝气步骤等)以便维持污水处理过程。然而,由于污水处理工艺自身特点、水质变化、污泥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因素,经常出现污泥膨胀上浮现象,对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机械搅打破碎等方法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沉降至池底的污泥会发生聚集结块现象,导致部分污泥无法回流,并且积累的污泥可能发生不期望的厌氧反应,对此现有技术中常用刮泥机等机械进行刮除,或者在池底设置集泥槽等用于将污泥集中后抽出。然而这些处理方法往往需要额外的机械或构筑物,一方面会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复杂的运动结构会降低可靠性而导致更多的维护工作和成本。
[0004]因此仍然需要开发新的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之一于提供一种泥水分离装置,能大大降低污泥上浮溢流的量,有效的保证了沉淀池出水效果。
[000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包括隔泥罩体,所述隔泥罩体呈上小下大的中空伞状结构,所述隔泥罩体具有顶部小端口及底部大端口,所述隔泥罩体用于竖直布置于池体内部以将池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的出水溢流空间和下部的污泥沉积空间,且所述隔泥罩体的底部大端口的周缘与池体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0008]进一步地,所述隔泥罩体包括安装部及伞部,所述伞部包括多块阻流板,每个所述阻流板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多块阻流板自所述安装部的底部外周缘向下延伸并从上至下朝外倾斜,以围合成中空伞状结构。
[0009]进一步地,相邻两块阻流板的相邻边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为六边形环状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外周侧连接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用于与池体内侧壁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伞部设有用于供污水进管穿入所述隔泥罩体内部的开口。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中空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竖直穿设于所述隔泥罩体内,且导流筒一端连接于顶部小端口,另一端延伸至污泥沉积空间内,所述导流筒的侧壁设有用于与
污水进管的出水端相连接的导流接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筒的一端穿接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导流筒通过多个L型卡件与安装部连接。
[0015]本技术的目的在之二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以实现对池体内部上浮污泥的分离处理。
[0016]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7]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池体及污水进管,还包括上述的泥水分离装置,所述污水进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开口后与所述导流接口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池体的内壁侧设有与隔泥罩体的大端口相衔接的环状导流结构,所述环状导流结构包括多个导流组件,多个导流组件沿所述池体的内周壁周向设置,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组合成三角结构,其中,三角结构的顶角边凸向所述池体的中心方向。
[0019]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在本技术中,通过将隔泥罩体竖直布置于池体,以将池体内部的空间分隔成上部的出水溢流空间和下部的污泥沉积空间,当污泥沉积空间内的污泥膨胀上浮时,隔泥罩体将阻挡污泥上浮,污泥因撞击隔泥罩体而失去微小气泡,在重力作用下重新回落,同时在隔泥罩体的自身外形的导向下,回落的污泥可快速向池体底部的方向靠拢,能大大降低污泥上浮溢流的量,有效的保证了沉淀池出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与污水处理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的主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0026]图中:1、隔泥罩体;11、安装部;12、阻流板;13、连接支架;2、导流筒;21、导流接口;3、污水进管;4、L型卡件;5、第一导流板;6、第二导流板;7、池体;8、污泥排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一个”、“另一个”等用于区分相似的元件,这些术语以及其它类似术语不旨在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各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采用相应的附图标记(例如,以“1XX”和“2XX”标识的元件结构相同、功能类似)。
[0030]如图3

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包括隔泥罩体1,所述隔泥罩体1呈上小下大的中空伞状结构,所述隔泥罩体1具有顶部小端口及底部大端口,所述隔泥罩体1用于竖直布置于池体7内部以将池体7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的出水溢流空间和下部的污泥沉积空间,且所述隔泥罩体1的底部大端口的周缘与池体7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0031]在本技术中,该隔泥罩体1竖直布置于池体7,通过隔泥罩体1将池体7内部的空间分隔成上部的出水溢流空间和下部的污泥沉积空间,当污泥沉积空间内的污泥膨胀上浮时,隔泥罩体1将阻挡污泥上浮,污泥因撞击隔泥罩体1而失去微小气泡,在重力作用下重新回落,同时在隔泥罩体1的自身外形的导向下,回落的污泥可快速向池体7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泥罩体(1),所述隔泥罩体(1)呈上小下大的中空伞状结构,所述隔泥罩体(1)具有顶部小端口及底部大端口,所述隔泥罩体(1)用于竖直布置于池体(7)内部以将池体(7)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的出水溢流空间和下部的污泥沉积空间,且所述隔泥罩体(1)的底部大端口的周缘与池体(7)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泥罩体(1)包括安装部(11)及伞部,所述伞部包括多块阻流板(12),每个所述阻流板(12)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多块阻流板(12)自所述安装部(11)的底部外周缘向下延伸并从上至下朝外倾斜,以围合成中空伞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阻流板(12)的相邻边相焊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为六边形环状结构。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的外周侧连接有连接支架(13),所述连接支架(13)用于与池体(7)内侧壁连接。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部设有用于供污水进管(3)穿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雄彭义雄林志锐翟小燕张晓健段震奎苏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资源环保装备智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