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车废水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821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0
一种洗车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洗车槽和与洗车槽连通的水循环装置,洗车槽为狭长的洗车通道,包括底板和位于两侧的砌筑挡水坎,底板为钢筋混凝土底板,包括中部水平底板,以及位于两侧的入口找坡底板和出口找坡底板,出口找坡底板上沿设有截水沟,截水沟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排排水沟,排水沟的长度与所述洗车槽宽度等同,相邻排水沟的中部之间互相连通,紧邻洗车槽的排水沟与洗车槽连通;水循环装置包括互相连通的一级沉淀池、二级述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本申请实现洗车废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造使用材料价格低廉且易于采购,结构合理,保证洗车槽内废水流转。保证洗车槽内废水流转。保证洗车槽内废水流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洗车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环保节能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洗车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洗车槽中的现场废水,通过三级沉淀池沉淀后直接排入市政管道,没有经过二次利用,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洗车废水循环利用系统,通过三级沉淀池与洗车槽结合使用。实现洗车废水的循环使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洗车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洗车槽和与洗车槽连通的水循环装置,所述洗车槽为狭长的洗车通道,包括底板和位于两侧的砌筑挡水坎,所述底板为钢筋混凝土底板,包括中部水平底板,以及位于两侧的入口找坡底板和出口找坡底板,出口找坡底板坡度为15%,所述入口找坡底板坡度为12%,出口找坡底板上沿设有截水沟,所述截水沟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排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长度与所述洗车槽宽度等同,排水沟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向中部找坡2%,相邻排水沟的所述中部之间互相连通,紧邻洗车槽的排水沟与洗车槽连通;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互相连通的一级沉淀池、二级述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一级沉淀池与所述洗车槽通过排水管进行连通,所述三级沉淀池与所述洗车槽通过进水管进行连通,所述三级沉淀池内还设有用于为进水管提供动力的自动泵,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洗车槽连通点靠近所述出口找坡底板设置,进水管与所述洗车槽连通点靠近所述入口找坡底板设置;
[0006]所述一级沉淀池内铺设有钢丝网兜,钢丝网兜四周设有吊装把手,吊装把手固定在一级沉淀池四壁顶面,钢丝网兜上还铺设一层密目网,所述钢丝网兜为上部开口的桶状结构,钢丝网兜高度低于一级沉淀池的一级入水口的高度。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板为200~300mm厚钢筋混凝土底板,砌筑挡水坎高度为200~220mm,外表面抹灰层厚度为1.5~2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沉淀池的入水口位于墙体上部,所述一级沉淀池与二级述沉淀池之间的入水口位于连接墙体下部,所述二级述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之间的入水口位于连接墙体上部,相邻入水口错位布设。
[0009]更加优选地,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述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的顶面均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吊环。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1]本申请实现洗车废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造使用材料价格低廉且易于采购,结构合理,保证洗车槽内废水流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申请一种洗车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申请涉及的钢丝网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16]一种洗车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洗车槽1和与洗车槽1连通的水循环装置2,洗车槽1为狭长的洗车通道,包括底板11和位于两侧的砌筑挡水坎12,底板11为钢筋混凝土底板,包括中部水平底板,以及位于两侧的入口找坡底板和出口找坡底板,出口找坡底板坡度为15%,所述入口找坡底板坡度为12%,出口找坡底板上沿设有截水沟,截水沟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排排水沟7,排水沟7的长度与洗车槽1宽度等同,排水沟7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向中部找坡2%,相邻排水沟7的所述中部之间互相连通,紧邻洗车槽1的排水沟7与洗车槽1连通;水循环装置2包括互相连通的一级沉淀池21/二级述沉淀池22/三级沉淀池23,一级沉淀池21与洗车槽1通过排水管3进行连通,三级沉淀池23与洗车槽1通过进水管4进行连通,三级沉淀池23内还设有用于为进水管4提供动力的自动泵5,排水管3与所述洗车槽1连通点靠近所述出口找坡底板设置,进水管4与洗车槽1连通点靠近入口找坡底板设置,底板11为200~300mm厚钢筋混凝土底板,砌筑挡水坎12高度为200~220mm,外表面抹灰层厚度为1.5~2mm,一级沉淀池21的入水口位于墙体上部,一级沉淀池21与二级述沉淀池22之间的入水口位于连接墙体下部,二级述沉淀池22和三级沉淀池23之间的入水口位于连接墙体上部,相邻入水口错位布设(也即不直接相对布设)。
[0017]一级沉淀池21内铺设有钢丝网兜6,钢丝网兜6四周设有吊装把手61,吊装把手61固定在一级沉淀池21的四壁顶面,一级沉淀池21、二级述沉淀池22和三级沉淀池23的顶面均设有盖板8,盖板上设有吊环81,盖板8包括格栅钢骨架和附在格栅钢骨架上的不锈钢板,钢丝网兜6由5片钢丝绳编制成网片拼接而成,吊装把手61通过废旧钢筋头固定,废旧钢筋头预先埋设在一级沉淀池21四璧顶面,密目网可以阻拦较小颗粒的杂,密目网可以用扎丝固定在网兜上,钢丝网兜6和密目网两者起到双重固定作用。
[0018]具体实施时,洗车槽1整体长度21mm,宽度3.4m,倾斜角度15%的坡长5.5m,倾斜角度12%的坡长7.5m。
[0019]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
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洗车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洗车槽(1)和与洗车槽(1)连通的水循环装置(2),所述洗车槽(1)为狭长的洗车通道,包括底板(11)和位于两侧的砌筑挡水坎(12),所述底板(11)为钢筋混凝土底板,包括中部水平底板,以及位于两侧的入口找坡底板和出口找坡底板,出口找坡底板坡度为15%,所述入口找坡底板坡度为12%,出口找坡底板上沿设有截水沟,所述截水沟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排排水沟(7),所述排水沟(7)的长度与所述洗车槽(1)宽度等同,排水沟(7)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向中部找坡2%,相邻排水沟(7)的所述中部之间互相连通,紧邻洗车槽(1)的排水沟(7)与洗车槽(1)连通;所述水循环装置(2)包括互相连通的一级沉淀池(21)、二级述沉淀池(22)和三级沉淀池(23),一级沉淀池(21)与所述洗车槽(1)通过排水管(3)进行连通,所述三级沉淀池(23)与所述洗车槽(1)通过进水管(4)进行连通,所述三级沉淀池(23)内还设有用于为进水管(4)提供动力的自动泵(5),所述排水管(3)与所述洗车槽(1)连通点靠近所述出口找坡底板设置,进水管(4)与所述洗车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禹龚荣伟沈凌云林祥基逯永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