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89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炒制装置,其结构包括有固定架,固定架内侧下部设置有炒锅,固定架内侧位于炒锅上方设置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其上下升降的定位机构,定位板上端中心处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动力轴贯穿延伸至定位板下方且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一侧设置有与炒锅内部弧度相同的刮酱板或毛刷板,刮酱板或毛刷板通过锁紧组件与驱动轴可拆卸连接,驱动轴外周分别螺旋状排布有若干翻炒件及搅拌件。布有若干翻炒件及搅拌件。布有若干翻炒件及搅拌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炒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香菇,又名花菇、香蕈、香信、香菌、冬菇、香菰,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其中在香菇酱调制和混合过程中需要用到炒锅对物料进行搅拌和炒制。
[0003]目前,公开(公告)号为CN21254542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调味酱生产用炒锅装置,它包括固定架组件、炒锅机构和翻炒机构,使用时“将原料放入锅体内,液压缸推动锅盖盖紧锅体,第二电机驱动搅拌杆和搅拌铲转动,对原料进行搅拌翻炒”,对比文件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搅拌铲的数量及分布方式,参阅对比文件的附图1可知搅拌铲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布方式图中已示出,但该种分布方式使得各个搅拌铲之间存在翻炒盲区(例如说明书中的附图6),而酱料为糊状食物,在翻炒过程中容易粘附在炒锅内壁且积留在翻炒盲区,这样不但影响香菇酱的炒制品质还会影响炒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炒制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炒制装置,包括有固定架,固定架内侧下部设置有炒锅,固定架内侧位于炒锅上方设置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其上下升降的定位机构,定位板上端中心处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动力轴贯穿延伸至定位板下方且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一侧设置有与炒锅内部弧度相同的刮酱板或毛刷板,刮酱板或毛刷板通过锁紧组件与驱动轴可拆卸连接,驱动轴外周分别螺旋状排布有若干翻炒件及搅拌件。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定位机构包括对应设置于定位板上方的两个液压杆,两个液压杆的动力轴均与定位板固定连接,两个液压杆上端均与固定架内顶壁连接。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锁紧件包括固定设置于驱动轴外周的第一L型块以及开设于第一L型块上端的锁孔,刮酱板或毛刷板一侧延伸有锁紧部且锁紧部开设有与第一L型块适配的锁槽,锁紧部上端设置有固定耳且固定耳内活动穿设有与锁孔适配的锁杆,锁杆外圈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环,锁杆外圈位于固定耳及限位环之间套设有锁紧弹簧,锁杆背离其锁紧端一侧设置有拉环,锁紧部位于拉环一侧设置有握持把手。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轴外周位于第一L型块下方设置有第二L型块,刮酱板或毛刷板位于锁紧部下方设置有配合杆且配合杆一侧开设有与第二L型块适配的卡孔,配合杆与刮板之间设置有侧杆。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翻炒件包括与驱动轴连接的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
另一端连接有翻炒铲,翻炒件的数量为三个。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搅拌件包括与驱动轴连接的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另一端连接有U型杆,搅拌件的数量为三个。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架包括底板以及对应设置于底板上端的两个三角支架,两个三角支架上端共同连接有顶板且液压杆上端与顶板连接。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固定架位于炒锅对应处均设置有侧板,两个侧板内均转动设置有轴柱,两个轴柱同轴设置且内端均与炒锅连接,一侧轴柱贯穿延伸至侧板外且连接有动力电机。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待炒制的酱料倒入炒锅内,而后通过定位机构控制定位板径向下移促使刮酱板、翻炒件以及搅拌件到达预定位置,启动驱动电机并带动刮酱板、翻炒件以及搅拌件转动并对内部酱料进行炒制,其中刮酱板与炒锅内部弧度相同进而转动时将炒锅内壁粘连的酱料刮动,避免酱料长时间粘连在炒锅内壁上,进一步的翻炒件及搅拌件对酱料进行翻炒及搅拌,且翻炒件及搅拌件为多个且螺旋排布保证对于炒锅内酱料的充分翻炒及搅拌;刮酱板或毛刷板通过锁紧组件与驱动轴可拆卸连接,炒制过程中安装刮酱板辅助酱料的炒制;炒制完成后需要清洗炒锅时将刮酱板换下并安装上毛刷板,倒入清洗液并启动伺服电机带动毛刷板对炒锅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翻炒件以及搅拌件的分布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毛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的示例图。
[0021]附图标记:1、固定架;10、底板;11、三角支架;12、顶板;13、侧板;14、轴柱;15、动力电机;2、炒锅;3、定位板;30、伺服电机;31、联轴器;32、驱动轴;33、刮酱板;34、毛刷板;35、液压杆;4、翻炒件;40、搅拌件;5、第一L型块;50、锁孔;51、锁紧部;52、锁槽;53、固定耳;54、锁杆;55、限位环;56、锁紧弹簧;57、拉环;58、握持把手;6、第二L型块;60、配合杆;61、卡孔;62、侧杆;7、第一固定杆;70、翻炒铲;71、第二固定杆;72、U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炒制装置,包括有固定架1,固定架1内侧下部设置有炒锅2,固定架1内侧位于炒锅2上方设置有定位板3且定位板3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其上下升降的定位机构,定位板3上端中心处设置有伺服电机30,伺服电机30动力轴贯穿延伸至定位板3下方且通过联轴器31连接有驱动轴32,驱动轴32一侧设置有与炒锅2内部弧度相同的刮酱板33或毛刷板34,刮酱板33或毛刷板34通过锁紧组件与驱动轴32可拆卸连接,驱动轴32外周分别螺旋状排布有若干翻炒件4及搅拌件40。
[0024]在使用时,将待炒制的酱料倒入炒锅2内,而后通过定位机构控制定位板3径向下移并带动驱动轴32下移,驱动轴32下移并促使刮酱板33、翻炒件4以及搅拌件40到达预定位置,此时启动驱动电机并带动刮酱板33、翻炒件4以及搅拌件40转动并对内部酱料进行炒制,其中刮酱板33与炒锅2内部弧度相同进而转动时将炒锅2内壁粘连的酱料刮动,避免酱料长时间粘连在炒锅2内壁上,进一步的翻炒件4及搅拌件40对酱料进行翻炒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制装置,包括有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内侧下部设置有炒锅(2),所述固定架(1)内侧位于炒锅(2)上方设置有定位板(3)且定位板(3)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其上下升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板(3)上端中心处设置有伺服电机(30),所述伺服电机(30)动力轴贯穿延伸至定位板(3)下方且通过联轴器(31)连接有驱动轴(32),所述驱动轴(32)一侧设置有与炒锅(2)内部弧度相同的刮酱板(33)或毛刷板(34),所述刮酱板(33)或毛刷板(34)通过锁紧组件与驱动轴(32)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轴(32)外周分别螺旋状排布有若干翻炒件(4)及搅拌件(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对应设置于定位板(3)上方的两个液压杆(35),两个所述液压杆(35)的动力轴均与定位板(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液压杆(35)上端均与固定架(1)内顶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驱动轴(32)外周的第一L型块(5)以及开设于第一L型块(5)上端的锁孔(50),所述刮酱板(33)或毛刷板(34)一侧延伸有锁紧部(51)且锁紧部(51)开设有与第一L型块(5)适配的锁槽(52),所述锁紧部(51)上端设置有固定耳(53)且固定耳(53)内活动穿设有与锁孔(50)适配的锁杆(54),所述锁杆(54)外圈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环(55),所述锁杆(54)外圈位于固定耳(53)及限位环(55)之间套设有锁紧弹簧(5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兰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元康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