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修复车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75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修复车衣结构,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UV离型膜、自修复涂层膜、基层膜、压敏胶层膜和硅油离型膜,自修复涂层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自修复层、紫外线层和第二自修复层,第一自修复层中排列有若干自修复微球,自修复微球内填充有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自修复微球上设有供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流出的通道,当车衣结构或自修复涂层膜升温发生氧化损坏时,自修复微球中的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可流出加速自修复,且能够便于进行持续的自修复,有效延长车衣结构的使用寿命。有效延长车衣结构的使用寿命。有效延长车衣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修复车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衣结构,特别是一种自修复车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漆面保护膜俗称车衣膜,使用时贴在汽车车身漆面上,用于保护车漆,起到防刮擦、耐污渍、耐环境腐蚀等作用。现有的车衣膜通常会在外层涂覆自修复材料,当汽车车身遇到刮擦或轻微碰撞时,只要不伤及车衣膜本身,细小的划痕可以在短时间内自动消除,但是由于汽车在实际使用时,发动机会升温、阳光照射下车体会吸热升温,容易导致车衣膜及自修复材料氧化,使得车衣膜及自修复材料的自愈效果降低,导致车衣膜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修复效果好、能够延长车衣使用寿命的自修复车衣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自修复车衣结构,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UV离型膜、自修复涂层膜、基层膜、压敏胶层膜和硅油离型膜,所述自修复涂层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自修复层、紫外线层和第二自修复层,所述第一自修复层中排列有若干自修复微球。
[0006]所述自修复微球的内部中间设有中空部,所述自修复微球上环状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部和外界的若干通道,所述中空部和通道内均填充有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
[0007]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环状弧形边。
[0008]所述自修复微球在所述第一自修复层中上下左右平行排列、或者在所述第一自修复层中上下错位左右错位排列。
[0009]所述第一自修复层和第二自修复层均为聚氨酯丙烯酸酯层,所述自修复微球为聚苯乙烯微球。
[0010]所述基层膜为PVC基层膜或TPU基层膜。
[0011]所述UV离型膜的厚度为25~40微米,所述自修复涂层膜的厚度为12~18微米,所述基层膜的厚度为35~50微米,所述压敏胶层膜的厚度为12~18微米,所述硅油离型膜的厚度为16~24微米。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自修复车衣结构,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UV离型膜、自修复涂层膜、基层膜、压敏胶层膜和硅油离型膜,自修复涂层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自修复层、紫外线层和第二自修复层,第一自修复层中排列有若干自修复微球,自修复微球内填充有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自修复微球上设有供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流出的通道,当车衣结构或自修复涂层膜升温发生氧化损坏时,自修复微球中的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可流出加速自修复,且能够便于进行持续的自修复,有效延长车衣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实施例1:
[0020]参照图1和图2,一种自修复车衣结构,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UV离型膜1、自修复涂层膜2、基层膜3、压敏胶层膜4和硅油离型膜5,所述自修复涂层膜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自修复层21、紫外线层22和第二自修复层23,所述第一自修复层21中排列有若干自修复微球6。
[002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修复车衣结构,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UV离型膜1、自修复涂层膜2、基层膜3、压敏胶层膜4和硅油离型膜5,自修复涂层膜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自修复层21、紫外线层22和第二自修复层23,第一自修复层21中排列有若干自修复微球6,自修复微球6内填充有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63,自修复微球6上设有供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63流出的通道62,当车衣结构或自修复涂层膜升温发生氧化损坏时,自修复微球6中的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63可流出加速自修复,且能够便于进行持续的自修复,有效延长车衣结构的使用寿命。
[0022]所述UV离型膜采用UV固化涂料作为离型膜的致密度更高,可使所述自修复涂层膜在交联之后表面更加平整、光亮,避免出现表面发雾的现象。
[0023]所述紫外线层22可阻挡大部分的紫外线照射,有效地保护车衣结构,从而防止车漆内部的油分损失,避免车漆干燥导致的失光、出现斑点或车漆龟裂的现象。
[0024]所述自修复微球6的内部中间设有中空部61,所述自修复微球6上环状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部61和外界的若干通道62,所述中空部61和通道62内均填充有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63,所述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63为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乳液流体结构,由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与环己烷按比例2:5混合后制得。
[0025]所述通道62的两端分别设有环状弧形边64,靠近所述中空部61一侧的通道62上的环状弧形边64可使得中空部61内的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63能够更顺畅地流至通道62内,靠近外界的通道62上的环状弧形边64可使得通道62内的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63能够更顺畅地流出通道外进行涂层的自修复。
[0026]所述自修复微球6在所述第一自修复层21中上下左右平行排列,使得各自修复微球6能均匀地向第一自修复层21释放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63进行修复。
[0027]所述第一自修复层21和第二自修复层23均为聚氨酯丙烯酸酯层,具有良好的自愈和耐候性能,所述自修复微球6为聚苯乙烯微球,所述基层膜3为PVC基层膜。
[0028]所述UV离型膜1的厚度为25微米,所述自修复涂层膜2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基层膜3的厚度为35微米,所述压敏胶层膜4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硅油离型膜5的厚度为16微米,当所述自修复涂层膜的厚度太薄时,划痕容易划破涂层膜,达不到自修复性能,当所述自修复涂层膜的厚度太厚时,膜材料拉伸时涂层膜容易开裂,且成本较高。
[0029]实施例2:
[0030]参照图3,一种自修复车衣结构,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UV离型膜1、自修复涂层膜2、基层膜3、压敏胶层膜4和硅油离型膜5,所述自修复涂层膜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自修复层21、紫外线层22和第二自修复层23,所述第一自修复层21中排列有若干自修复微球6。
[0031]所述自修复微球6的内部中间设有中空部61,所述自修复微球6上环状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部61和外界的若干通道62,所述中空部61和通道62内均填充有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63。
[0032]所述通道62的两端分别设有环状弧形边64。
[0033]所述自修复微球6在所述第一自修复层21中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修复车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UV离型膜(1)、自修复涂层膜(2)、基层膜(3)、压敏胶层膜(4)和硅油离型膜(5),所述自修复涂层膜(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自修复层(21)、紫外线层(22)和第二自修复层(23),所述第一自修复层(21)中排列有若干自修复微球(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修复车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微球(6)的内部中间设有中空部(61),所述自修复微球(6)上环状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部(61)和外界的若干通道(62),所述中空部(61)和通道(62)内均填充有自修复填充流体结构(6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修复车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62)的两端分别设有环状弧形边(6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树庭邓滔郑思思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杰事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