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56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板,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EPP层、双固化树脂层和耐高温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EPP层的下方设有双固化树脂层,双固化树脂层为P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板材,特别是一种汽车内饰板。

技术介绍

[0002]发泡聚丙烯EPP是一种性能卓越的高结晶型聚丙烯/二氧化碳气体复合材料,是以高熔体强度聚丙烯作为基体,以二氧化碳气体为发泡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得的一种纯粹的碳氢化合物,以其独特而优越的性能成为目前增长最快的新型环保抗压缓冲隔热材料。EPP制品具有优异的抗振吸收性能,形变后恢复率高,耐热性好,耐化学品性能好且质轻,可回收再利用。EPP制品自问世以来,便迅速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003]顶盖内饰版作为车内表面积最大的零件之一,需要满足隔热、吸音、隔音要求,并对人员头部进行保护。EPP材料虽然具有明显的轻量化优势,但其吸音降噪性能不够优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轻量化且具有较好吸音降噪性能的汽车内饰板。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汽车内饰板,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EPP层、双固化树脂层和耐高温结构,所述EPP层靠近所述双固化树脂层的一面设置有向所述双固化树脂层方向凸起的加强结构,所述双固化树脂层内设有吸音结构。
[0007]所述耐高温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陶瓷隔热层、聚丙烯泡棉层、TPO层、玻璃纤维层、丁基橡胶层和聚酯纤维层,所述陶瓷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双固化树脂层的下方。
[0008]所述加强结构为圆形柱体、方形柱体、十字形柱体中的一种。
[0009]所述双固化树脂层靠近所述EPP层的一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加强结构匹配的开槽。
[0010]所述吸音结构为排列设置在所述双固化树脂层上的若干吸音通道,所述吸音通道为竖向通道。
[0011]所述双固化树脂层为PU

UV双固化树脂层。
[0012]所述聚酯纤维层为由聚酯纤维交叉交织制得的层状结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板,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EPP层、双固化树脂层和耐高温结构,本技术在EPP层的下方设有双固化树脂层,双固化树脂层为PU

UV双固化树脂层,PU

UV双固化树脂层具有较好的隔音降噪性能,且双固化树脂层上还设有吸音结构,提高了吸音性能,使得内饰板在具有轻量化特点的同时,提高了内饰板的隔音降噪性能,更为满足市面上对内饰板的性能需求。
[0015]2、本技术还在EPP层上设置向双固化树脂层方向凸起的加强结构,大大增加了EPP层的强度,从而提升了内饰板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参照图1,一种汽车内饰板,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EPP层1、双固化树脂层2和耐高温结构3,所述EPP层1靠近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的一面设置有向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方向凸起的加强结构11,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内设有吸音结构21。
[002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板,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EPP层1、双固化树脂层2和耐高温结构3,本实施例在EPP层1的下方设有双固化树脂层2,所述双固化树脂层为PU

UV双固化树脂层,PU

UV双固化树脂层具有较好的隔音降噪性能,且双固化树脂层2上还设有吸音结构,提高了吸音性能,使得内饰板在具有轻量化特点的同时,提高了内饰板的隔音降噪性能,更为满足市面上对内饰板的性能需求。
[0021]本实施例还在EPP层1上设置向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方向凸起的加强结构11,大大增加了EPP层1的强度,从而提升了内饰板的强度。
[0022]所述EPP层1除了轻量化的特点外,在保温性能、气味性等方面也优于双固化树脂层2,但吸音性能劣于双固化树脂层2,因此在EPP层下方再设置一层双固化树脂层2,能很好地弥补了EPP层1在吸音性能上的缺陷,使得内饰板更能满足市面上的需求。
[0023]所述耐高温结构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陶瓷隔热层31、聚丙烯泡棉层32、TPO层33、玻璃纤维层34、丁基橡胶层35和聚酯纤维层36,所述陶瓷隔热层31设置在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的下方。汽车内饰板除了需要具有较好的隔音降噪性能外,还需要具有较好的阻燃耐高温性能,陶瓷隔热层31、聚丙烯泡棉层32、玻璃纤维层34和聚酯纤维层36均具有较好的阻燃耐高温性能,三层结构间隔设置,其中夹持有弹性、抗冲击性能较好的TPO层33和隔音性能较好的丁基橡胶层35,内饰板的整体性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0024]所述加强结构11为圆形柱体、方形柱体、十字形柱体中的一种,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其他形状,十字形柱体的加强结构11能与双固化树脂层2嵌合得更为牢固,使得内饰板的加强效果更好。
[0025]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靠近所述EPP层1的一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加强结构11匹配的开槽22,使得加强结构11和双固化树脂层2嵌合程度较佳,加强效果较好。
[0026]所述吸音结构21为排列设置在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上的若干吸音通道23,所述吸音通道23为竖向通道,所述吸音结构21使得内饰板的吸音效果更佳,弥补了EPP层1在吸音性能上的欠缺。
[0027]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为PU

UV双固化树脂层,所述PU

UV双固化树脂层除了具有较
好的隔音降噪性能外,还具有较好的耐候、耐划伤性能。
[0028]所述聚酯纤维层36为由聚酯纤维交叉交织制得的层状结构,形成更好的辅助增强效果,交叉交织的道的聚酯纤维层36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强度和抗拉扯性能,使得内饰板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更为耐用。
[0029]以上的实施方式不能限定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专业
的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整体构思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修饰与变化,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创造涵盖的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EPP层(1)、双固化树脂层(2)和耐高温结构(3),所述EPP层(1)靠近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的一面设置有向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方向凸起的加强结构(11),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内设有吸音结构(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结构(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陶瓷隔热层(31)、聚丙烯泡棉层(32)、TPO层(33)、玻璃纤维层(34)、丁基橡胶层(35)和聚酯纤维层(36),所述陶瓷隔热层(31)设置在所述双固化树脂层(2)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1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滔黄树庭郑思思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杰事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