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DI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粘合带及使用其的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55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多孔构件的粘接性优异的粘合带和使用该粘合带的物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合带和物品,所述粘合带至少具有粘合剂层(A),所述粘合剂层(A)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将所述粘合剂层(A)压缩5μm时的强度为18N/cm2以下,所述物品是在多孔构件上贴合所述粘合带的粘合剂层(A)而成的。合带的粘合剂层(A)而成的。合带的粘合剂层(A)而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合带及使用其的物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形成有贯通表背的多个开孔的网眼构件、多孔质片材(以下,总称为多孔构件)的固定中使用的粘合(粘合的日语原文为“粘着”)带。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电视机或音频产品等的扬声器或耳机中,为了防止垃圾或水滴等异物进入,在与发声部及声音接收部对应的位置配置具有透气性或透声性的网或多孔质片等多孔构件。这些构件经由粘接带固定于壳体等其他构件(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

3050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4]为了利用粘合带固定构件,需要确保粘合带与构件的接触面积,但多孔构件通常每单位面积的开孔率大,而划定开孔的区域的线宽小,除此之外,在接触部分为曲面的情况下,就更难充分得到与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接触面积,多孔构件容易从粘合带剥离而难以牢固地固定。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提供对多孔构件的粘接性优异的粘合带等。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合带,其至少具有粘合剂层(A),上述粘合剂层(A)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在压缩强度试验中压缩5μm时的强度为18N/cm2以下。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带,对多孔构件的粘接性优异,能够将上述多孔构件牢固地固定到其它被粘物上。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说明测定粘合剂层(A)的每个压缩率的压缩强度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带的特征在于,至少具有粘合剂层(A),上述粘合剂层(A)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在压缩强度试验中压缩5μm时的强度为18N/cm2以下。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带,在将粘合剂层(A)贴合于多孔构件时,粘合剂层(A)容易陷入多孔构件的表面(被粘接面)所具有的多个开孔内,从而粘合剂层(A)与多孔构件的接触面积增加,结果能够对多孔构件发挥高粘接力。
[0011]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带只要至少具有规定的粘合剂层(A)即可,可以是在粘合剂层(A)的
两表面设置有剥离膜的无基材的双面粘合带的规格,也可以是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具有粘合剂层(A)的单面或双面规格的粘合带。在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带为在基材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的两面规格的情况下,只要在上述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上述粘合剂层(A)即可,可以在上述基材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A),也可以在上述基材的一面具有粘合剂层(A)且在另一面具有与上述粘合剂层(A)不同的粘合剂层(B)。根据在上述基材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A)的粘合带,两面均能够对多孔构件发挥高粘接力,因此,在能够赋予粘贴于多孔构件时的粘合带的贴合面的自由度的方面是优选的。另一方面,根据在上述基材的一个面具有粘合剂层(A)且在另一个面具有粘合剂层(B)的粘合带,通过将粘合剂层(A)侧的面作为与多孔构件的粘接面,能够对多孔构件发挥高粘接力,粘合剂层(B)贴合于固定多孔构件的其他被粘物,因此能够根据上述其他被粘物的种类适当调整粘合剂层(B)的组成、物性,因此优选。
[001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合带在基材的单面或双面具有粘合剂层时,上述粘合剂层可以直接形成于上述基材,也可以隔着其它层而形成。
[0013]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带进行详细说明。<1>粘合剂层(A)本专利技术中的粘合剂层(A)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在压缩强度试验中压缩5μm时的强度为18N/cm2以下。粘合剂层(A)构成在将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带与多孔构件粘接时贴合于上述多孔构件的面。
[0014]通过使上述粘合剂层(A)在压缩强度试验中压缩5μm时的强度为18N/cm2以下,从而在贴合于多孔构件时容易因粘合剂层(A)的变形而陷入多孔构件的表面所具有的多个开孔内,能够增加与多孔构件的接触面积,能够表现出高粘接力。其中,从粘合剂层(A)的变形性和向开口内的陷入性进一步提高的方面出发,上述粘合剂层(A)在压缩强度试验中压缩5μm时的强度优选为16N/cm2以下,更优选为14N/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N/cm2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合剂层(A)在压缩强度试验中压缩5μm时的强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设定为0N/cm2以上,可以超过0N/cm2,也可以为0.5N/cm2以上,还可以为1N/cm2以上。
[0015]上述粘合剂层(A)在压缩强度试验中压缩5μm时的强度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1~3来规定。
·
步骤1:将干燥后厚度为50μm的粘合剂层(A)以总厚度为约1mm的方式层叠而制作试验片(20mm见方、总厚度约1mm),如图1所示,将上述试验片1贴合并设置于厚度10mm、50mm见方的不锈钢(SUS)制块体2后,在23℃、50%RH环境下,利用安装有直径7mm的不锈钢(SUS)制探头3的拉伸试验机(压缩模式),以10mm/分钟的速度对上述试验片的中央部进行压缩(图1中的箭头X),测定每个压缩率的压缩强度。压缩率设为基于下述式(1)的值。压缩率(%)={探头的移动距离(μm)/试验片的实测厚度(μm)}
×
100

式(1)
·
步骤2:接着,由下述式(2)计算从粘合带的粘合剂层(A)的厚度(压缩前的厚度)压缩5μm量时的上述粘合带的粘合剂层(A)的压缩率。压缩率(%)={5μm/粘合带的粘合剂层(A)的厚度(μm)}
×
100

式(2)
·
步骤3:根据步骤1中测定的“每个压缩率的压缩强度”确定步骤2中求出的压缩率下的压缩强度,将该值作为粘合剂层(A)压缩5μm时的强度。
[0016]粘合剂层(A)在压缩强度试验中压缩5μm时的强度可以通过构成粘合剂层(A)的粘合剂组合物的组成、粘合剂层(A)的交联度(凝胶分率)、粘合剂层(A)的厚度等来调整。
[0017]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带在基材的两面分别具有粘合剂层(A)的情况下,一个面的粘合剂层(A1)和另一个面的粘合剂层(A2)各自在压缩强度试验中压缩5μm时的强度只要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18](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上述粘合剂层(A)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可以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酯单独或包含(甲基)丙烯酸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并在其中根据需要配合有增粘树脂、交联剂等添加剂而成的(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
[0019]作为丙烯酸系粘合剂中所含的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可以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作为主要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所具有的烷基可以是直链的烷基,也可以是支链的烷基,从容易将压缩强度调整得低的方面考虑,优选烷基为直链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0020]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合带,其至少具有粘合剂层(A),其中,所述粘合剂层(A)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将所述粘合剂层(A)压缩5μm时的强度为18N/cm2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粘合剂层(A)的厚度为15μm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A)的凝胶分率为2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崎刚菊池洋匡武井秀晃
申请(专利权)人:DI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