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297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2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机器人,包括轨道和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机架、驱动部和悬浮部,所述机架与所述轨道连接,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机架底部,用于驱动机器人本体在轨道内移动,所述悬浮部垂直设置在机架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轨道机器人中,当机器人本体需要移动时,悬浮部的设置,可垂直向下排风,从而使整个机器人本体向上浮动,从而减少机器人本体在移动时由于自身重量影响的阻力,再通过控制驱动部进行驱动,从而带动整个机器人本体在轨道内进行滑动,提高轨道机器人的移动速度,从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机器人由于重量限制而导致移动速度慢的问题。机器人由于重量限制而导致移动速度慢的问题。机器人由于重量限制而导致移动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到机器人的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轨道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一种能替代人执行某些特定动作的机械装置,可以分为在地面上移动的地面机器人和沿高空轨道移动的轨道机器人。因轨道机器人具备一定的高度优势,优选应用在地面不具备移动空间的环境中工作。
[0003]由于现有的轨道机器人采用伺服电机驱动,轨道机器人巡检标准要求在应急情况下,机器人速度要达到8M/S,甚至更高,传统的轮式机器人受自身的重量限制,绝大多数伺服电机转速3000转,及时以最大速度驱动机器人,行驶速度依然受轮径限制,且电机功率越大,轮径越大,那么机器人本体的重量也成正比的增大。
[000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轨道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的轨道机器人由于重量限制而导致移动速度慢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轨道机器人,包括:轨道和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
[0007]其中,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机架、驱动部和悬浮部,所述机架与所述轨道连接,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机架底部,用于驱动机器人本体在轨道内移动,所述悬浮部垂直设置在机架底部;
[0008]所述悬浮部用于垂直向下排风产生向上的托力,使机器人本体悬浮在轨道内。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机器人中,所述机器人本体还包括有巡检部,所述巡检部设置在靠近驱动部的一侧。
[0010]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机器人中,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底部的转轴、与所述转轴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涵道风机,所述转轴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涵道风机进行转动,使机器人本体可从不同方向移动。
[0011]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机器人中,所述悬浮部包括若干组第二涵道风机,若干组所述第二涵道风机垂直设于所述机架底部,所述第二涵道风机用于垂直向下排风产生向上的托力,使机器人本体悬浮在轨道内。
[0012]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机器人中,所述巡检部包括支架、转动组件和摄像头,所述支架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摄像头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转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摄像头进行多角度移动。
[0013]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机器人中,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用于减少机架与轨道的摩擦。
[0014]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机器人中,所述轨道底部设置有L型槽,所述L型
槽用于承接所述导向轮的转动。
[0015]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机器人中,所述转动组件底部设置有缓冲组件,用于增大摄像头在移动时的缓冲。
[0016]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机器人中,所述第二涵道风机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皮套,用于固定在所述机架底部。
[0017]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机器人中,所述机器人本体均采用碳纤维板造成。
[0018]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轨道机器人中,当机器人本体需要移动时,悬浮部的设置,可垂直向下排风,从而使整个机器人本体向上浮动,从而减少机器人本体在移动时由于自身重量影响的阻力,再通过控制驱动部进行驱动,从而带动整个机器人本体在轨道内进行滑动,提高轨道机器人的移动速度,从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机器人由于重量限制而导致移动速度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巡检部和驱动部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

轨道;2

机器人本体;3

机架;4

驱动部;40

转轴;41

第一涵道风机;6

巡检部;5

第二涵道风机;60

支架;61

转动组件;62

摄像头;10

L型槽;610

缓冲组件;30

导向轮。
[0022]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

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7]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机器人,包括:轨道1和机器人本体2,所述机器人本体2与所述轨道1滑动连接;
[0028]其中,所述机器人本体2包括机架3、驱动部4和悬浮部,所述机架3与所述轨道1连接,所述驱动部4设置在所述机架3底部,用于驱动机器人本体2在轨道1内移动,所述悬浮部垂直设置在机架3底部;
[0029]所述悬浮部用于垂直向下排风产生向上的托力,使机器人本体2悬浮在轨道1内。
[0030]本实施例中,机器人本体2可在轨道1内进行移动,并且可在机器人内设置有监控,从而对机器人本体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和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机架、驱动部和悬浮部,所述机架与所述轨道连接,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机架底部,用于驱动机器人本体在轨道内移动,所述悬浮部垂直设置在机架底部;所述悬浮部用于垂直向下排风产生向上的托力,使机器人本体悬浮在轨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还包括有巡检部,所述巡检部设置在靠近驱动部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底部的转轴、与所述转轴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涵道风机,所述转轴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涵道风机进行转动,使机器人本体可从不同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部包括若干组第二涵道风机,若干组所述第二涵道风机垂直设于所述机架底部,所述第二涵道风机用于垂直向下排风产生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尚恒周德忠纪锡鹏黄浩陈雪
申请(专利权)人:造物者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