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63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与上模组件配合形成型腔的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具有退位脱膜结构,退位脱膜结构包括至少部分伸入型腔的退位组件和与退位组件斜推配合的驱动组件,退位组件伸入型腔的端部侧壁上设有凸起部,驱动组件上移时驱动退位组件向内收缩使凸起部退出成型工件。本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通过斜推配合的退位组件和驱动组件,实现驱动组件上移时退位组件向内收缩,从而使凸起部移动退出成型工件,降低脱模难度,避免工件损坏。避免工件损坏。避免工件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涉及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若注塑成型的工件外侧具有凹孔/凹槽,那么形成该工件的注塑模具则具有对应的凸点/凸缘,现有的注塑模具中形成有该凸点/凸缘的模板不可移动,导致脱模难度大、工件易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传统的注塑模具中形成有该凸点/凸缘的模板不可移动,脱模难度大、工件易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与所述上模组件配合形成型腔的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具有退位脱膜结构,所述退位脱膜结构包括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型腔的退位组件和与所述退位组件斜推配合的驱动组件,所述退位组件伸入所述型腔的端部侧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驱动组件上移时驱动所述退位组件向内收缩使所述凸起部退出成型工件。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由左及右间隔设置的斜推柱,所述退位组件包括两位于两所述斜推柱之间并分别与两所述斜推柱斜推配合的退位滑块,两所述斜推柱上移时驱动两所述退位滑块相向靠近。
[000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两所述斜推柱同步移动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在两所述退位滑块之间并分别与两所述退位滑块斜推配合,两所述退位滑块在两所述斜推柱上移时沿与所述导向柱相抵的斜面滑动并相向靠近。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两退位滑块包括左滑块和右滑块,所述两斜推柱包括左推柱和右推柱,所述左滑块具有与所述左推柱斜推配合的第一斜面,以及具有与所述导向柱斜推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互平行,所述右滑块具有与所述右推柱斜推配合的第三斜面,以及具有与所述导向柱斜推配合的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和所述第四斜面相互平行。
[0009]进一步地,两所述退位滑块关于所述导向柱的轴线对称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左滑块于所述第二斜面下方设有第一竖向面,所述右滑块于所述第四斜面下方设有第二竖向面,所述导向柱上移完全脱离两所述退位滑块时所述第一竖向面和所述第二竖向面相抵。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组件具有两由左及右间隔设置对应容置两所述退位滑块的装配座,各所述装配座上开设有左右延伸供对应的所述退位滑块左右嵌入并移动的滑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槽底上凸设有导向部,所述退位滑块上开设有左右延伸供所述导向部伸入并移动的限位槽。
[0013]进一步地,各所述装配座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导向柱的一侧开设有供对应的所述斜推柱插入的限位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退位滑块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装配座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通过斜推配合的退位组件和驱动组件,实现驱动组件上移时退位组件向内收缩,从而使凸起部移动退出成型工件,降低脱模难度,避免工件损坏。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图1是实施例公开的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图;
[0020]图2是实施例公开的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的剖视图;
[0021]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是公开的实施例中退位滑块的立体图;
[0024]图6是公开的实施例中装配座的立体图;
[0025]图7是公开的实施例中斜推柱的立体图;
[0026]图8是公开的实施例中导向柱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如图1

8所示,该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组件1和与所述上模组件1配合形成型腔2的下模组件3,所述上模组件1具有退位脱膜结构4,所述退位脱膜结构4包括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型腔2的退位组件401和与所述退位组件401斜推配合的驱动组件402,所述退位组件401伸入所述型腔2的端部侧壁上设有凸起部403,所述驱动组件402上移时驱动所述退位组件401向内收缩从而使所述凸起部403退出成型工件。具体地,所述驱动组件402包括两由左及右间隔设置的斜推柱404,所述退位组件401包括两位于两所述斜推柱404之间并分别与两所述斜推柱404斜推配合的退位滑块405,两所述斜推柱404上移时驱动两所述退位滑块405向内移动靠近。
[0029]该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的注塑脱模步骤如下:首先,向所述型腔2内注入原料,并冷却形成工件(由于所述凸起部403的设置,工件外周形成有相应的凹孔或凹槽),
接着,两所述斜推柱404向上移动,由于各所述斜推柱404与对应的所述退位滑块405斜推配合,因此,两所述斜推柱404上移时,左侧的所述退位滑块405向右移动,右侧的所述退位滑块405向左移动,实现所述退位组件401的向内收缩,进而实现所述凸起部403移动退出工件,降低脱模难度,避免工件损坏。
[0030]综上可知,本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通过斜推配合的所述退位组件401和所述驱动组件402,实现所述驱动组件402上移时所述退位组件401向内收缩,从而使所述凸起部403移动退出工件,降低脱模难度,避免工件损坏。
[0031]一种实施方式,为了提高所述退位滑块405左右移动的稳定性,所述驱动组件402还包括与两所述斜推柱404同步移动的导向柱406,所述导向柱406设置在两所述退位滑块405之间并分别与两所述退位滑块405斜推配合,两所述退位滑块405在两所述斜推柱404上移时沿与所述导向柱406相抵的斜面滑动并相向靠近。
[0032]一种实施方式,为了提高所述退位滑块405左右移动的稳定性,所述两退位滑块405包括左滑块4051和右滑块4052,所述两斜推柱404包括左推柱4041和右推柱4042,所述左滑块4051具有与所述左推柱4041斜推配合的第一斜面407,以及具有与所述导向柱406斜推配合的第二斜面408,所述第一斜面407和所述第二斜面408相互平行,所述右滑块4052具有与所述右推柱4042斜推配合的第三斜面4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与所述上模组件配合形成型腔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具有退位脱膜结构,所述退位脱膜结构包括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型腔的退位组件和与所述退位组件斜推配合的驱动组件,所述退位组件伸入所述型腔的端部侧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驱动组件上移时驱动所述退位组件向内收缩使所述凸起部退出成型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由左及右间隔设置的斜推柱,所述退位组件包括两位于两所述斜推柱之间并分别与两所述斜推柱斜推配合的退位滑块,两所述斜推柱上移时驱动两所述退位滑块相向靠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两所述斜推柱同步移动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在两所述退位滑块之间并分别与两所述退位滑块斜推配合,两所述退位滑块在两所述斜推柱上移时沿与所述导向柱相抵的斜面滑动并相向靠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退位脱膜结构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退位滑块包括左滑块和右滑块,所述两斜推柱包括左推柱和右推柱,所述左滑块具有与所述左推柱斜推配合的第一斜面,以及具有与所述导向柱斜推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互平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山李棠明欧永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登盈精密注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