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641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墨质增碳剂技术领域。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及其制备方法,将高纯度的石墨粉末加入搅拌设备,同时加入淀粉粘合剂进行混匀,混匀后的物料通过传输皮带输送至造粒机进行造粒,造粒结束后的颗粒通过传输皮带输送至烘干机进行烘干定型,烘干定型后的石墨颗粒通过传输皮带送至冷却区进行冷却,冷却结束后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装袋。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能够将被淘汰的石墨粉末重新回收利用制作为可使用的石墨颗粒增碳剂的方法。作为可使用的石墨颗粒增碳剂的方法。作为可使用的石墨颗粒增碳剂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质增碳剂
,具体是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增碳剂是运用在炼钢、铸造等冶炼行业中,为了补足钢铁熔炼过程中烧损的碳含量而添加的含碳类物质。目前,市面上的增碳剂包括低端的煤质增碳剂、中端的石油焦增碳剂、和高端的石墨质增碳剂。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直径1mm以下的颗粒直径过小,在添加时会被炉盖上的除尘设备吸走,也易燃产生烟雾,不利于安全环保生产,因此,无论哪种增碳剂都不能含有直径为1mm以下的粉末,这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000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也随之飞速发展,生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会产生大量的石墨负极微粉,若不进行回收使用,则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将被淘汰的石墨粉末重新回收利用制作为可使用的石墨颗粒增碳剂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由石墨粉末和淀粉粘合剂混合而成,所述淀粉粘合剂的加入量为高纯度的石墨粉末质量的4%,所形成的石墨颗粒增碳剂中水分含量≤0.1%、C含量≥95%、S含量≤0.5%。
[0007]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的制作配方,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对其内部的物质含量进行检测,防止杂质过多影响炼钢、铸造等冶炼过程中钢铁内杂质的含量。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纯度的石墨粉末的C含量≥99%,所述高纯度的石墨粉末的直径小于1mm。
[0009]所述1mm以下粉末主要是筛分淘汰下来以及除尘器收集起来的除尘粉。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淀粉粘合剂由工业淀粉和水混合而成,所述水的加入量为工业淀粉质量的15%。
[0011]该技术方案使用的粘合剂为淀粉粘合剂,淀粉粘合剂为生物质粘合剂,其中含有的S、S等杂质较少,不会影响石墨粉末的纯度。
[0012]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的制备方法,将高纯度的石墨粉末加入搅拌设备,同时加入粘合剂进行混匀,混匀后的物料通过传输皮带输送至造粒机进行造粒,造粒结束后的颗粒通过传输皮带输送至烘干机进行烘干定型,烘干定型后的石墨颗粒增碳剂通过传输皮带送至冷却区进行冷却,冷却结束后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装袋。
[0013]该技术方案选用的石墨粉末为其他增碳剂不使用的直径小于1mm的粉末及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产生的石墨负极微粉,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和石墨碎一样,由于使用的是淘
汰的石墨粉末,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纯度的石墨粉末的C含量≥99%,所述高纯度的石墨粉末的直径小于1mm。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纯度的石墨粉末和淀粉粘合剂在搅拌机内进行混匀,搅拌时间为30

50min。
[0016]该技术方案使石墨粉末和淀粉粘合剂能够完全混合。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利用造粒机制作的石墨颗粒增碳剂长度为10

20mm,直径为5

8mm。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石墨颗粒增碳剂经传输皮带输送至烘干机内烘干,烘干的温度控制在150℃

200℃,时间控制在0.5

1.5h。
[0019]该技术方案不宜使用过高温度,容易降低石墨颗粒中的C含量,影响石墨颗粒增碳剂的纯度。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烘干后的所述石墨颗粒增碳剂通过传输皮带送至冷却区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为2

3h。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冷却后的所述石墨颗粒增碳剂的强度为3

5MSa。
[0022]石墨颗粒增碳剂的强度不能太小,在运输中受到碰撞容易破碎,影响其使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及其制备方法工艺图。
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5]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由由石墨粉末和淀粉粘合剂混合而成,所述高纯度的石墨粉末的C含量≥99%,所述高纯度的石墨粉末的直径小于1mm,优选的,所述1mm以下粉末主要是筛分淘汰下来以及除尘器收集起来的除尘粉,所述所述淀粉粘合剂的加入量为高纯度的石墨粉末质量的4%,所述淀粉粘合剂由工业淀粉和水混合而成,所述水的加入量为工业淀粉质量的15%,所形成的石墨颗粒增碳剂中水分含量≤0.1%、C含量≥95%、S含量≤0.5%。
实施例
[0026]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的制备方法,将C含量≥99%的石墨粉末加入搅拌设备,优选的,所述石墨粉末来自其他增碳剂不使用的直径小于1mm的粉末及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产生的石墨负极微粉,同时加入石墨粉末质量4%的淀粉粘合剂进行混匀,优选的,所述石墨粉末质量的4%可上下浮动1%,所述淀粉粘合剂由工业淀粉和水混合而成,所述水的加入量为工业淀粉质量的15%,混匀搅拌时长为30

50min,混匀后的物料通过传输皮带输送至造粒机
进行造粒,制作的石墨颗粒的长度为10

20mm,直径为5

8mm,造粒结束后的颗粒通过传输皮带输送至烘干机烘干定型,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150℃

200℃,时间控制在0.5

1.5h,不宜使用过高温度,高温下容易降低石墨颗粒增碳剂中的C含量,烘干定型后的石墨颗粒增碳剂通过传输皮带送至冷却区进行冷却2

3h,冷却结束后对石墨颗粒增碳剂进行质量检测,当石墨颗粒增碳剂中水分含量≤0.1%、C含量≥95%、S含量≤0.5%且强度为3

5MSa时,质量合格,如果石墨颗粒增碳剂的强度太小,在运输中受到碰撞容易破碎,影响其使用,强度过大则需要更复杂的生产流程,对其内部的物质含量进行检测,防止杂质过多影响炼钢、铸造等冶炼过程中钢铁内杂质的含量,合格后的石墨颗粒进行装袋。
[002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针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进行具体、清楚的描述。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属于现有技术或者公知常识的方案或特征,在上面实施例中就不作详细地描述了。
[0028]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只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从而可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其特征在于,由石墨粉末和淀粉粘合剂混合而成,所述淀粉粘合剂的加入量为高纯度的石墨粉末质量的4%,所形成的石墨颗粒增碳剂中水分含量≤0.1%、C含量≥95%、S含量≤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纯度的石墨粉末的C含量≥99%,所述高纯度的石墨粉末的直径小于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粘合剂由工业淀粉和水混合而成,所述水的加入量为工业淀粉质量的15%。4.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纯度的石墨粉末加入搅拌设备,同时加入淀粉粘合剂进行混匀,混匀后的物料通过传输皮带输送至造粒机进行造粒,造粒结束后的颗粒通过传输皮带输送至烘干机进行烘干定型,烘干定型后的石墨颗粒增碳剂通过传输皮带送至冷却区进行冷却,冷却结束后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包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墨颗粒增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纯度的石墨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高宇
申请(专利权)人:临漳县三能石墨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