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炉炼钢方法和钢材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54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炼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LF炉炼钢方法和钢材制造方法。一种LF炉炼钢方法,包括:钢包达到LF炉,加渣完成后开始送电,待电极平稳后,向钢水内投加氧化铁皮使氧化铁投加完毕后钢水表面氧含量瞬时值增加30~50ppm使渣发泡,进而增加渣厚度。钢材制造方法,包括上述LF炉炼钢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F炉炼钢方法,通过投加氧化铁增加渣厚,实现好的埋弧效果,起到省电且保证钢材质量的效果。起到省电且保证钢材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F炉炼钢方法和钢材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钢
,具体而言,涉及LF炉炼钢方法和钢材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LF炉即钢包精炼炉,是钢铁生产中主要的炉外精炼设备。LF炉一般指钢铁行业中的精炼炉。实际就是电弧炉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炼钢厂的LF炉工艺中,一般是转炉出钢加石灰、铝矾土,带LF炉后加石灰,精炼过程可根据埋弧好坏,适当增加石灰和萤石。
[0003]在LF炉炼钢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以LF炉炼120吨钢为例,1吨渣料在不发泡的情况下,约9厘米的厚度,总是会出现埋弧不好的现象,一般渣量要1.6吨,渣厚14厘米才能较好的保证埋弧效果。如果为了提高埋弧效果,多加渣料,会增加渣料成本;而若渣料加入量较少,则会出现渣料厚度小,导致埋弧不好,从而造成升温速度变慢,进而导致电耗消耗高的问题。
[0004]增加渣厚度的方法还可加含发泡剂的东西,例如电石(碳化钙)、碳化硅以及铝钙碳等,但这些物料都要外购,成本较高。
[0005]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LF炉炼钢方法和钢材制造方法,旨在改善
技术介绍
提到的至少一种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LF炉炼钢方法,包括:
[0009]钢包达到LF炉,加渣完成后开始送电,待电极平稳后,向钢水内投加氧化铁皮使氧化铁投加完毕后钢水表面氧含量瞬时值增加30~50ppm使渣发泡,进而增加渣厚度。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炼制的钢种为螺纹钢时,氧化铁皮的投加量为每120吨钢水投加30~50kg。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LF炉炼钢过程中全程进行2次送电,第一次送电为加渣完成后开始送电,直至化渣后进行第一次取样并进行第二次送电直至出站。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LF炉炼钢过程中全程进行3次送电,第一次送电为加渣完成后开始送电,直至化渣后进行第一次取样并进行第二次送电,直至第二次取样后进行第三次送电直至出站。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一次取样完成后根据一次取样结果调节钢水化学成分,在调节钢水化学成分之前,氩气流量为15~35m3/h;调节钢水化学成分时控制氩气流量为60~100m3/h。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钢水化学成分调节完成后升高温度至超过出站温度10~15℃,然后进行脱氧。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脱氧的方式为按照每120吨钢水中投加20~30kg硅铁粉,脱
氧过程氩气流量为60~100m3/h。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脱氧完成后就进行二次取样,二次取样结果表明钢水化学成分与目标值匹配则不再调节钢水化学成分,若二次取样结果表明钢水化学成分与目标值存在偏差则再次调节钢水化学成分。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行第三次送电,使钢水升温至出站温度所需时间大于300秒时;在第三次送电过程中向钢水中加入石灰和萤石,石灰的加入量为每120吨钢水投加80~100kg,萤石的加入量为每120吨钢水投加30~40kg。
[001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材制造方法,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LF炉炼钢方法。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申请提供的LF炉炼钢方法,送电开始后向钢包内投加氧化铁,使钢水中氧含量增加30~50ppm,一方面起到让渣发泡,增加渣厚度,提高埋弧效果,提高升温速率,从而达到省电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投入钢水中的渣料传热性较差,电极导通温度到钢水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投入氧化铁后,提高了传热速度,以达到省电的效果。因此,在LF炉炼钢过程中可通过向钢水中投加氧化铁来起到省电的效果。
[0021]故本申请提供的LF炉炼钢方法,能做到在加少量渣的前提下,通过投加氧化铁增加渣厚,实现好的埋弧效果,起到省电且保证钢材质量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3]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F炉炼钢方法及钢材制造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00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F炉炼钢方法,包括:
[0025]钢包达到LF炉,加渣完成后开始送电,待电极平稳后,向钢水内投加氧化铁皮使氧化铁投加完毕后钢水表面氧含量瞬时值增加30~50ppm使渣发泡,进而增加渣厚度。
[002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F炉炼钢方法,送电开始后向钢包内投加氧化铁皮,使钢水中氧含量增加30~50ppm,一方面起到让渣发泡,增加渣厚度,提高埋弧效果,提高升温速率,从而达到省电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投入钢水中的渣料传热性较差,电极导通温度到钢水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投入氧化铁后,提高了传热速度,以达到省电的效果。因此,在LF炉炼钢过程中可通过向钢水中投加氧化铁来起到省电的效果。
[0027]对于钢厂而言,最不缺的就是氧化铁皮,不管是炼钢、精炼、连铸、水处理、渣池
……
随处可见。所以,若钢厂内部若要使用氧化铁皮,只需将随处可见的氧化铁皮收集起来,分袋包装,保证使用时的干燥既可。
[0028]氧化铁皮用于一些对钢水氧控要求较低的钢种,或者需要有一定氧含量的钢种,例如螺蚊钢、Q195LB拉丝钢、1215MS易切钢等等。以螺蚊钢为例,工艺对造渣埋弧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埋的到弧就行,所以设计的渣量较少,转炉渣洗+LF精炼炉=1吨,经常出现埋弧不好,升温慢,电耗高,电极损耗大的现象。而氧化铁皮含有氧,可使炉渣发泡,从而增加炉
渣厚度,提高埋弧效果,可应用于例如螺纹钢这类对氧控要求较低的钢种。
[0029]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F炉炼钢方法,能做到在加少量渣的前提下,通过投加氧化铁皮增加渣厚,实现好的埋弧效果,起到省电且保证钢材质量的效果。而使用的氧化铁皮不需要对外采购,钢厂内部随处可见,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因此本申请提供的LF炉炼钢方法还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0030]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F炉炼钢方法,送电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一般来讲送电次数越少理论上越省电,但是目前受设备限制很难做到送电一次就能达到LF炉出站钢水温度达到目标值,因此,目前通常采取2次或3次送电。
[0031]两次送电具体方案以螺纹钢为例是:
[0032]转炉出钢后加石灰和铝矾土,钢包到LF炉后再投加一次石灰至总渣量目标值然后进行第一次送电,送电瓦数根据不同的钢种以及炼制量进行调节,以韶钢炼钢厂为例,一般在4

11档之间进行调节;
[0033]在第一次送电过程中,向LF炉内通入的氩气流量为15~35m3/h(5

15m3/h为软吹氩气、1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F炉炼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包达到LF炉,加渣完成后开始送电,待电极平稳后,向钢水内投加氧化铁皮使氧化铁投加完毕后钢水表面氧含量瞬时值增加30~50ppm使渣发泡,进而增加渣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F炉炼钢方法,其特征在于,炼制的钢种为螺纹钢时,所述氧化铁皮的投加量为每120吨钢水投加30~50kg。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F炉炼钢方法,其特征在于,LF炉炼钢过程中全程进行2次送电,第一次送电为加渣完成后开始送电,直至化渣后进行第一次取样并进行第二次送电直至出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F炉炼钢方法,其特征在于,LF炉炼钢过程中全程进行3次送电,第一次送电为加渣完成后开始送电,直至化渣后进行第一次取样并进行第二次送电,直至第二次取样后进行第三次送电直至出站。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LF炉炼钢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次取样完成后根据一次取样结果调节钢水化学成分,在调节钢水化学成分之前,氩气流量为15~35m3/h;调节钢水化学成分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森泉刘志龙曾令宇张建平徐友顺陈红帅马欢江育明陈兵谭聪林伟忠范林君陈韶崇刘金源黄含哲肖振华肖亚强佟迎陈色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