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半超结结构的快恢复二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半导体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半超结结构的快恢复二极管。
技术介绍
[0002]在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究中,高反向击穿电压和低正向电阻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但这两者的性能指标是相互制约,高击穿电压需要减少漂移区掺杂,但这样会使正向导通电阻增加。超结结构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硅在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之间的极限。在超结结构中,通过在N型外延层中加入P型掺杂,使得超结器件加反向电压时,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电场,当N型外延层和P型区达到电荷平衡时,漂移区电荷耗尽,使得电场在漂移区内均匀分布,由此可以大幅提高击穿电压。同时,可以通过提高N型外延层和P型区的掺杂来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然而,在半超结快恢复二极管中,击穿电压对于P型注入区的浓度较为敏感,只有在较窄的P型注入区的浓度范围内才能实现较好的电荷平衡,较低的工艺容差增加了器件制造的工艺难度。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半超结结构快恢复二极管中,反向击穿电压对P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半超结结构的快恢复二极管,包括衬底层,外延层和属电极层;金属电极层包括阳极金属层与阴极金属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P型注入区,P型区域,所述衬底层设置于阴极金属层之上,所述外延层分为第一外延层,第二外延层与第三外延层,所述第一外延层上端与P型区域接触,所述第三外延层下端与衬底层接触,所述第二外延层位于第一外延层及第三外延层之间,其中第一外延层及第二外延层与P型注入区侧面接触,同时第二外延层与P型注入区底部接触;所述衬底层为N型掺杂,厚度为100~300μm,掺杂浓度为1
×
10
18
~1
×
10
20
cm
‑3;所述P型注入区深度为30~60μm,宽度为2~20μm,掺杂浓度为1
×
10
13
~1
×
10
15
cm
‑3;两个P型注入区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田,吴岳峰,张蕾,贾云鹏,吴郁,胡冬青,刘峰,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阜新嘉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