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水抗扰动絮体沉淀反向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387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布水抗扰动絮体沉淀反向分离装置,其进水仓是由装置壳体、第一垂直挡板及絮体导流板组成的仓体;布水区设有多个逐渐变短的上下留有通道的垂直挡板,在每个挡板两侧的中下部各安装一絮体导流板,每相邻垂直挡板上的絮体导流板交错呈斜漏斗状;絮体储存仓设在布水区的下方,其底部与排絮管道连接;反向过滤仓设在布水区的末端,其顶部设出水口,出水口通过一过滤网与出水管路连通。它是一套占地面积小、投资及运行成本低、污染小、能耗低、固液分离效率高、过滤网负荷小的封闭式混凝固液分离装置,与组合混凝药剂和混凝系统配合,适合于马铃薯及玉米淀粉加工废水、化工废水和炼钢除尘废水等絮体混凝污水处理法的固液高效分离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絮体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布水抗扰动絮体沉 淀反向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马铃薯、木薯和玉米淀粉等农产品加工废水和化学化工污水等高浓度污水的处理难度较高,是世界性难题。采用常规生化法处理,投资 大、运行成本高、处理效果也不好。现有技术中对高浓度污水通常采用絮凝法 处理。絮凝法处理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采用传统静态絮凝法处理通常需要 建设较大规模的沉淀池与之相配套,其优点是耗能低,其缺点是①絮凝剂与 污水的混合强度不够;②沉淀池基建成本高,且占地面积大;③很容易出现二 次污染,特别是淀粉、农产品加工废水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在沉淀池中 长时间停留很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周边环境。同样问题也 出现在天然药物、有机材料等的絮凝沉淀分离提取和传统的自来水净化过程中。 采用动态絮凝法具有絮凝速度快、对絮团的剪切作用令絮体密实的优点,但现 有技术通常采用敞开式、同向或侧向沉淀过滤处理,此类处理方式,絮体容易 集中到过滤网上,造成过滤负荷过重,并且存在耗能高、絮体不便回收、水流 扰动引起沉降速度慢、絮体易堵塞装置管线、出水水质易受环境变化影响等缺 点。如申请号为200410059901. 4的变向变速脉动水流式絮凝装置及絮凝工艺、 申请号为200410059903. 3的半循环射流式絮凝装置及絮凝工艺以及申请号为 200510053212.7的马铃薯淀粉废水中提取蛋白质的设备及技术,均需要外加动 力系统或加热装置,能耗较高;申请号为92214473. 7的波折絮凝装置和申请号 为200720035134. 2的斗状网格絮凝装置,采用露天沉淀池,水质易受环境变化 影响,会造成污染;申请号为98237001. 6的反应池过渡段配水絮凝装置,采用 垂直方向布置网格来减小流水的动能,无法回收池底富集的絮体,影响絮体对 污水中污染物质的进一步吸附、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水抗扰动絮体沉淀反向分离装置,能够实现在同一装置中絮体沉降和过滤的反向分离功能,絮体富集和沉降过程 抗扰动,固液分离效率高、过滤网负荷小,且能耗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布水抗扰动絮体沉淀反向分离装置,它包括进水口、进水仓、布水区、 絮体导流板、絮体储存仓及反向过滤仓,所述的进水仓是由装置壳体、布水区 第一个垂直挡板以及位于它们中下部交错呈斜漏斗状的絮体导流板组成的仓 体;所述的布水区设有多个逐渐变短的上下留有通道的垂直挡板,在每个挡板 两侧的中下部各安装一絮体导流板,每相邻垂直挡板上的絮体导流板交错呈斜 漏斗状;所述的絮体储存仓设在布水区的下方,其底部与排絮管道连接;所述 的反向过滤仓设在布水区的末端,其顶部设出水口,出水口通过一过滤网与出 水管路连通。所述的进水口为渐阔喇叭状,其小口端与进水管相连,大口端伸向进水仓。 所述的进水口的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之比为1: 1.5 4。 所述的进水仓上部设有一水平档板,水平档板与布水区第一个垂直挡板相连接,与装置壳体间留有间隙。所述的絮体储存仓的上方、布水区的下方设有观察镜。 所述的反向过滤仓出水口处设置的过滤网固定在一多孔底板的下方。 所述的过滤网下方设有一可旋转的刮刀,在刮刀的垂直方向设置一传动轴,传动轴上端与设置在反向过滤仓外面的旋转钮相连。 所述的反向过滤仓的上部还与一反冲洗装置相连。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布水抗扰动絮体沉淀反向分离装置,是一套占地面积小、投 资少、运行成本低、污染小、能耗低、配置简单、连续工作、固液分离效率高、 过滤网负荷小、絮体收集方便、操作简单的封闭式混凝固液分离装置。该装置 与适当的组合混凝药剂和混凝系统配合,适合于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玉米淀 粉废水、化工废水和炼钢除尘废水等絮体混凝污水处理法的固液高效分离净化。 对城市污水处理,因占地面积小、密封无异味,可以在市区中心或较集中的排污口进行小规模污水处理,大大减少目前生化法污水处理需要大量管道将各种 污水掺混、集中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所需要的大量管网的巨额投资。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反向过滤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进水阀门,3-进水仓,4-水平档板,5-垂直挡板,6-进水口, 7-压力表一,8-出水口, 9-布水区,10-反向过滤仓,11-絮体导流板, 12-多孔底板,13-传动轴,14-旋转钮,15-刮刀,16-过滤网,17-螺栓快捷扣 件,18-出水阀门,19-排液管道阀门,20-排液管道,21-反冲洗阀门,22-观察 镜,23-絮体储存仓仓口, 24-絮体储存仓,25-排絮管道阀门,26-排絮管道, 27-清水泵,28-压力表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布水抗扰动絮体沉淀反向分离装置,其 外形是横向卧式槽罐,包括进水口6、进水仓3、布水区9、絮体导流板ll、絮 体储存仓24及反向过滤仓10。所述的进水口 6为渐阔喇叭状,其小口端与进水管1连接,大口端伸向进 水仓3,其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之比为1: 1.5 4,进水口6可以有效降低流动 液体的流速和动能,降低絮体的布朗运动,降低进水仓3中液体的扰动,有助 于絮体"长大"沉降。所述的进水仓3为由装置壳体、布水区9第一个垂直挡板5以及位于它们 中下部交错呈斜漏斗状的絮体导流板11组成的仓体,在进水仓3上部设有一水 平档板4,水平档板4与布水区9第一个垂直挡板5相连接,与装置壳体间留有 间隙。水平档板4可以阻止大絮体向布水区9上部的通道扩散,交错呈斜漏斗 状的絮体导流板11可以引导絮体滚落下沉到布水区9下部的絮体储存仓24内。所述的布水区9设有多个逐渐变短的上下留有通道的垂直挡板5,在每个垂 直挡板5两侧的中下部各安装一絮体导流板11,每相邻垂直挡板5上的絮体导 流板ll交错呈斜漏斗状。所有垂直挡板5上端平行排列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每个垂直挡板5上端与装置壳体顶部的间距相等,该间距与垂直挡板5长度之比 为l: 2 50,以保持水流无扰动平稳流动,絮体沿垂直挡板5方向自然沉降。 每个垂直挡板5下端与装置壳体底部的间距与垂直挡板5长度之比为1: 2 50, 以保证絮体无扰动沉降。垂直挡板5上部在水平方向形成通道,液体可以向前 平流。垂直挡板5下端与装置壳体的底部形成下斜通道,引导絮体汇集下沉到 絮体储存仓24。液体在垂直挡板5的上部通道沿水平方向流动,微小絮体继续 聚积"长大"并下降,通过交错呈斜漏斗状的絮体导流板11和下斜通道的引导, 絮体继续滚落下沉到絮体储存仓24。所述的絮体储存仓24位于布水区9的下部,其底部呈漏斗状,与排絮管道 26连接。絮体储存仓24可以防止上层液体的流动对下部絮体的沉降产生扰动。 絮体通过絮体储存仓仓口 23进入絮体储存仓24。在絮体储存仓24的上方、布 水区9的下方设有观察镜22,可以观察絮体的沉降和堆积情况,根据絮体容积 情况,间断打开排絮管道阀门25,将絮体通过排絮管道26放出。所述的反向过滤仓10设在布水区9的末端,其顶部出水口 8处设置300目 以上的过滤网16,过滤网16被固定在一个多孔底板12的下方,多孔底板12上 孔的多少和大小可根据多孔底板12的材质、厚度、最大液体流量和支撑过滤网 不破裂的情况设定。过滤网16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布水抗扰动絮体沉淀反向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进水口、进水仓、布水区、絮体导流板、絮体储存仓及反向过滤仓,所述的进水仓是由装置壳体、布水区第一个垂直挡板以及位于它们中下部交错呈斜漏斗状的絮体导流板组成的仓体;所述的布水区设有多个逐渐变短的上下留有通道的垂直挡板,在每个挡板两侧的中下部各安装一絮体导流板,每相邻垂直挡板上的絮体导流板交错呈斜漏斗状;所述的絮体储存仓设在布水区的下方,其底部与排絮管道连接;所述的反向过滤仓设在布水区的末端,其顶部设出水口,出水口通过一过滤网与出水管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赵鑫张铭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