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47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包括:并排且相连设置的水解酸化池和改良生化池,及配水渠,配水渠沿水解酸化池和改良生化池排布的长度方向延伸布设于两者第一侧的顶部。水解酸化池第一侧顶部连通配水渠,其相对的第二侧还连接有进水管。改良生化池内设有沿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且连通的预缺氧区、厌氧区、一段缺氧区、一段好氧区、二段缺氧区、二段好氧区及脱气区,配水渠还分别连通预缺氧区、厌氧区及一段缺氧区,脱气区连接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器,工艺结构紧凑,合建可节省大量用地和投资费用,适用于对进水水质复杂、出水水质要求高、用地紧张、经费有限、进水波动较大等条件的食品工业废水处理厂。处理厂。处理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地,涉及一种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出现了许多食品厂、农产品加工厂等依托当地特色产品的乡镇企业,由此产生了大量食品工业废水。食品工业废水相比生活污水成分更为复杂、处理难度大,现有的常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为达标排放食品工业废水、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改进处理工艺成为必然。
[0003]目前,食品工业废水通常会加入水解酸化等预处理措施来改善水质以利于后续的二级生物处理及深度处理。处理食品工业废水的污水厂的建设工作是在原有工程现状的基础上,秉持经济节能效益,优化工艺、技术、设备以及运行参数等条件,增强处理能力,满足出水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以解决现有常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包括:并排且相连设置的水解酸化池和改良生化池,及用于配水的配水渠,配水渠沿水解酸化池和改良生化池排布的长度方向延伸布设于两者第一侧的顶部;水解酸化池第一侧顶部连通配水渠,其相对的第二侧还连接有进水管,以使待处理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改良生化池内设有沿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且连通的预缺氧区、厌氧区、一段缺氧区、一段好氧区、二段缺氧区、二段好氧区及脱气区,配水渠还分别连通预缺氧区、厌氧区及一段缺氧区,脱气区连接有出水管。
[0007]进一步地,水解酸化池第一侧的顶部还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进水渠,进水管连通进水渠;水解酸化池内设有多块第一隔板,多块第一隔板将水解酸化池分隔为沿其第一侧至第二侧宽度方向依次设置、且上下交替连通的多个水解酸化区,并两侧的两个水解酸化区分别连通对应侧设置的进水渠和配水渠。
[0008]进一步地,水解酸化区内还设有生物组合填料和多根穿孔排泥管,相邻两个水解酸化区之间还设有联通管;多根穿孔排泥管依次间隔布设于水解酸化区的底部,且各穿孔排泥管的出泥端连接外设的污泥处理系统;联通管位于水解酸化池的底部,且水平穿射相邻两个水解酸化区之间的第一隔板。
[0009]进一步地,预缺氧区、厌氧区及一段缺氧区对应的配水渠上开设有配水孔,配水孔中设有用于控制孔口开度大小的控制阀,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进入预缺氧区、厌氧区及一段缺氧区的废水量。
[0010]进一步地,改良生化池内还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改良生化池分隔为沿其宽
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预缺氧区、厌氧区及一段缺氧区沿改良生化池的长度方向依次布设于左半区域内,且左右交替连通;一段好氧区、二段缺氧区、二段好氧区及脱气区依次布设于右半区域,且左右交替连通。
[0011]进一步地,预缺氧区还与外设的污泥回流管连通。
[0012]进一步地,一段缺氧区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一段缺氧区沿左半区域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左右交替连通;沿废水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一个一段缺氧区还通过穿射于第二隔板内的穿墙泵与一段好氧区连通。
[0013]进一步地,一段好氧区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一段好氧区沿废水流动方向弯折布设连通;沿废水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一个一段好氧区内还设有搅拌装置和底部曝气装置,以通过搅拌装置和底部曝气装置的交替开启相应形成厌氧区或好氧区。
[0014]进一步地,二段缺氧区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二段缺氧区沿右半区域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左右交替连通;沿废水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一个二段缺氧区还设有碳源投加点,以根据实际反应需求自动向二段缺氧区投加碳源。
[0015]进一步地,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相连,并相邻两个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共用一条配水渠。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采用水解酸化池与改良生化池合建的方式,一方面使工艺结构紧凑,合建可节省大量用地和投资费用,从而显著降低占地面积,节省造价投资,另一方面使废水流向设计更合理,不会出现短流和死角堆积;生物反应区,即预缺氧区、厌氧区及一段缺氧区采用配水渠多点进水,从而充分利用原水中的易生物降COD为反硝化提供碳源,进而提高除磷脱氮效率;本技术的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在A2/O反应器(即包括基础性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的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一段AO处理,即增加二段缺氧区和二段好氧区,从而形成两段缺氧区,实现两次脱氮,进而能够显著提升出水水质,提高冲击负荷,使本技术适用于对进水水质复杂、出水水质要求高、用地紧张、经费有限、进水波动较大等条件的食品工业废水处理厂。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水解酸化池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0、水解酸化池;11、第一隔板;101、水解酸化区;12、生物组合填料;13、穿孔排泥管;14、联通管;20、改良生化池;201、预缺氧区;202、厌氧区;203、一段缺氧区;204、一段好
氧区;205、二段缺氧区;206、二段好氧区;207、脱气区;21、第二隔板;30、配水渠;301、配水孔;40、进水管;50、出水管;60、进水渠;70、污泥回流管;80、穿墙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5]参照图1,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包括:并排且相连设置的水解酸化池10和改良生化池20,及用于配水的配水渠30,配水渠30沿水解酸化池10和改良生化池20排布的长度方向延伸布设于两者第一侧的顶部。水解酸化池10第一侧顶部连通配水渠30,其相对的第二侧还连接有进水管40,以使待处理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10。改良生化池20内设有沿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且连通的预缺氧区201、厌氧区202、一段缺氧区203、一段好氧区204、二段缺氧区205、二段好氧区206及脱气区207,配水渠30还分别连通预缺氧区201、厌氧区202及一段缺氧区203,脱气区207连接有出水管50。
[0026]本技术的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采用水解酸化池10与改良生化池20合建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且相连设置的水解酸化池(10)和改良生化池(20),及用于配水的配水渠(30),配水渠(30)沿水解酸化池(10)和改良生化池(20)排布的长度方向延伸布设于两者第一侧的顶部;水解酸化池(10)第一侧顶部连通配水渠(30),其相对的第二侧还连接有进水管(40),以使待处理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10);改良生化池(20)内设有沿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且连通的预缺氧区(201)、厌氧区(202)、一段缺氧区(203)、一段好氧区(204)、二段缺氧区(205)、二段好氧区(206)及脱气区(207),配水渠(30)还分别连通预缺氧区(201)、厌氧区(202)及一段缺氧区(203),脱气区(207)连接有出水管(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水解酸化池(10)第一侧的顶部还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进水渠(60),进水管(40)连通进水渠(60);水解酸化池(10)内设有多块第一隔板(11),多块第一隔板(11)将水解酸化池(10)分隔为沿其第一侧至第二侧宽度方向依次设置、且上下交替连通的多个水解酸化区(101),并两侧的两个水解酸化区(101)分别连通对应侧设置的进水渠(60)和配水渠(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水解酸化区(101)内还设有生物组合填料(12)和多根穿孔排泥管(13),相邻两个水解酸化区(101)之间还设有联通管(14);多根穿孔排泥管(13)依次间隔布设于水解酸化区(101)的底部,且各穿孔排泥管(13)的出泥端连接外设的污泥处理系统;联通管(14)位于水解酸化池(10)的底部,且水平穿射相邻两个水解酸化区(101)之间的第一隔板(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与改良生化池合建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预缺氧区(201)、厌氧区(202)及一段缺氧区(203)对应的配水渠(30)上开设有配水孔(301),配水孔(301)中设有用于控制孔口开度大小的控制阀,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进入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华朱潇枫黄茂林李强陈蕃黄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