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32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包括底座鱼礁框架和多个堆叠鱼礁框架,所述底座鱼礁框架内固定连接有十字重力板,所述十字重力板和多个堆叠鱼礁框架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上端向内部开设有圆形槽,多个所述堆叠鱼礁框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与其相对的圆形槽内的插接件,多个所述连接框上均对称设有使插接件稳定位于圆形槽内的限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实现集聚红鳍笛鲷鱼群,为其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繁殖场所,并且结构简单,能够便于对堆叠鱼礁框架进行连接及拆卸,进而便于对其进行运输及投放,并便于后期进行拆卸维护及组装,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鱼礁
,尤其涉及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

技术介绍

[0002]鱼礁是适合鱼类群集栖息、生长繁殖的海底礁石或其他隆起物。其周围海流将海底的有机物和近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中上层,促进各种饵料生物大量繁殖生长,为鱼类等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繁殖场所,使鱼类聚集而形成渔场,红鳍笛鲷是常见的食用鱼,为大型海产经济鱼类。肉质丰厚坚实,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味道鲜美,属优质鱼类品种,经济价值大,中国海南儋州市加工出产的“红鱼粽”深受用户的喜爱,在红鳍笛鲷养殖过程中,通常会通过养殖鱼礁为其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繁殖场所。
[0003]目前,人工鱼礁类型多种多样,但通常体积及质量均较大,不便于运输及投放,不利于后期拆卸维护工作,进而难以对红鳍笛鲷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繁殖场所,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其能够有效地实现集聚红鳍笛鲷鱼群,为其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繁殖场所,并且结构简单,能够便于对堆叠鱼礁框架进行连接及拆卸,进而便于对其进行运输及投放,并便于后期进行拆卸维护及组装,满足使用需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包括底座鱼礁框架和多个堆叠鱼礁框架,所述底座鱼礁框架内固定连接有十字重力板,所述十字重力板和多个堆叠鱼礁框架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上端向内部开设有圆形槽,多个所述堆叠鱼礁框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与其相对的圆形槽内的插接件,多个所述连接框上均对称设有使插接件稳定位于圆形槽内的限位件,所述插接件与限位件共同作用使堆叠鱼礁框架依次向上堆叠。
[0007]优选地,所述插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堆叠鱼礁框架底部的竖直插接板,所述竖直插接板内开设有竖直滑槽,所述竖直滑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贯穿竖直滑槽的内底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半球形插接板,所述竖直插接板及半球形插接板均延伸至与其相对的圆形槽内。
[0008]优选地,所述竖直插接板为圆柱型,且其截面直径与半球形插接板的上表面直径相同,所述竖直滑槽为圆形槽且其内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柱相适配的内螺纹。
[0009]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贯穿滑动连接在连接框侧壁上的限位插杆,所述限位插杆延伸至圆形槽内并与半球形插接板的上端相抵,所述限位插杆的上端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插杆位于连接框外侧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复位拉板,所述复位拉板与连接框的外侧壁之间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件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框外侧壁上的中空连接框,所述中空连
接框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与中空连接框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多个拉力弹簧,所述连接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滑动贯穿中空连接框的侧壁并与复位拉板的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滑块上贯穿开设有使中空连接框内部空气能够流通的透气孔。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底座鱼礁框架、十字重力板、堆叠鱼礁框架的设置,以及在底座鱼礁框架与十字重力板之间填充有泥沙及石砾,能够有效地实现集聚红鳍笛鲷鱼群,为其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繁殖场所。
[0014]2、通过插接件、限位件和连接件的设置,能够便于对堆叠鱼礁框架进行连接及拆卸,进而便于对其进行运输及投放,并便于后期进行拆卸维护及组装。
[0015]3、通过竖直插接板、竖直滑槽、螺纹柱、第一连接杆、半球形插接板的设置,能够对相邻两个堆叠鱼礁框架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进而能够满足不同使用需求。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实现集聚红鳍笛鲷鱼群,为其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繁殖场所,并且结构简单,能够便于对堆叠鱼礁框架进行连接及拆卸,进而便于对其进行运输及投放,并便于后期进行拆卸维护及组装,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0]图4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21]图中:1底座鱼礁框架、2十字重力板、3堆叠鱼礁框架、4连接框、5竖直插接板、6竖直滑槽、7螺纹柱、8第一连接杆、9半球形插接板、10复位拉板、11中空连接框、12连接滑块、13拉力弹簧、14第二连接杆、15限位插杆、16圆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4,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包括底座鱼礁框架1和多个堆叠鱼礁框架3,其中,底座鱼礁框架1和堆叠鱼礁框架3均为矩形框架,堆叠组成红鳍笛鲷养殖鱼礁,表面均涂覆有防水涂层,其中,堆叠鱼礁框架3由塑料材质制成,为塑料礁,质量较轻,底座鱼礁框架1由石料制成,为石料礁,质量较大,能稳定沉入水底,底座鱼礁框架1内固定连接有十字重力板2,其中,十字重力板2能够增大底座鱼礁框架1的重力,使底座鱼礁框架1能够稳定位于水底,避免其发生上浮现象,且底座鱼礁框架1与十字重力板2之间填充有泥沙及石砾,能够为红鳍笛鲷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繁殖场所,十字重力板2和多个堆叠鱼礁框架3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框4,连接框4的上端向内部开设有圆形槽16,多个堆叠鱼礁框架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与其相对的圆形槽16内的插接件;
[0024]插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堆叠鱼礁框架3底部的竖直插接板5,竖直插接板5内开设
有竖直滑槽6,竖直滑槽6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7,螺纹柱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贯穿竖直滑槽6的内底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8,其中,螺纹柱7在竖直滑槽6内转动,能够在其与竖直滑槽6内侧壁的啮合作用下使第一连接杆8向竖直滑槽6内、外滑动,且第一连接杆8密封贯穿竖直滑槽6的内底部,能够避免竖直滑槽6内发生进水现象,进而能够避免螺纹柱7发生锈蚀现象,第一连接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半球形插接板9,竖直插接板5及半球形插接板9均延伸至与其相对的圆形槽16内,其中,竖直插接板5及半球形插接板9均与圆形槽16的内侧壁相抵;
[0025]竖直插接板5为圆柱型,且其截面直径与半球形插接板9的上表面直径相同,其中,半球形插接板9的底部呈弧线型设置,能够便于将其与竖直插接板5插入圆形槽16内,竖直滑槽6为圆形槽且其内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柱7相适配的内螺纹;
[0026]多个连接框4上均对称设有使插接件稳定位于圆形槽16内的限位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包括底座鱼礁框架(1)和多个堆叠鱼礁框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鱼礁框架(1)内固定连接有十字重力板(2),所述十字重力板(2)和多个堆叠鱼礁框架(3)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框(4),所述连接框(4)的上端向内部开设有圆形槽(16),多个所述堆叠鱼礁框架(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与其相对的圆形槽(16)内的插接件,多个所述连接框(4)上均对称设有使插接件稳定位于圆形槽(16)内的限位件,所述插接件与限位件共同作用使堆叠鱼礁框架(3)依次向上堆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堆叠鱼礁框架(3)底部的竖直插接板(5),所述竖直插接板(5)内开设有竖直滑槽(6),所述竖直滑槽(6)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7),所述螺纹柱(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贯穿竖直滑槽(6)的内底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8),所述第一连接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半球形插接板(9),所述竖直插接板(5)及半球形插接板(9)均延伸至与其相对的圆形槽(16)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鳍笛鲷养殖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插接板(5)为圆柱型,且其截面直径与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