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葛氏长臂虾和鹰爪虾的育幼增殖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88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葛氏长臂虾和鹰爪虾的育幼增殖礁,包括鱼礁主体,鱼礁主体呈三层中空的长方体结构,鱼礁主体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长30cm,高10cm的第一中空通道、第二中空通道和第三中空通道,第一中空通道的中心轴线、第二中空通道中心轴线和第三中空通道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且鱼礁的底部设有两个支座,第三中空通道位于两个支座之间,鱼礁主体的顶面是一粗糙面;鱼礁主体的上端部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弧形支撑块,弧形支撑块是四分之一圆柱体结构的弧形支撑块,弧形支撑块的一侧平面与鱼礁主体的侧壁固定,弧形支撑块的另一侧平面与鱼礁主体的顶部齐平,弧形支撑块的中央开设有一弧形通道,且弧形通道内铺设有碎石层。且弧形通道内铺设有碎石层。且弧形通道内铺设有碎石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葛氏长臂虾和鹰爪虾的育幼增殖礁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人工鱼礁、海洋牧场
,具体是一种适用于葛氏长臂虾和鹰爪虾的育幼增殖礁。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我国海洋渔业增殖和海洋牧场实践中,缺乏对海洋虾类如葛氏长臂虾和鹰爪虾的育幼增殖礁,并且由于虾类多喜欢栖息在缝隙等隐蔽处特性,所以该类增殖礁需适宜虾类栖息和躲避敌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葛氏长臂虾和鹰爪虾的育幼增殖礁,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葛氏长臂虾和鹰爪虾的育幼增殖礁,包括鱼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主体呈三层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鱼礁主体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长30cm,高10cm的第一中空通道、第二中空通道和第三中空通道,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中空通道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中空通道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且所述鱼礁的底部设有两个支座,所述第三中空通道位于两个支座之间,所述鱼礁主体的顶面是一粗糙面;
[0005]所述鱼礁主体的上端部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弧形支撑块,所述弧形支撑块是四分之一圆柱体结构的弧形支撑块,所述弧形支撑块的一侧平面与所述鱼礁主体的侧壁固定,所述弧形支撑块的另一侧平面与所述鱼礁主体的顶部齐平,所述弧形支撑块的中央开设有一弧形通道,且所述弧形通道内铺设有碎石层。
[0006]本技术针对虾类多喜欢栖息在缝隙等隐蔽处特性,我们将中空通道设计为高10公分、宽30公分的孔隙,从而营造出结构更复杂的小生境,适宜虾类栖息和躲避敌害。同时由于礁体自身有一定沉降,所以在礁体两侧设计有支座墩,适合在泥质底环境中使用;同时,在礁体上顶部有一块平整粗糙面可以附着藻类孢子和贝类,从而形成藻场,大型马尾藻的株体和叶面能够栖息一定种群数量的无脊椎动物,从而构建起自循环微小良性生态系统。弧形支撑块可以在海水中起到稳定鱼礁主体的效果,并且弧形支撑块的弧形通道在碎石层的作用下可以更好的适宜虾类栖息。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弧形支撑块位于第一中空通道的外侧,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外侧开设有与弧形通道导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下方开设有与第二中空通道导通的第二通孔。
[0008]本技术通过将三处通道导通结合,从而可以扩大虾类的生存空间,更容易形成良性生态系统,适宜虾类的生存。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矩形通道,且所述矩形通道内部安装有一铁制网格,所述铁制网格的网孔开设方向与矩形通道的开设方向一致。
[0010]方便虾类的进出并且不影响藻类的生长,铁制网格可以将铁元素散发在虾类生长的环境中。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壁和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均附着有碎石。
[0012]孔隙配合碎石共同使用,从而营造出结构更复杂的小生境,适宜虾类栖息和躲避敌害。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支座的外轮廓呈倒梯形体结构。从而方便支座埋设在泥质底环境中。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弧形支撑块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开设方向垂直。
[0015]进一步优选,所述鱼礁主体的侧壁设有水平设置的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开设在所述弧形支撑块的下方。
[0016]本技术通过增加条状凹槽可以用于在海中制造涡流,从而产生更多的养分。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鱼礁主体;2、第一中空通道;3、第二中空通道;4、第三中空通道;5、支座;6、弧形支撑块;7、弧形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参照图1,一种适用于葛氏长臂虾和鹰爪虾的育幼增殖礁,包括鱼礁主体1,鱼礁主体呈三层中空的长方体结构,鱼礁主体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长30cm,高10cm的第一中空通道2、第二中空通道3和第三中空通道4,第一中空通道的中心轴线、第二中空通道中心轴线和第三中空通道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且鱼礁的底部设有两个支座5,第三中空通道位于两个支座之间,鱼礁主体的顶面是一粗糙面;鱼礁主体的上端部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弧形支撑块6,弧形支撑块是四分之一圆柱体结构的弧形支撑块,弧形支撑块的一侧平面与鱼礁主体的侧壁固定,弧形支撑块的另一侧平面与鱼礁主体的顶部齐平,弧形支撑块的中央开设有一弧形通道7,且弧形通道内铺设有碎石层。
[0021]本技术针对虾类多喜欢栖息在缝隙等隐蔽处特性,我们将中空通道设计为高10公分、宽30公分的孔隙,从而营造出结构更复杂的小生境,适宜虾类栖息和躲避敌害。同时由于礁体自身有一定沉降,所以在礁体两侧设计有支座墩,适合在泥质底环境中使用;同时,在礁体上顶部有一块平整粗糙面可以附着藻类孢子和贝类,从而形成藻场,大型马尾藻的株体和叶面能够栖息一定种群数量的无脊椎动物,从而构建起自循环微小良性生态系统。弧形支撑块可以在海水中起到稳定鱼礁主体的效果,并且弧形支撑块的弧形通道在碎石层的作用下可以更好的适宜虾类栖息。
[0022]进一步优选,弧形支撑块位于第一中空通道的外侧,第一中空通道的外侧开设有与弧形通道导通的第一通孔,第一中空通道的下方开设有与第二中空通道导通的第二通孔。本技术通过将三处通道导通结合,从而可以扩大虾类的生存空间,更容易形成良性生态系统,适宜虾类的生存。
[0023]进一步优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矩形通道,且矩形通道内部安装有一铁制网格,铁制网格的网孔开设方向与矩形通道的开设方向一致。方便虾类的进出并且不影响藻类的生长,铁制网格可以将铁元素散发在虾类生长的环境中。
[0024]进一步优选,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壁和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均附着有碎石。孔隙配合碎石共同使用,从而营造出结构更复杂的小生境,适宜虾类栖息和躲避敌害。
[0025]进一步优选,支座的外轮廓呈倒梯形体结构。从而方便支座埋设在泥质底环境中。
[0026]进一步优选,弧形支撑块的安装方向与第一中空通道的开设方向垂直。
[0027]进一步优选,鱼礁主体的侧壁设有水平设置的条状凹槽,条状凹槽开设在弧形支撑块的下方。本技术通过增加条状凹槽可以用于在海中制造涡流,从而产生更多的养分。
[0028]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葛氏长臂虾和鹰爪虾的育幼增殖礁,包括鱼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主体呈三层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鱼礁主体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长30cm,高10cm的第一中空通道、第二中空通道和第三中空通道,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中空通道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中空通道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且所述鱼礁的底部设有两个支座,所述第三中空通道位于两个支座之间,所述鱼礁主体的顶面是一粗糙面;所述鱼礁主体的上端部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弧形支撑块,所述弧形支撑块是四分之一圆柱体结构的弧形支撑块,所述弧形支撑块的一侧平面与所述鱼礁主体的侧壁固定,所述弧形支撑块的另一侧平面与所述鱼礁主体的顶部齐平,所述弧形支撑块的中央开设有一弧形通道,且所述弧形通道内铺设有碎石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葛氏长臂虾和鹰爪虾的育幼增殖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块位于第一中空通道的外侧,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外侧开设有与弧形通道导通的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尊雷李惠玉胡芬王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