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牡蛎礁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牡蛎礁,属于牡蛎礁
技术介绍
[0002]牡蛎礁在净化水体、提供栖息生境、促进渔业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耦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牡蛎礁生态系统被称为温带“珊瑚礁”系统,是鱼类等动物的栖息地以及抚幼、庇护、捕食场所,在净化水体、耦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及消氮、固碳、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计渔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0003]公告号为CN21798637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梯形钢混组装式生态牡蛎礁,该生态牡蛎礁是由钢结构组件和空心砖组成的,空心砖相对来说重量比较轻,容易在海流和风浪作用下滚动、易被风浪冲走,牡蛎礁的稳定性较差,同时该牡蛎礁只能安装在浅海海域,对于十米以上水深的海域无法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的人工牡蛎礁稳定性差,很容易被海浪冲击移位,后期不方便寻找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性高、投放简单、不会发生倾覆移位,可抗风浪,有利于牡蛎附着生长的生态牡蛎礁。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牡蛎礁,包括底座(1)及固定于底座(1)上端面的立方体结构(2),所述立方体结构(2)由四个面板(3)组成,顶部开口,所述底座(1)下端面上设有多个支撑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矩形底座,在其中部设有中心孔(1
‑
1),所述中心孔(1
‑
1)为通孔且位于立方体结构(2)空间内,所述中心孔(1
‑
1)的四周均设有通孔(1
‑
2),所述通孔(1
‑
2)位于立方体结构(2)空间外;每个所述面板(3)均包括上横梁(3
‑
1),所述上横梁(3
‑
1)的两端设有相互平行且安装在底座(1)上端面的左支撑柱(3
‑
2)和右支撑柱(3
‑
3),所述左支撑柱(3
‑
2)和右支撑柱(3
‑
3)之间安装有中间隔柱(3
‑
4),所述上横梁(3
‑
1)、左支撑柱(3
‑
2)或右支撑柱(3
‑
3)、底座(1)和中间隔柱(3
‑
4)之间均形成为牡蛎提供栖息地的矩形空间(3
‑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牡蛎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钢筋混凝土浇筑成的正方体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生态牡蛎礁,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旭,于恩亮,于青,周军,赵嘉慧,王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庙岛群岛海豹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