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24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珊瑚生态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包括底座、通孔、钢筋、螺帽,底座为Y形结构,底座上开有通孔,底座内活动连接有钢筋,底座内镶嵌有螺帽,钢筋上设置有螺纹端,底座的端面固定有铁丝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解决现有Y型珊瑚生态礁装置整体封闭或整体开放空间属性,增加了生物栖息空间的连通性、隐蔽性、异质性与多样性,满足基于珊瑚修复的海洋牧牧场建设过程中的珊瑚移植、底栖动物野外中培驯养、游泳生物增殖放流等生物所需要的栖息、避敌、索饵等习性,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修复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修复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修复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


[0001]本技术属于珊瑚生态礁
,具体涉及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

技术介绍

[0002]珊瑚生态礁是海洋生态修复中常用的人工辅助装置。目前,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投放人工构建的珊瑚礁以实现珊瑚礁海域海洋生态体系恢复与生态协同修复双重目的。
[0003]其中针对人工构建的珊瑚礁,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 105454101 A的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一种人工生态珊瑚礁,由一中空裸礁,中空裸礁成台状壳体,底部固连多个支撑柱,中空裸礁壁面开有大小不等的多个交流孔,中空裸礁壁面固定有多个横贯中空裸礁壁面的镶嵌板,所述镶嵌板在中空裸礁的内外空间均延伸出一定长度,所述中空裸礁的内外壁面均固定有表面附着层组成。本专利技术既有利于珊瑚幼体附着、生长以及珊瑚的移植,又有利于珊瑚礁生物栖息庇护与生长繁育,从而形成一个独立完善稳定的珊瑚礁生态链。可作为独立礁和群体礁使用。
[0004]上述技术方案虽然提供了一种人工搭建的珊瑚礁,但是依然存在Y型珊瑚生态礁在使用时,装置整体为实体的结构。该种装置不仅结构较重不便于运输,并且实体结构导致生物不能穿过装置的内部,无法满足部分需要较为封闭空间的生物(需要躲避敌害)。不能保证水中生物多样性,且多个装置之间不便于进行堆叠放置。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解决了现有的Y型珊瑚生态礁装置整体封闭,无法满足需要密闭空间的生物生活习性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包括底座、通孔、钢筋、螺帽,所述底座为Y形结构,所述底座上开有通孔,所述底座内活动连接有钢筋,所述底座内镶嵌有螺帽,所述钢筋上设置有螺纹端,所述底座的端面固定有铁丝网。
[0007]本技术的原理在于:使用时,将钢筋上的螺纹端和螺帽做螺纹运动,进而使得钢筋和底座之间固定。在两个装置放置时,将一个装置上的底座和另一个装置上的钢筋接触,对装置进行堆叠放置,装置在水中时,水中生物可以穿过通孔,使得装置使用观赏性更强,整体类似森林,景观。并且珊瑚礁结构和成分让其具有通透性,水流通透,基底聚热少,具有冬暖夏凉的技术效果,向生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底座、通孔、钢筋、螺帽等结构,通过螺纹端和螺帽做螺纹运动,进而使得钢筋和底座之间便于固定,使得装置便于堆叠,且通过在底座上开设通孔,使得水生物可以通过,增加装置使用的观赏性,且保证生物多样性,装置功能性更多,整体类似森林,景观。
[0009]除此之外,通过增设铁丝网与通孔,以实现向鲍鱼、海参以及龙虾等礁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礁栖生物会利用铁丝网与通孔根据习性进出觅食和躲避敌害。
[00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珊瑚生态礁结构简单,空方构建容易,施工方便的技术优势,并且还具有运输便利,经济有效。本技术方案的生态珊瑚礁能够确保内部的水流畅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
[0011]进一步,所述底座的截面为方形。通过将底座截面设置成方形,使得珊瑚礁可以成型为方形端面珊瑚礁。
[0012]进一步,所述底座的截面为半圆形。通过将底座截面设置成半圆形,使得珊瑚礁可以成型为半圆形端面珊瑚礁。
[0013]进一步,所述底座的截面为三角形。通过将底座截面设置成三角形,使得珊瑚礁可以成型为三角形端面珊瑚礁。
[0014]进一步,所述钢筋有三组,三组所述钢筋均匀垂直分布在底座上,每组所述钢筋有六根。通过设置钢筋,对装置进行支撑。
[0015]进一步,所述通孔有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在底座上交错排布。通过设置通孔,使得水生物可以穿过。
[0016]进一步,所述螺纹端和底座活动连接,所述螺纹端和螺帽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设置螺纹端,可以使得钢筋便于固定。
[0017]进一步,所述钢筋的顶端固定有倒钩。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一;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二;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三;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的图1的正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的图4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通孔2、钢筋3、螺帽4、螺纹端5;6、铁丝网。
[0025]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包括底座1、通孔2、钢筋3、螺帽4,底座1为Y形结构,底座1位一体化浇筑,底座1的截面为方形,通过将底座1截面设置成方形,使得珊瑚礁可以成型为方形端面珊瑚礁,底座1的截面为半圆形,通过将底座1截面设置成半圆形,使得珊瑚礁可以成型为半圆形端面珊瑚礁,底座1的截面为三角形,通过将底座1截面设置成三角形,使得珊瑚礁可以成型为三角形
端面珊瑚礁。对角的两根钢筋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倒钩,通过增设倒钩以便于操作人员利用绳子捆绑或钩挂在倒钩上。
[0026]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底座1上开有通孔2,通孔2有多个,多个通孔2在底座1上交错排布,通过设置通孔2,使得水生物可以穿过,底座1内活动连接有钢筋3,钢筋3有三组,三组钢筋3均匀分布在底座1上,每组钢筋3有六根,通过设置钢筋3,对装置进行支撑,底座1内镶嵌有螺帽4,钢筋3上设置有螺纹端5,螺纹端5和底座1活动连接,螺纹端5和螺帽4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设置螺纹端5,可以使得钢筋3便于固定,所述底座的端面固定有铁丝网6。通过增设铁丝网6与通孔2,以实现向鲍鱼、海参以及龙虾等礁栖生物,礁栖生物会利用铁丝网6与通孔2根据习性进出觅食和躲避敌害。
[0027]本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使用时,将钢筋3上的螺纹端5和螺帽4做螺纹运动,进而使得钢筋3和底座1之间固定,在两个装置放置时,将一个装置上的底座1和另一个装置上的钢筋3接触,对装置进行堆叠放置,装置在水中时,水中生物可以穿过通孔2,使得装置使用观赏性更强,整体类似森林,景观;
[0028]通过设置底座1、通孔2、钢筋3、螺帽4等结构,通过螺纹端5和螺帽4做螺纹运动,进而使得钢筋3和底座1之间便于固定,使得装置便于堆叠,且通过在底座1上开设通孔2,使得水生物可以通过,增加装置使用的观赏性,且保证生物多样性,装置功能性更多,整体类似森林,景观。
[0029]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包括底座、通孔、钢筋、螺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Y形结构,所述底座上开有通孔,所述底座内活动连接有钢筋,所述底座内镶嵌有螺帽,所述钢筋上设置有螺纹端,所述底座的端面固定有铁丝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截面为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截面为半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多功能Y型珊瑚生态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截面为三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钟解蔡文启李元超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