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56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涉及人工鱼礁领域,包括中枢件和围绕中枢件分布并分别连接中枢件侧壁的四个基座,基座的迎流面上设有相对于基座底面倾斜布置的导流板;基座上方的中枢件上连接有朝向导流板的挡板;相邻基座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通道,通道末端位于中枢件的侧面;针对目前人工鱼礁体积大不便转运、对水体扰动效果差及容易倾倒的问题,配置四个基座围绕中枢件的结构,利用基座上的导流板和中枢件上的挡板对水流进行引导和扰动,同时结合相邻基座形成的通道对人工鱼礁的底部区域进行充分利用,为鱼类栖息提供多样化环境,降低转运难度并提高结构稳定性。降低转运难度并提高结构稳定性。降低转运难度并提高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鱼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0002]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工程的主要构造物。人工鱼礁投放入海后,可改变海区原有的流场分布情况,形成以上升流、背涡流等为主的流场结构。这些流场分布情况的变化,特别是上升流,可带动底层营养盐物质与上层水体的交换混合,为表层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养分,提高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进而形成人工鱼礁渔场。
[0003]建设海洋牧场,通常需要投放大量的人工鱼礁。一般来说,投放大尺寸、大型化的鱼礁更省时、高效,例如混凝土材料和钢结构的构件礁,大尺度的鱼礁单体空方数大,通常具有较高的鱼礁高度,可产生较高的上升流高度。此类构件礁通常采用在陆地上使用模具一次浇筑成型或焊接制作,然后运输至预定海域投放。
[0004]但尺寸超过3m以上的鱼礁通常受构件礁整体规模、重量,以及运输鱼礁的车辆和驳船、装载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将大尺寸的鱼礁从陆地转运至目标海区投放。受此影响,绝大多数海洋牧场工程只能选择在水深10~20米范围内的较浅海域投放小型构件礁,而且多选择底质具备一定承载力条件的海区,避免鱼礁投放后沉降、沉陷。若在深水区域,即25米以上的海区投放鱼礁,小尺寸的构件礁即便堆叠投放能够达到一定高度,但上升流的影响范围非常有限,而且多个鱼礁堆叠在一起,结构松散,极易受洋流影响而倒塌、倾覆,难以保证人工鱼礁的耐久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配置四个基座围绕中枢件的结构,利用基座上的导流板和中枢件上的挡板对水流进行引导和扰动,同时结合相邻基座形成的通道对人工鱼礁的底部区域进行充分利用,为鱼类栖息提供多样化环境,降低转运难度并提高结构稳定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方案:
[0007]一种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包括:
[0008]包括中枢件和围绕中枢件分布并分别连接中枢件侧壁的四个基座,基座的迎流面上设有相对于基座底面倾斜布置的导流板;基座上方的中枢件上连接有朝向导流板的挡板;相邻基座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通道,通道末端位于中枢件的侧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相对于中枢件侧面倾斜布置,挡板围绕中枢件轴线环向设置有多块,多块挡板依次串联并首尾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中枢件包括筒体,挡板连接于筒体上部的外侧壁,基座连接于筒体下部的外侧壁。
[0011]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为底面呈正方形的四棱柱状结构,挡板设有四块,对应筒体的四个侧壁连接;基座连接于筒体的侧棱线处。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中枢件还包括筒体框架,筒体框架为梯台状框架结构,筒体框架的上顶部分连接筒体顶端开口,筒体框架的下底部分连接基座,挡板一端对接筒体,另一端对接筒体框架。
[0013]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水流穿透的孔洞,孔洞设有多个,间隔分布于筒体的侧壁。
[0014]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迎流面上设有供水流穿过迎流面的间隙,导流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间隙。
[0015]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框架,基座框架呈梯台状,且基座的一条侧棱线与基座的底面垂直。
[0016]进一步地,所述基座框架的底部连接有底板,基座框架对应两个迎流面上的侧面均设有导流板,同一基座框架上的两个导流板一端对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挡板所在平面与对应侧的导流板所在平面垂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9](1)针对目前人工鱼礁体积大不便转运及扰动效果差容易倾倒的问题,配置四个基座围绕中枢件的结构,利用基座上的导流板和中枢件上的挡板对水流进行引导和扰动,同时结合相邻基座形成的通道对人工鱼礁的底部区域进行充分利用,为鱼类栖息提供多样化环境,降低转运难度并提高结构稳定性。
[0020](2)基座上的导流板并不完全占据迎流面,水流从迎流侧的空隙穿过时,可以在此处向下流动,最后汇集于中央,形成的缓流有利于附着生物和底栖生物在此生存,四个基座形成的空间结构可为鱼类提供庇护和繁殖的场所。
[0021](3)中枢件下半部分在鱼礁内部起阻流作用,形成缓流区;同时留有孔洞供水流穿透,为中枢件内的生物提供庇护空间和活动通道;中枢件上半部框架结构中间的挡板则是将底座抬升的水流阻挡于此,形成乱流,为鱼类栖息提供多样化环境。
[0022](4)采用组合式结构,可先在陆地大批量制作小尺寸的基座和中枢部件,运输至目标海域后,再通过四方拱卫中央的造型连接,可形成大尺寸、大空方、内部结构复杂的大型人工鱼礁,方便进行转运并保证了组装后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基座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基座的侧视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中枢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中枢件的正视示意图。
[0030]其中,1.基座,2.中枢件,3.导流板,4.挡板,5.筒体,6.基座框架,7.筒体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
[003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1

图5所示,给出一种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0033]通常受构件礁整体规模、重量,以及运输鱼礁的车辆和驳船、装载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将大尺寸的鱼礁从陆地转运至目标海区投放,并且,大尺寸的鱼礁单体,底座的底面积往往很小,投放后容易因底质影响而产生沉降、陷落,难以实现人工鱼礁在海内的长时间留存,不利于人工鱼礁的应用。
[0034]基于此,提供一种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能够在流场中提升水流更易形成上升流,裹挟水流中的营养盐向上流动,从而促进底层海水和中、上层水体的交换混合,同时,能够扰动中枢部件区域的水流形成乱流,为鱼类栖息提供多样化环境,形成人工生境。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进行详细说明。
[0036]参见图1,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主要包括中枢件2和底座,底座由四块相同的基座1构成,四块基座1对应中枢件2的四个角位置分布,基座1分别连接中枢件2,从四个角位置对基座1进行支撑和稳定。
[0037]四块梯台状的基座1互为对称布置,绕中枢件2轴线的环向均匀布置,相邻基座1的间距与中枢件2的边长相匹配,形成一个底座平台,基座1外周向一侧设置倾斜的导流板3。中枢件2的支撑框架与四块基座1进行连接,形成四方拱卫中央的鱼礁结构。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枢件和围绕中枢件分布并分别连接中枢件侧壁的四个基座,基座的迎流面上设有相对于基座底面倾斜布置的导流板;基座上方的中枢件上连接有朝向导流板的挡板;相邻基座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通道,通道末端位于中枢件的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相对于中枢件侧面倾斜布置,挡板围绕中枢件轴线环向设置有多块,多块挡板依次串联并首尾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枢件包括筒体,挡板连接于筒体上部的外侧壁,基座连接于筒体下部的外侧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底面呈正方形的四棱柱状结构,挡板设有四块,对应筒体的四个侧壁连接;基座连接于筒体的侧棱线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枢件还包括筒体框架,筒体框架为梯台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昭阳杨树桓梁振林朱立新谢武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