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窗玻璃及汽车门窗玻璃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97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门窗玻璃及汽车门窗玻璃总成,汽车门窗玻璃包括:夹层玻璃,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内玻璃板和中间层,外玻璃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内玻璃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中间层设置在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并用于粘接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设置于第二表面或第三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为不完全对称的组合,由于外玻璃板的厚度大于内玻璃板的厚度,门窗玻璃整体强度不会出现下降,外玻璃板的面积大于内玻璃板的面积使得外玻璃板上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与电加热装置连接的导电结构能够被直接固定在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上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无需对内玻璃板进行挖孔处理。板进行挖孔处理。板进行挖孔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门窗玻璃及汽车门窗玻璃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


技术介绍

[0002]在冬季,汽车门窗玻璃上容易出现积水,积水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凝结形成一层冰层,冰层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使驾驶员无法透过门窗玻璃观察车辆侧后方的道路情况,同时冰层不去除还会影响门窗玻璃的升降能力。
[0003]现有的部分汽车门窗玻璃会采用夹层玻璃,并在夹层玻璃内设置电加热装置来对门窗玻璃进行加热以达到除冰的目的,现有的夹层门窗玻璃为了保证足够的强度,内玻璃板和外玻璃板的形状和厚度基本一致,这样能够降低夹层玻璃的生产难度,而电加热装置与外部的电源需要通过导电结构形成电连接,若通过在内玻璃板上挖孔的方式安装导电结构,则挖孔后的内玻璃板强度会下降,且挖孔工艺会导致门窗玻璃的制造成本大幅度提高,若通过不挖孔的方式使导电结构固定在夹层玻璃的边缘,则导电结构的连接不稳定,汽车门窗玻璃反复升降有可能导致导电结构与夹层玻璃之间的连接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确保汽车门窗玻璃整体强度不下降并能够具有更加稳定可控的导电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门窗玻璃,包括:
[0006]夹层玻璃,所述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内玻璃板和中间层,所述外玻璃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内玻璃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中间层设置在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并用于粘接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
[0007]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于第二表面或第三表面上;
[0008]所述外玻璃板的厚度大于内玻璃板的厚度,所述外玻璃板的面积大于内玻璃板的面积。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玻璃板的厚度为3~5mm,所述内玻璃板的厚度小于等于1.2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夹层玻璃包括双层玻璃区和单层玻璃区,所述双层玻璃区由部分的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通过中间层粘接形成,所述单层玻璃区为外玻璃板未覆盖内玻璃板的区域。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夹层玻璃包括水切接触区,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于水切接触区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玻璃板为物理钢化玻璃板,所述内玻璃板为化学钢化玻璃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母线和加热导体,所述母线和加热导体之间电连接,所述加热导体至少部分位于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所述母线至少部分延伸至内玻璃板的外侧并与外玻璃板面积大于内玻璃板的部分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导体为导电丝、导电银浆和透明导电氧化物膜中的至少一种。
[0015]本专利技术中汽车门窗玻璃的有益效果在于: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为不完全对称的组合,由于外玻璃板的厚度大于内玻璃板的厚度,门窗玻璃整体强度不会出现下降,外玻璃板的面积大于内玻璃板的面积使得外玻璃板上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与电加热装置连接的导电结构能够被直接固定在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上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无需对内玻璃板进行挖孔处理。
[001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门窗玻璃总成,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门窗玻璃;
[0017]还包括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电加热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可随着所述夹层玻璃移动,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夹层玻璃之外且第二导电部的位置固定,所述夹层玻璃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接触并形成电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部固定连接于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上,且所述第一导电部位于外玻璃板面积大于内玻璃板的部分上。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弹性舌片,所述弹性舌片的一端与电加热装置连接,另一端位于夹层玻璃外侧并向第二导电部所在的方向延伸。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导电基座,所述导电基座上设有接触面,所述弹性舌片在所述预设位置处与接触面相接触,所述接触面由一侧向另一侧倾斜使所述弹性舌片在接触面表面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接触面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
[0021]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结构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覆盖于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外侧。
[0022]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盖包括第一覆盖部和第二覆盖部,所述第二覆盖部覆盖于第二导电部外侧,所述第一覆盖部与第二覆盖部一体设置并位于第二覆盖部靠近第一导电部的一侧。
[0023]进一步的,所述汽车门窗玻璃总成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外玻璃板面积大于内玻璃板的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用于控制夹层玻璃沿预设的方向往复移动。
[0024]本专利技术中汽车门窗玻璃总成的有益效果在于:导电结构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相互分离,仅在预设位置能够实现接合,保证汽车门窗玻璃在反复升降过程中,导电结构整体不会完全随着汽车门玻璃移动,降低了连接失效的可能性;同时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仅在预设位置接合意味着电加热装置在非预设位置上将保持断电的状态,从而达到减少能耗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汽车门窗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汽车门窗玻璃的侧视图;
[0027]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汽车门窗玻璃总成的其中一个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汽车门窗玻璃总成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所示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0030]标号说明:
[0031]1、夹层玻璃;11、外玻璃板;12、内玻璃板;13、中间层;14、双层玻璃区;15、单层玻璃区;16、水切接触区;2、电加热装置;21、母线;22、加热导体;3、导电结构;31、第一导电部;311、弹性舌片;32、第二导电部;321、导电基座;322、接触面;4、保护盖;41、第一覆盖部;42、第二覆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33]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门窗玻璃,包括:
[0034]夹层玻璃1,所述夹层玻璃1包括外玻璃板11、内玻璃板12和中间层13,所述外玻璃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内玻璃板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中间层13设置在外玻璃板11和内玻璃板12之间并用于粘接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
[0035]电加热装置2,所述电加热装置2设置于第二表面或第三表面上;
[0036]所述外玻璃板11的厚度大于内玻璃板12的厚度,所述外玻璃板11的面积大于内玻璃板12的面积。
[0037]其中,所述汽车门窗玻璃优选为安装在汽车车门上,并具有升降能力的门窗玻璃,
[0038]其中,中间层13的形状优选为与内玻璃板12的形状一致,以实现内玻璃板12和外玻璃板11之间完全粘结。中间层13可以选用柔性的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层玻璃,所述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内玻璃板和中间层,所述外玻璃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内玻璃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中间层设置在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并用于粘接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于第二表面或第三表面上;所述外玻璃板的厚度大于内玻璃板的厚度,所述外玻璃板的面积大于内玻璃板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门窗玻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玻璃板的厚度为3~5mm,所述内玻璃板的厚度小于等于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门窗玻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包括双层玻璃区和单层玻璃区,所述双层玻璃区由部分的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通过中间层粘接形成,所述单层玻璃区为外玻璃板未覆盖内玻璃板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门窗玻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包括水切接触区,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于水切接触区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门窗玻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玻璃板为物理钢化玻璃板,所述内玻璃板为化学钢化玻璃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门窗玻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母线和加热导体,所述母线和加热导体之间电连接,所述加热导体至少部分位于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所述母线至少部分延伸至内玻璃板的外侧并与外玻璃板面积大于内玻璃板的部分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汽车门窗玻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导体为导电丝、导电银浆和透明导电氧化物膜中的至少一种。8.一种汽车门窗玻璃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门窗玻璃;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炘童志强陈安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