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对位贴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087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柔性电路板元器件贴膜且不会损伤柔性电路板的自动对位贴膜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运输柔性产品的上料机构、若干贴膜模组以及视觉机构,所述贴膜模组包括供膜的送膜机构以及取膜机构,所述视觉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的第一工业相机以及位于所述上料机构下方的第二工业相机,若干所述取膜机构并列设置,所述取膜机构包括升降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活动端上的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动端上设置有保护膜吸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工业相机沿若干所述保护膜吸头所在的直线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产品贴膜装置的技术领域。装置的技术领域。装置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对位贴膜装置


[0001]本技术应用于产品贴膜装置的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对位贴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精细化,传统的PCB电路板难以满足在小型或薄型壳体内的电路延伸和连接。PCB电路板之间通常通过连接器进行相互通信和连接,但在手机或平板等设备中机身较薄同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碰撞,采用普通的板对板连接器连接容易应受力不均匀导致松脱,同时PCB电路板占用空间较大。现通常采用柔性电路板取代部分连接结构以及电路结构,一方面柔性电路板的柔韧性能够避免振动传递至连接器产生松脱,另一方面能够方便的适配空间,使得减少结构占用空间。同时,现有的电子产品还会将一部分元器件如麦克风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但是由于柔性电路板的可变形特性导致在进行质检测试之后的元器件用于防尘的封装贴膜工序难以顺利的进行。
[0003]如公开号为CN107264865B的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MEMS麦克风贴膜设备,在该方案中采用设置在转盘上的工位对麦克风进行定位。对于设置于传统PCB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贴膜通常只需要在治具上做好定位即可,但是柔性电路板则会有一细微的形变导致元器件的表面偏置,使得保护膜贴歪,无法很好的对位贴准。另外,采用治具定位贴膜也容易在取放的过程中损伤柔性电路板的表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柔性电路板元器件贴膜且不会损伤柔性电路板的自动对位贴膜装置。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运输柔性产品的上料机构、若干贴膜模组以及视觉机构,所述贴膜模组包括供膜的送膜机构以及取膜机构,所述视觉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的第一工业相机以及位于所述上料机构下方的第二工业相机,若干所述取膜机构并列设置,所述取膜机构包括升降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活动端上的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动端上设置有保护膜吸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工业相机沿若干所述保护膜吸头所在的直线移动。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上料机构搬运的方式在搬运过程中直接执行贴膜处理,进而减少柔性电路板产品的取放动作避免其与治具接触造成磨损。再通过所述视觉机构进行产品的拍照定位和保护膜的拍照定位,由上料机构的驱动部件进行位置调整实现自动对位贴膜。另外,通过并列式设置的取膜机构实现简化视觉机构,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工业相机移动实现全部所述取膜机构的视觉检测。
[0007]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动端上设置有延伸块,所述保护膜吸头设置在所述延伸块的端部,所述旋转气缸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延伸块配合的限位器。
[000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延伸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保护膜吸头连通的气道,所述
保护膜吸头通过所述气道与外部的真空发生器连接。
[0009]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支架、第一升降气缸以及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通过直线导轨滑动配合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旋转气缸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活动板传动连接。
[0010]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送膜机构包括料轮、限位板、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收料轮,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导向料道,所述导向料道的末端设置有转折块,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转折块配合的取料块,所述取料块位于所述保护膜吸头正下方,所述料轮的料带依次经过所述限位板、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收料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收料轮均带动料带移动,所述收料轮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联动。
[00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供料轮上安装有料带,所述供料轮的边缘阵列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浮动设置有顶块,若干所述顶块的边缘均呈倒角状。
[0012]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两轴驱动机构以及搬运组件,所述搬运组件通过旋转电机连接在所述两轴驱动机构的活动端,所述搬运组件包括若干组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动端上浮动设置有吸附板件。
[0013]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吸附板件上设置若干组与柔性电路板配合的真空吸嘴,以及若干组与铁磁体元器件磁吸配合的磁性吸附块。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视觉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所述旋转电机和所述搬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所述吸附板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所述贴膜模组的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所述贴膜模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所述贴膜模组隐藏料带后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图7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
[0022]图9是所述贴膜模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运输柔性产品的上料机构1、四组贴膜模组2以及视觉机构3,所述贴膜模组2包括供膜的送膜机构21以及取膜机构22,所述视觉机构3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1、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1上的第一工业相机32以及位于所述上料机构1下方的第二工业相机33,四组所述取膜机构22并列设置,所述取膜机构22包括升降机构221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221活动端上的旋转气缸222,所述旋转气缸222的活动端上设置有保护膜吸头22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1带动所述第一工业相机32沿若干所述保护膜吸头223所在的直线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1为直线电缸。
[0024]在本实施例中,两组所述贴膜组件2共同对一个产品进行元器件保护膜贴膜,两组所述贴膜模组2呈对称式分布并分别对不同的元器件进行贴膜处理,所述上料机构1一次性
运输两个待贴膜产品,通过四组所述贴膜模组2完成两个待贴膜产品的处理。
[0025]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气缸222的活动端上设置有延伸块224,所述保护膜吸头223设置在所述延伸块224的端部,所述旋转气缸22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安装块225,所述安装块225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延伸块224配合的限位器226,所述限位器226为末端设置有柔性垫块的限位螺钉。通过设置延伸块进行保护膜吸头223的安装以及所述旋转气缸222的转动限位,进而保证所述保护膜吸头223的取膜和贴膜的精度,所述旋转气缸222用于在取膜后带动保护膜翻转使其贴附面向上与上方的产品配合贴附。所述延伸块224上设置有气道,所述延伸块224上设置有与所述气道连通的安装槽,所述保护膜吸头223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保护膜吸头223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气道连通的气腔,所述保护膜吸头223的吸膜凸台上设置有若干与气腔连通的小吸孔,所述气道通过连接接头与外部的真空发生器连接,通过在小吸孔中产生负压进行保护膜的吸取。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对位贴膜装置,它包括运输柔性产品的上料机构(1)和若干贴膜模组(2),所述贴膜模组(2)包括供膜的送膜机构(21)以及取膜机构(22),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对位贴膜装置还包括视觉机构(3),所述视觉机构(3)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1)、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1)上的第一工业相机(32)以及位于所述上料机构(1)下方的第二工业相机(33),若干所述取膜机构(22)并列设置,所述取膜机构(22)包括升降机构(221)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221)活动端上的旋转气缸(222),所述旋转气缸(222)的活动端上设置有保护膜吸头(22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1)带动所述第一工业相机(32)沿若干所述保护膜吸头(223)所在的直线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位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气缸(222)的活动端上设置有延伸块(224),所述保护膜吸头(223)设置在所述延伸块(224)的端部,所述旋转气缸(22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安装块(225),所述安装块(225)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延伸块(224)配合的限位器(2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位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块(224)上设置有与所述保护膜吸头(223)连通的气道,所述保护膜吸头(223)通过所述气道与外部的真空发生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位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21)包括安装支架(227)、第一升降气缸(228)以及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通过直线导轨滑动配合在所述安装支架(227)上,所述旋转气缸(222)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228)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海波管良才李页仔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博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