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块脱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520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5
一种滑块脱料机构,其包括安装在机床上的上模座,固定在冲床上的下模座以及上模座底端安装的冲头,还包括墩死块、对顶块和螺塞,所述上模座底端冲头的一侧安装有墩死块,冲头的底部安装有脱料板,脱料板的底端安装有窗口板,下模座的顶端安装有下背板,下背板靠近一端的顶部安装有防侧块,防侧块底端的一侧安装有优力胶,优力胶的一端安装有斜楔滑块,斜楔滑块的底端安装有对顶块,斜楔滑块的一侧设置有翻边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解决制件完成工序内容后出现负角无法脱料问题,降低了模具的加工难度,优化模具结构,方便设计人员设计与钳工装配,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质量。零部件的生产质量。零部件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块脱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脱料领域,具体为一种滑块脱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各大汽车厂商在开发研究新型车型的方向上,把目光投向了汽车自身的覆盖件及相关冲压件(后面统称为制件),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制件趋于复杂化、高强度化,各大模具制造厂商对其也面临这一技术难题。工艺人员根据制件的这些特点进行工艺工序的设计与排样,制定此制件的工艺文件,确定生产此制件的模具大小与工序步数。对于一些制件带负角翻边成型时为保证制件的脱料稳定性,减小模具长度以及降低加工难度,降低开发成本,这时候我们不得不突破,不然我们针对这类零件无法满足开发要求,所以我们创新想出此机构满足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滑块脱料机构,对于一些制件带负角翻边成型时为保证制件的脱料稳定性,减小模具长度以及降低加工难度,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了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质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安装在机床上的上模座,固定在冲床上的下模座以及上模座底端安装的冲头,还包括墩死块、脱料板、窗口板、制件、成型块、燕尾滑块、下垫块、顶杆、弹簧、驱动块、翻边块、斜楔滑块、优力胶、防侧块、下背板、对顶块和螺塞,所述上模座底端冲头的一侧安装有墩死块,冲头的底部安装有脱料板,脱料板的底端安装有窗口板,下模座的顶端安装有下背板,下背板靠近一端的顶部安装有防侧块,防侧块底端的一侧安装有优力胶,优力胶的一端安装有斜楔滑块,斜楔滑块的底端安装有对顶块,斜楔滑块的一侧设置有翻边块,下背板顶端位于斜楔滑块的一侧安装有下垫块,下垫块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成型块,成型块上安装有燕尾滑块,成型块及燕尾滑块上放置有制件,上模座底部靠近一端位置处安装有驱动块。
[0005]优选的,所述驱动块的底端及斜楔滑块顶端的一侧均设置有倾斜面。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块和斜楔滑块顶端一侧的倾斜面上均设置有耐磨层。
[0007]优选的,所述墩死块通过沉头螺丝与上模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窗口板对应冲头位置处开设有通孔。
[0009]优选的,所述燕尾滑块的底端安装有贯穿下垫块和下背板的顶杆,顶杆的底端安装有弹簧,弹簧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在下模座内的螺塞。
[0010]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初始时,上模座在机床的上死点,下模座在冲床的工作台面上,下模座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静止,冲床工作时,下模座及与上模座连接的全部元件包括脱料板、窗口板、驱动块开始向下运动,上模座与脱料板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直到窗口板与制件接触;第二阶段,上模座继续向下运动,燕尾滑块因此受力沿槽矢量向下运动,直至接触下垫板后燕尾滑块停止运动,在这过程中驱
动块未与防侧块接触;第三阶段,上模座继续向下运动,驱动块与防侧块和斜楔滑块相继接触开始工作,上模座下至下死点,模具完成工序内容;第四阶段,上模座跟着机床上台面向上运动,斜楔滑块在优力胶弹力作用下复位,燕尾滑块在弹簧推动顶杆的作用下复位,制件负角部分随之避开,制件被顶出完成脱料,上模座回到上死点,翻边成型工序完成。
[0011]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解决制件完成工序内容后出现负角无法脱料问题,降低了模具的加工难度,优化模具结构,方便设计人员设计与钳工装配,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燕尾滑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上模座;2、墩死块;3、脱料板;4、窗口板;5、制件;6、成型块;7、燕尾滑块;8、下垫块;9、顶杆;10、弹簧;11、驱动块;12、翻边块;13、斜楔滑块;14、优力胶;15、防侧块;16、下背板;17、下模座;18、对顶块;19、螺塞;20、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一,由图1

2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滑块脱料机构,包括安装在机床上的上模座1,固定在冲床上的下模座17以及上模座1底端安装的冲头20,还包括墩死块2、脱料板3、窗口板4、制件5、成型块6、燕尾滑块7、下垫块8、顶杆9、弹簧10、驱动块11、翻边块12、斜楔滑块13、优力胶14、防侧块15、下背板16、对顶块18和螺塞19,上模座1底端冲头20的一侧安装有墩死块2,冲头20的底部安装有脱料板3,脱料板3的底端安装有窗口板4,下模座17的顶端安装有下背板16,下背板16靠近一端的顶部安装有防侧块15,防侧块15底端的一侧安装有优力胶14,优力胶14的一端安装有斜楔滑块13,斜楔滑块13的底端安装有对顶块18,斜楔滑块13的一侧设置有翻边块12,下背板16顶端位于斜楔滑块13的一侧安装有下垫块8,下垫块8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成型块6,成型块6上安装有燕尾滑块7,成型块6及燕尾滑块7上放置有制件5,上模座1底部靠近一端位置处安装有驱动块11,燕尾滑块7安装在成型块6中,燕尾滑块7受弹10作用型面高出成型块6型面,制件5放于燕尾滑块7上,上模座17向下运动时,窗口板4压住制件5向下运动,燕尾滑块7因此受力沿槽矢量向下运动,燕尾滑7接触下垫块8后停止运动,上模座1继续向下运动到达下死点,斜楔滑块13带着翻边块12完成翻边成型,上模座1复位时,燕尾滑块7受弹簧10作用沿槽矢量复位避开制件负角部分,即制件5随燕尾滑块7顶出完成脱料。
[0018]具体使用时:本技术使用时,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初始时,上模座1在机床的上死点,下模座17在冲床的工作台面上,下模座17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静止,冲床工作时,下模座17及与上模座1连接的全部元件包括脱料板3、窗口板4、驱动块11开始向下运动,上模座1与脱料板3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直到窗口板4与制件5接触;第二阶段,上模座1继续向下运动,燕尾滑块7因此受力沿槽矢量向下运动,直至接触下垫板8后燕尾滑块7
停止运动,在这过程中驱动块11未与防侧块15接触;第三阶段,上模座1继续向下运动,驱动块11与防侧块15和斜楔滑块相继接触开始工作,上模座1下至下死点,模具完成工序内容;第四阶段,上模座1跟着机床上台面向上运动,斜楔滑块13在优力胶14弹力作用下复位,燕尾滑块7在弹簧10推动顶杆9的作用下复位,制件5负角部分随之避开,制件5被顶出完成脱料,上模座1回到上死点,翻边成型工序完成。
[0019]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解决制件5完成工序内容后出现负角无法脱料问题,降低了模具的加工难度,优化模具结构,方便设计人员设计与钳工装配,降低了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块脱料机构,包括安装在机床上的上模座(1),固定在冲床上的下模座(17)以及上模座(1)底端安装的冲头(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墩死块(2)、脱料板(3)、窗口板(4)、制件(5)、成型块(6)、燕尾滑块(7)、下垫块(8)、顶杆(9)、弹簧(10)、驱动块(11)、翻边块(12)、斜楔滑块(13)、优力胶(14)、防侧块(15)、下背板(16)、对顶块(18)和螺塞(19),所述上模座(1)底端冲头(20)的一侧安装有墩死块(2),冲头(20)的底部安装有脱料板(3),脱料板(3)的底端安装有窗口板(4),下模座(17)的顶端安装有下背板(16),下背板(16)靠近一端的顶部安装有防侧块(15),防侧块(15)底端的一侧安装有优力胶(14),优力胶(14)的一端安装有斜楔滑块(13),斜楔滑块(13)的底端安装有对顶块(18),斜楔滑块(13)的一侧设置有翻边块(12),下背板(16)顶端位于斜楔滑块(13)的一侧安装有下垫块(8),下垫块(8)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峰程圣前苑博袁秋波王建陈宏洲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