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33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0
提供一种即使在向一个方向输入的载荷与向相反方向输入的载荷较大地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耐久性的防振装置。在防振装置10中,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为圆锥台状并且设有在下表面开口的凹部34,内构件12的中心轴22相对于外筒构件14的中心轴32在与轴垂直方向上偏心地配置,在偏心方向的一侧将内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进行连结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自由长度和在偏心方向的另一侧将内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进行连结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自由长度相互不同,并且内构件12的下端不从凹部34露出,覆盖内构件12的下端而使偏心方向的一侧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与偏心方向的另一侧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连续的连续橡胶40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一体地形成。体16一体地形成。体16一体地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作为应用于例如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防振装置,已知具有由主体橡胶弹性体对内构件和在内构件的外周侧分离配置的外筒构件进行连结的结构的防振装置。这样的防振装置例如也在日本特开2020

05147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示出。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0514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然而,在这样的防振装置中,在与中心轴正交的一个径向上,有时向一个方向输入的载荷与向相反方向输入的载荷较大地不同。例如,将内构件固定于动力单元侧,并且将外筒构件固定于车辆车身侧,将中心轴朝向铅垂上下方向进行装配,由此构成汽车用发动机支架。在该情况下,在与车辆前后方向相当的一个径向上,内构件相对于外筒构件向朝向车辆前方侧的方向施加的制动时载荷有时与相反地内构件相对于外筒构件朝向车辆后方侧的方向施加的加速时载荷相比非常小。
[0008]因此,伴随着载荷输入而反复施加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变形(形变)、应力局部地不同,难以确保反复引起大的形变、应力的部位的耐久性,存在该部位的耐久性阻碍防振装置整体的耐久性的隐患。
[0009]另外,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还研究了使主体橡胶弹性体的构件厚度尺寸局部不同,但存在对弹簧特性的不良影响、薄壁部分的相对耐久性降低的问题等,仅通过调节主体橡胶弹性体的构件厚度尺寸难以得到充分的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防振装置,其在与中心轴正交的一个径向上,在向一个方向输入的载荷与向相反方向输入的载荷较大地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耐久性。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以下,对用于掌握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记载,但以下记载的各方式是例示性地记载的方式,不仅能够适当地相互组合而采用,关于各方式所记载的多个构成要素,也能够尽可能地独立地进行识别以及采用,也能够适当地与其他方式中记载的任意的构成要素组合而采用。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并不限定于以下记载的方式,能够实现各种其他方式。
[0013]第一方式是在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对内构件和在该内构件的外周侧分离配置的外筒构件进行连结的防振装置中,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为圆锥台状,并且具备在下表面开口的凹部,上述内构件的构件中心轴相对于上述外筒构件的构件中心轴在与轴垂直方向上
偏心,偏心方向的一侧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在该内构件与该外筒构件的对置方向上的自由长度、以及该偏心方向的另一侧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在该内构件与该外筒构件的对置方向上的自由长度相互不同,并且该内构件的下端不从该凹部露出,覆盖该内构件的下端而使该偏心方向的一侧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和该偏心方向的另一侧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续的连续橡胶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一体地形成。
[0014]根据本方式,在与防振装置的中心轴正交的一个方向上,在夹着内构件的一侧和另一侧,将内构件和外筒构件进行连结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自由长度相互不同。因此,即使在例如在与轴垂直方向的两侧输入的载荷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主体橡胶弹性体所引起的形变、应力在一侧过大,能够避免由于主体橡胶弹性体中的局部的形变、应力的产生引起的防振装置的耐久性的大幅降低。
[0015]此外,在夹着内构件的与轴垂直方向的一侧的主体橡胶弹性体产生较大的形变、应力的情况下,经由连续橡胶,也传递到夹着内构件的与轴垂直方向的另一侧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由此,也能够缓和仅在该一侧的对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形变、应力的集中而实现形变、应力的分散,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对主体橡胶弹性体乃至防振装置的耐久性的提高。
[0016]第二方式为在上述第一方式涉及的防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内构件的安装中心轴与上述外筒构件的安装中心轴同轴。
[0017]第三方式为在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对内构件和在该内构件的外周侧分离配置的外筒构件进行连结的防振装置中,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为圆锥台状,并且具备在下表面开口的凹部,上述防振装置设置有周向定位部,该周向定位部在上述防振装置的中心轴方向被设为车辆的上下方向的装配状态下用于在周向上对该防振装置进行定位,通过该周向定位部规定车辆的前后方向,并且上述内构件的构件中心轴相对于上述外筒构件的构件中心轴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偏心地配置,从该内构件朝向该外筒构件向车辆的前方延伸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自由长度与向车辆的后方延伸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自由长度相互不同,在车辆加速时该内构件相对于该外筒构件接近位移一方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自由长度比分离位移一方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自由长度大。
[0018]在本方式作为对象的车辆的防振装置中,例如在汽车用发动机支架中,在加速时除了加速G之外还受到转矩反作用力,因此与减速时相比容易成为较大的输入载荷,难以确保耐久性。本专利技术人对其原因进行了多次研究,一般认为在载荷输入时拉伸变形的部位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耐久性不足,在主体橡胶弹性体中,在加速时被施加拉伸载荷的部位处的龟裂等的产生成为耐久性不良的原因,但可知不是这样的简单的原因。此外,可知,如果是通常,则在加速时输入拉伸载荷的一侧、即车辆加速时内构件相对于外筒构件分离位移的一侧,通过增大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自由长度、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厚度尺寸来确保橡胶体积,由此实现耐久性提高,但这样不仅对耐久性提高无效,而且对轴向的防振性的不良影响也令人担忧。
[0019]在此,在本方式所涉及的防振装置中,与如上所述的通常的措施相反,在与加速时输入拉伸载荷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车辆加速时内构件相对于外筒构件接近位移的一侧,将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自由长度设定得较大。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引起的形变、应力在一侧变得过大,能够避免主体橡胶弹性体中的局部的形变、应力的产生引起的防振装置的耐久性的大幅降低。这样的本专利技术基于获得了如下新见解:在夹着内构件而施
加于车辆的前方侧和后方侧的载荷较大地不同的情况下,在内构件因较大的输入载荷(加速侧)而相对于外筒构件相对地接近位移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与车辆前后方向的另一侧(减速侧)相比,主体橡胶弹性体被较大地压缩而向内构件的周向两侧回绕地变形,在固接于内构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部分容易产生剪切方向的较大的形变、应力,从而成为在现有结构的发动机支架中难以确保耐久性的原因。
[0020]而且,在基于该新见解而完成的本方式所涉及的防振装置中,与以往的通常确保耐久性的措施相反,在与车辆减速时相比输入较大的载荷的车辆加速时作为压缩侧的部分,将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自由长度设定得较大,由此,能够抑制伴随该部分的压缩变形而向内构件的周向两侧回绕那样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变形量,进而有效地减轻剪切方向的形变、应力的产生,其结果是能够在不大幅损害轴向的防振性能的情况下实现耐久性的提高。
[0021]第四方式为在上述第三方式涉及的防振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防振装置,其是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对内构件和在该内构件的外周侧分离配置的外筒构件进行连结的防振装置,其中,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为圆锥台状,并且具备在下表面开口的凹部,所述内构件的构件中心轴相对于所述外筒构件的构件中心轴在与轴垂直方向上偏心,偏心方向的一侧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在该内构件与该外筒构件的对置方向上的自由长度、以及该偏心方向的另一侧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在该内构件与该外筒构件的对置方向上的自由长度相互不同,并且,该内构件的下端不从该凹部露出,覆盖该内构件的下端而使该偏心方向的一侧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和该偏心方向的另一侧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续的连续橡胶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一体地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中,所述内构件的安装中心轴与所述外筒构件的安装中心轴同轴。3.一种防振装置,其是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对内构件和在该内构件的外周侧分离配置的外筒构件进行连结的防振装置,其中,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为圆锥台状,并且具备在下表面开口的凹部,所述防振装置设置有周向定位部,该周向定位部在所述防振装置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恭宣黑田贤治伊藤贵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