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压罐成型框架式模具型面的反变形补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638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压罐成型框架式模具型面的反变形修正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得到构件在热压罐中变形前后的所有节点的坐标信息,并将其导入到仿照预浸料铺层工艺原理编写的反变形程序中,运行反变形程序,模具型面上每个节点的变形量会被依次施加给每层与之对应的节点,从而实现构件在修正后模具型面上的铺层效果,最终得到反变形后的构件模型,程序界面也会显示构件变形前后的误差,重复上述仿真和反变形过程,直到误差满足设计要求后,便可得到修正后的模具型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数值模拟与反变形程序相结合实现了模具型面的虚拟修模,极大地提高了模具型面的修正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费。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压罐成型框架式模具型面的反变形补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涉及一种热压罐成型框架式模具型面的反变形修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压罐成型是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型方式之一,主要过程是将复合材料预浸料一层层地铺在框架式模具型面上,在热压罐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固化成型后,就会得到目标形状。但在成型过程中,构件内部会产生来源复杂的残余应力,脱模后,构件会发生较大变形,导致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现有的控制构件变形的方法主要有优化工艺参数、修正模具型面等方法,但由于构件材料本身特性等原因,仅仅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并不能完全消除构件的变形,还需要结合修正模具型面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构件的变形量。
[0003]修正模具型面通常是将成型后构件与初始形状做对比,得到构件下表面的变形量,将其反向添加在模具型面上,再次成型时,构件的变形量会有所减小,迭代若干次就可以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构件,上述过程为模具型面反变形修正的基本原理。传统的修正模具型面的反变形方法是根据构件成品的变形量来对模具型面进行反向修正,耗时费力,效率不高,还会造成资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压罐成型框架式模具型面的反变形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将构件三维模型导入到有限元软件Abaqus中进行有限元建模,在Abaqus中对构件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场和成型后的位移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其optimization模块下,导出构件成型前后只包含所有节点三维坐标信息的*.rpt文件,再将其另存为*.txt文件,同时将除节点编号和其对应的三维坐标信息外的内容全部删除,得到分别包含构件变形前和变形后的所有节点三维坐标信息的两个*.txt文件;所述数值模拟时,创建一个包含构件下表面所有节点的集,在数值模拟过程结束后,打开工作目录下对应的*.inp文件,找到刚才创建的集,并复制其下的所有节点编号,再创建一个空白的*.txt文件,将复制的内容粘贴到此文件中,得到一个包含构件下表面所有节点编号的*.txt文件;步骤2:进行反变形计算:创建一个空白的*.txt文件,存储经反变形计算得到的数据结果,得到构件反变形后的包含所有节点三维坐标信息的文件,同时将构件反变形后构件下表面相对于初始形状的偏差显示在软件界面;当偏差不满足要求,则继续后续步骤,若满足可直接到步骤5;所述反变形计算:将构件所有节点分为两部分,1、模具型面上的节点,即构件下表面节点,进行反变形操作;2、构件其余节点,进行虚拟铺层操作;所述反变形操作:以每个节点变形后坐标减去初始坐标得到节点的变形量,再将此变形量乘以一个

k后,加在原始坐标上,得到反变形变形量,即变形后的节点坐标:r1=O1‑
k*(d1‑
O1)所述虚拟铺层操作:用模具型面上的每个节点变形后的节点减去变形前的坐标,得到模具型面上每个节点的变形量,并将其都乘以

k后,分别加在每一层上与模具型面上每个节点相对应的节点上,从而实现了其他每一层上的所有节点都保持了和模具型面上所有节点同样的移动,类似于实际工艺中的铺层操作,即实现了虚拟铺层操作;r2=O2‑
k*(d1‑
O1)O表示节点初始坐标即变形前坐标,d表示节点变形后坐标,r表示节点反变形后坐标;下标1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昆白博贤刘军任胜杰牟升张雅莉王硕张海云张瑞媛李翔赵浩宇李哲旭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