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32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挤出模具,包括上模体和设置于上模体正下方的下模体,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模体的底面加工有第一流道槽,所述下模体的顶面加工有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形成物料流道,所述物料流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上模体的顶面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料口和复合物料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槽的上方设置有与复合物料流道对应设置的镶块,所述镶块的顶面和上模体之间形成连通物料流道和复合物料流道的过渡流道。该复合挤出模具简单,用于物料的双层复合挤出,且设置镶块,避免垂直设置的物料通道和复合物料流道直接连通,提高熔融物料流动的稳定性。提高熔融物料流动的稳定性。提高熔融物料流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挤出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挤出模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普通片材挤出模具一般由上模体和下模体构成,上下模体之间在衔接装配时留有间隙而构成物料流道,熔融的物料由挤出机等装置送入物料流道,并逐渐充满物料流道,而后在出料口挤出。但现有挤出模具,只能加工单一产品,复合产品需要多个挤出模具同时加工,或配置复杂的分配器等,对挤出模具的配合精度或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增加生产成本。故此,需要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挤出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挤出模具,包括上模体和设置于上模体正下方的下模体,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模体的底面加工有第一流道槽,所述下模体的顶面加工有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形成物料流道,所述物料流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上模体的顶面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料口和复合物料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槽的上方设置有与复合物料流道对应设置的镶块,所述镶块的顶面和上模体之间形成连通物料流道和复合物料流道的过渡流道。
[0006]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复合挤出模具中,所述第一流道槽的槽壁设置有连通于复合物料流道的第三流道槽,所述镶块的顶面凹设有第四流道槽,所述第三流道槽和第四流道槽形成所述过渡流道。
[0007]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复合挤出模具中,所述镶块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物料流道齐平的避让槽。
[0008]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复合挤出模具中,所述上模体的底面还凹设有沿所述螺栓的分布位置设置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槽与所述第一流道槽错开设置。
[0009]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复合挤出模具中,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内分别嵌设有若干加热棒,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靠近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一侧分别凹设有与加热棒对应设置走线槽。
[0010]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复合挤出模具中,所述走线槽的一端贯穿对应的上模体和下模体,并设置有连接于外部电源的接头。
[0011]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复合挤出模具中,所述出料口的外侧设置有出料块,所述出料块内设置有连通于物料流道的出料流道。
[0012]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复合挤出模具中,所述出料块的两端内侧分别凹设有一豁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复合挤出模具简单,用于物料的双层复合挤出,且设置镶块,避免垂直设置的物料通道和复合物料流道直接连通,提高熔融物料流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复合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复合挤出模具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3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镶块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4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上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下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镶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出料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结合图1至图7所示,一种复合挤出模具,包括上模体1和设置于上模体1正下方的下模体2,上模体1和下模体2通过螺栓固定,上模体1的底面加工有第一流道槽11,下模体2的顶面加工有第二流道槽21,第一流道槽11和第二流道槽21形成物料流道,物料流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出料口,上模体1的顶面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料口12和复合物料流道13,第一流道槽11的上方设置有与复合物料流道13对应设置的镶块3,镶块3的顶面和上模体1之间形成连通物料流道和复合物料流道13的过渡流道4。
[0024]该技术方案中,物料流道的具体结构和成型工艺等均属于现有技术,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为方便调运,还设置有吊环孔或吊环等,下模体内加工有与螺栓对应的沉孔,上模体加工有与螺栓对应的螺纹孔,螺栓从下模体的一侧将之与上模体固定,上模体和下模体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互换,上模体和下模体固定后,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拼接成物料流道,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分别通过接头和管道连通至相同或不同的挤出机等,而后相同或不同的熔融物料分别沿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进入物料流道和复合物料流道,复合物料流道垂直于物料流道,但镶块的设置,避免复合物料流道的物料直接流动至物料流道,而是沿过渡流道缓冲后和物料流道内物料复合,提高物料流动的稳定性,本技术复合挤出模具简单,用于物料的双层复合挤出,且设置镶块,避免垂直设置的物料通道和复合物料流道直接连通,提高熔融物料流动的稳定性。
[0025]示例性地,参见图1至图6所示,第一流道槽11的槽壁设置有连通于复合物料流道13的第三流道槽14,镶块3的顶面凹设有第四流道槽31,第三流道槽14和第四流道槽31形成过渡流道4。
[0026]该技术方案中,沿第一流道槽的底壁加工出第三流道槽,镶块固定后,其顶面预置的第四流道槽和第三流道槽拼接成过渡流道,将复合物料流道和物料流道平稳连通,避免
复合物料流道内物料对物料流道内的物料产生冲击。
[0027]示例性地,参见图3所示,镶块3的底面设置有与物料流道齐平的避让槽32。
[0028]该技术方案中,镶块嵌入第三流道槽内,避让槽与第一流道槽的槽壁齐平,保证物料流道的完成性和连续性,保证物料流道内物料流动的稳定性,还可避免物料残留等碳化造成的品质问题。
[0029]示例性地,参见图3和图4所示,上模体1的底面还凹设有沿螺栓的分布位置设置的锁紧槽15,锁紧槽与第一流道槽11错开设置。
[0030]该技术方案中,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还设置有定位销等常规结构,提高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的配合精度,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的密封,通过其接触面加紧实现,锁紧螺丝过程中,使得下模体的顶面沿锁紧槽的位置产生形变,从而提高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的密封性。
[0031]示例性地,参见图1所示,上模体1和下模体2内分别嵌设有若干加热棒(未图示),上模体1和下模体2靠近第一进料口的一侧分别凹设有与加热棒对应设置走线槽(未标示)。
[0032]该技术方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体和设置于上模体正下方的下模体,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模体的底面加工有第一流道槽,所述下模体的顶面加工有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形成物料流道,所述物料流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上模体的顶面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料口和复合物料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槽的上方设置有与复合物料流道对应设置的镶块,所述镶块的顶面和上模体之间形成连通物料流道和复合物料流道的过渡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槽的槽壁设置有连通于复合物料流道的第三流道槽,所述镶块的顶面凹设有第四流道槽,所述第三流道槽和第四流道槽形成所述过渡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块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成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斐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