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466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3
本申请涉及非织造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层、蓬松层、第二基层,所述第一基层由热塑性纤维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而成,所述蓬松层由丝素蛋白接枝的粘胶纤维与苎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二基层由热塑性纤维和苎麻纤维混纺而成;其制备方法为:分别对第一基层、蓬松层、第二基层的纤维进行开松、梳理、成网,再依次将第一基层、蓬松层、第二基层叠加铺网,形成复合纤网,在热风箱或热轧辊进行粘合;复合后分卷、分切得成品。本申请的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具有优异的透湿性和蓬松度的优点。松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非织造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非织造材料又称非织造布、非织布、非织造织物、无纺织物或无纺布,是介于传统纺织品、塑料、皮革和纸四大柔性材料之间的一种材料。非织造材料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在航天技术、环保治理、医用保健、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0003]非织造材料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黏合、热粘合或者化学黏合等方法加固而成,不同的原料纤维、加工技术决定了非织造材料的不同性能。
[0004]然而,现有的非织造材料难以兼顾吸湿透湿性和蓬松度,非织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吸附汗液或水分,导致蓬松度下降,柔肤性随之下降,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获得透湿性和蓬松度均较佳的非织造材料,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层、蓬松层、第二基层,所述第一基层由热塑性纤维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而成,所述蓬松层由丝素蛋白接枝的粘胶纤维与苎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二基层由热塑性纤维和苎麻纤维混纺而成。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豆蛋白纤维具有较佳的亲肤舒适性和人体相容性,其表面具有导湿沟槽,内部具有细微孔隙,具有较佳的吸湿性和透气导湿性,由大豆蛋白纤维与热塑性纤维进行混纺,能够提高第一基层的舒适性和吸湿透湿性;粘胶纤维具有较佳的蓬松透气性、垂悬性、不易起毛、极柔软的手感等特点,丝素蛋白富含多种氨基酸,具有良好的透气、柔韧性能,对人体皮肤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丝素蛋白接枝的粘胶纤维具有极佳的蓬松性能和高透气透湿性,能够使非织造材料具有优异的蓬松度;丝素蛋白接枝粘胶纤维后,丝素蛋白分子中的

COOOH、

NH2等极性基团能够破坏粘胶纤维分子中的氢键作用力,使粘胶纤维的结晶度、力学性能下降,因此需加入苎麻纤维与丝素蛋白接枝的粘胶纤维进行混纺;苎麻纤维具有优异的韧性和力学强度,能够分散在丝素蛋白接枝的粘胶纤维之中,提供支撑、抗拉伸作用,保证蓬松层的力学强度;同时,苎麻纤维内部具有活性空腔,能够使吸入的汗液渗透到活性空腔中并快速导出,具有优异的吸湿导湿和透气散湿性能,苎麻纤维也能够起到较佳的抑菌作用,由此赋予蓬松层和第二基层优异的吸湿导湿和透气性能及抑菌性能;丝素蛋白改性的粘胶纤维使蓬松层具有优异的蓬松度,分散在其中的苎麻纤维能
够支撑蓬松层,减少蓬松层坍塌的可能性,保证非织造材料的蓬松度;第一基层中的大豆蛋白纤维吸附汗液,汗液通过导湿沟槽进入蓬松层,蓬松层中的苎麻纤维快速将汗液导出至第二基层,第二基层中的苎麻纤维能够快速导湿散湿,有利于维持蓬松层的蓬松度,由此能够在非织造材料的极佳的蓬松度的同时具有优异的吸湿性能。
[0008]优选的,所述蓬松层中,丝素蛋白接枝粘胶纤维与苎麻纤维的质量比为(6

8):(2

4)。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苎麻纤维分散在丝素蛋白接枝的粘胶纤维之间,提供强力支撑作用,保证蓬松层的强度和力学性能。
[0010]优选的,所述丝素蛋白接枝粘胶纤维的方法包括:将粘胶纤维浸入1

5wt%丝素蛋白溶液中,在40

55℃下搅拌40

60min,过滤,水洗,烘干,得到丝素蛋白接枝的粘胶纤维;粘胶纤维与丝素蛋白溶液的质量比为1:18

21。
[0011]优选的,所述粘胶纤维的长度为35

100mm,纤维直径为14

28μm。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丝素蛋白交联接枝到粘胶纤维上,进一步增强粘胶纤维的蓬松性、抗皱性、吸湿性等性能;丝素蛋白溶液的质量分数在1

5%之间,能够在保证改性效果较佳的同时,减少丝素蛋白过度破坏粘胶纤维的力学性能的可能性。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基层中,热塑性纤维与苎麻纤维的质量比为(5

8):(2

5)。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苎麻纤维分散在热塑性纤维之间,起到导湿、散湿作用,有利于汗液、水分的快速导出,进而有利于维持蓬松层的蓬松度。
[0015]优选的,所述苎麻纤维需经N

甲基吡咯烷酮改性,改性方法包括:将苎麻纤维浸入10

20wt%的N

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在60

80℃下搅拌40

60min,过滤,水洗,烘干,得到改性苎麻纤维;苎麻纤维与N

甲基吡咯烷酮溶液的质量比为1:18

22。
[0016]所述苎麻纤维的长度为25

70mm,纤维直径为14

28μ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苎麻纤维的坚韧度和强度极高,采用10

20wt%的N

甲基吡咯烷酮溶液改性处理苎麻纤维,能够提高苎麻纤维的柔肤性,提高非织造材料的舒适度。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基层中,热塑性纤维与大豆蛋白纤维的质量比为(5

8):(2

5)。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豆蛋白纤维分散在热塑性纤维之间,提高第一基层的亲肤舒适性,同时赋予第一基层优异的吸湿、透湿性能。
[0020]优选的,所述大豆蛋白纤维需经羧甲基壳聚糖改性,改性方法为:将大豆蛋白纤维浸入3

5wt%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中,在35

50℃下搅拌2

5h,过滤,水洗,烘干,得到羧甲基壳聚糖改性的大豆蛋白纤维;大豆蛋白纤维与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的质量比为1:18

22。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羧甲基壳聚糖交联接枝到大豆蛋白纤维上,能够赋予大豆蛋白纤维一定的抗菌性能。
[002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热塑性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按比例混合,进行开松、梳理、成网;
将丝素蛋白接枝的粘胶纤维、苎麻纤维按比例混合,进行开松、梳理、成网;将热塑性纤维、苎麻纤维按比例混合,进行开松、梳理、成网;依次将第一基层、蓬松层、第二基层叠加铺网,形成复合纤网,在热风箱或热轧辊进行粘合;复合后分卷、分切得成品。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制得蓬松度和透湿性均优异的非织造材料。
[0024]优选的,所述热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层、蓬松层、第二基层,所述第一基层由热塑性纤维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而成,所述蓬松层由丝素蛋白接枝的粘胶纤维与苎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二基层由热塑性纤维和苎麻纤维混纺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层中,丝素蛋白接枝粘胶纤维与苎麻纤维的质量比为(6

8):(2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素蛋白接枝粘胶纤维的方法包括:将粘胶纤维浸入1

5wt%丝素蛋白溶液中,在40

55℃下搅拌40

60min,过滤,水洗,烘干,得到丝素蛋白接枝的粘胶纤维;粘胶纤维与丝素蛋白溶液的质量比为1:18

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纤维的长度为35

100mm,纤维直径为14

28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层中,热塑性纤维与苎麻纤维的质量比为(5

8):(2

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蓬松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苎麻纤维需经N

甲基吡咯烷酮改性,改性方法包括:将苎麻纤维浸入10

20wt%的N

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在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斌曹克静郑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盛纺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