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无纺布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13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4
本申请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拉无纺布及其生产工艺。本申请的抗拉无纺布,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聚乙烯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无纺布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无纺布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拉无纺布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纺织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且纺织品的应用范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的各个方面,而作为纺织品中的重要角色—无纺布制品,其具有色彩丰富、鲜艳明丽、款式多样、时尚环保,且质轻、环保、可循环再利用等众多优点。无纺布是由定向的或是随机的纤维构成的,无纺布的制作工艺就是只需要将纺织短纤维或者是其长丝进行定向,或者是随机的排列而形成的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者是化学等加固方式进行加固而得。
[0003]聚乙烯是无纺布常用的原料,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但由于聚乙烯分子链是柔性链,且无极性基团存在,分子链间吸引力较小使得聚乙烯的力学性能一般,尤其是拉伸强度较低,使得聚乙烯无纺布的抗拉性能较差,限制了无纺布的发展与应用。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抗拉无纺布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现有的无纺布的抗拉性能较差的问题,进一步拓展无纺布的应用范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纺布的抗拉性能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拉无纺布及其生产工艺。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拉无纺布,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无纺布,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聚乙烯40

60份、填料20

30份、偶联剂10

20份、碳纤维11

15份、壳聚糖纤维7

11份、蕉麻纤维14

16份;所述填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碳纳米管分散体16

18份、芦苇秆粉18

2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1

15份、槐糖脂1

4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1

2份、乙二醇30

50份。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抗拉无纺布的原料包括聚乙烯、填料、偶联剂、碳纤维、壳聚糖纤维、蕉麻纤维,且将各组分的重量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使得无纺布的抗拉性能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且无纺布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另外,所添加的填料由碳纳米管分散体、芦苇秆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槐糖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等原料组成,碳纳米管分散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不易发生团聚,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异性能,与芦苇秆粉协同作用,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无纺布的抗拉性能,聚乙烯吡咯烷酮能够提高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加强各组分之间的连接;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使得无纺布持久耐用;且在槐糖脂的分散作用下,填料中的各组分分散得更加均匀,获得性能更佳的填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纺布的抗拉性能。
[0007]优选的,所述填料,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碳纳米管分散体、芦苇秆粉、聚乙烯吡咯烷酮、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槐糖脂加
入乙二醇中,在70

80℃下,以转速1100

1500r/min搅拌1

2h,抽滤,洗涤,得填料。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在填料的制备过程中,控制各工艺参数,使得各组分紧密结合,获得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填料。
[0009]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管分散体,由以下方法制得:按重量份,先将碳纳米管3

5份、木质素磺酸钠1

2份、N,N二甲基甲酰胺20

30份均匀混合,并进行超声分散,再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完全冷冻后进行破碎,得碳纳米管分散体。
[0010]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管直径为25

35nm,长度为1

10μm。
[0011]优选的,所述超声条件为:温度为40

60℃,时间为30

50min,超声功率为2500

3500W。
[0012]优选的,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为:温度为

15

(

10)℃,时间为2

3h。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木质素磺酸钠分散碳纳米管,并进行超声分散与冷冻干燥,获得的碳纳米管分散体的分散效果好,稳定度高,有效改善了碳纳米管易团聚的问题,碳纳米管分散体能够最大化表现出碳纳米管的优异特性。
[0014]优选的,所述芦苇秆粉,由以下方法制得:先将芦苇秆研磨成直径为10

20mm的粉末后,用浓度为8

10wt%的盐酸溶液浸泡1

2h后,过滤,再在紫外灯下照射1

2h,得芦苇秆粉。
[0015]优选的,所述芦苇秆与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4

8。
[0016]优选的,所述紫外灯照射的条件为:功率为200

600W,波长为250

400n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将芦苇秆研磨成粉末,先经酸处理,再经紫外灯照射,并控制各工艺参数,使得芦苇秆粉的表面生成活性基团,能够与其他组分进行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无纺布的韧性和抗拉能力,使无纺布持久耐用。
[0018]优选的,所述聚乙烯由质量比为1:3

5的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高压聚乙烯混合而得。
[0019]优选的,所述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

3g/10min,密度为0.942

0.962g/cc;所述低密度高压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

6g/10min,密度为0.95

0.96g/cc。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聚乙烯由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高压聚乙烯混合而得,且二者的质量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还控制二者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密度,使得聚乙烯不仅具着高柔韧性和高延伸率,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0021]优选的,所述偶联剂由质量比为2

5:7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而得。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偶联剂由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而得,与聚丙烯、填料有较好的相容性,且二者协同增效,能够使聚丙烯和填料之间形成紧密的网络结构,进而使得无纺布的综合性能更加优异。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拉无纺布的生产工艺,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乙烯、填料、偶联剂进行均匀混合,在45

50℃搅拌反应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聚乙烯40

60份、填料20

30份、偶联剂10

20份、碳纤维11

15份、壳聚糖纤维7

11份、蕉麻纤维14

16份;所述填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碳纳米管分散体16

18份、芦苇秆粉18

2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1

15份、槐糖脂1

4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1

2份、乙二醇30

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碳纳米管分散体、芦苇秆粉、聚乙烯吡咯烷酮、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槐糖脂加入乙二醇中,在70

80℃下,以转速1100

1500r/min搅拌1

2h,抽滤,洗涤,得填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拉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分散体,由以下方法制得:按重量份,先将碳纳米管3

5份、木质素磺酸钠1

2份、N,N二甲基甲酰胺20

30份均匀混合,并进行超声分散,再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完全冷冻后进行破碎,得碳纳米管分散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芦苇秆粉,由以下方法制得:先将芦苇秆研磨成直径为10

20mm的粉末后,用浓度为8

10wt%的盐酸溶液浸泡1

2h后,过滤,再在紫外灯下照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斌郑洋曹克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盛纺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