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纤维混合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643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性能优异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纤维混合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S1、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在回收过程中对再生碳纤维表面预活性化处理;S2、在使用非织造技术制备混合毡的铺网过程中,以雾状逐层向网胎喷洒上浆剂的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纤维混合毡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回收再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界面结合性优异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纤维混合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具有足够长度的再生碳纤维能够和热塑性纤维混合通过针刺工艺制备混合毡,再模压得到力学性能优异的再生碳纤维毡/热塑性复合材料,可以再利用到航空、汽车、高铁的次承力结构部件上,有极高的二次利用价值。影响再生碳纤维毡/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有两个关键因素:一、碳纤维长度;二,碳纤维与热塑性纤维树脂的界面结合性。
[0003]常规针刺法容易使碳纤维断裂,为了避免断裂有人采用热熔胶粘结,这样引入了第三种杂质成分,带来力学性能下降、成本增加、且过程不环保。在提高碳纤维与热塑性纤维树脂的界面结合性方面,已有电化学氧化、等离子辐照等技术,这些并不适合非连续的再生碳纤维,带来操作复杂、成本增加或无法满足均匀性;而有人提出先上浆或者事先用某种化合物处理、再制毡,这种方法完全不可行,因为直径仅5

7微米的碳纤维将被上浆剂粘结成团簇状,无法在制毡过程中被分散成单纤维形态,如果强行拆分将导致纤维断裂。
[0004]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混合毡制备技术,该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再生碳纤维和热塑纤维树脂的界面结合力,且碳纤维断裂损伤率低,且系统内不引入第三种杂质粘结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界面结合性优异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纤维混合毡及其制备方法,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br/>[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纤维混合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在回收过程中对再生碳纤维表面预活性化处理;
[0009]S2、在使用非织造技术制备混合毡的铺网过程中,以雾状逐层向网胎喷洒上浆剂的0.1%

0.5%稀释水溶液,趁湿针刺;
[0010]S3、使用安装在收卷机之前的红外干燥设备对产品进行干燥,最后收卷、包装。
[0011]所述的在回收过程中对再生碳纤维表面预活性化处理过程,具体包括:在通过热解回收工艺从废弃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回收提取碳纤维的生产过程后段,垂直于纤维床层移动方向,以1

30m/s的气速连续吹入常温空气1

30min;进行活化的区域为当再生纤维表层温度降到100

200℃的区域。
[0012]其中:预活性化处理过程中,氧化性气体常温空气要垂直吹过碳纤维床层,一方面使气体充分渗透到每一根碳纤维使其充分活性化,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内部的热气流带入到较低温度的表层,加热表层碳纤维使其也能充分活性化。
[0013]其次,控制垂直吹入氧化性气体的气速为1

30m/s,优选5

20m/s;吹入常温空气1

30min;优选2

20min,再优选为3

10min。要控制在再生碳纤维表层温度降到100

200℃的区
域内,优选120

180℃。
[0014]该预活性化处理的原理为:再生碳纤维经过充分和氧化性气体接触反应后,在表面易生成大量羧基(—COOH)和羟基(—OH)官能团,使其非常容易地与后续上浆剂中的酰胺键、异氰酸酯等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合。
[0015]在使用非织造技术制备混合毡的铺网过程中,以雾状逐层向网胎喷洒上浆剂的0.1

0.5%稀的水溶液,然后趁湿针刺,可避免碳纤维发生断裂。;
[0016]上浆剂的喷洒装置是自行安装在铺网机上部、能够来回自动移动的细孔花洒,通过调节出口剂量喷出上浆剂呈雾状。对每一层网胎喷淋上浆剂,喷洒一层、叠合一层,然后趁湿进行针刺,极大减少了针刺中引起的再生碳纤维断裂。这也是本专利技术的意外收获。
[0017]所述上浆剂种类可根据热塑纤维种类决定,优先选择与热塑纤维亲和性好、相容性高或者/和反应活性高的商品化化合物。比如对于尼龙纤维,可选水性聚氨酯、水性聚酰胺等;对于PP纤维,可选马来酸酐接枝PP的水性乳液;对于PBT或PET纤维,可选择水性聚氨酯、水性环氧乳液等。
[0018]S2中所述的在使用非织造技术制备混合毡过程,包括将预活性化的再生碳纤维和热塑性纤维先切割成38

100毫米,按照所需比例进行预混合,通过预开松、混合、二次开松、梳理、铺网、针刺成毡。所述的再生碳纤维质量含量为1

99%。混合毡面密度为50

2000gsm。
[0019]再生碳纤维和热塑性纤维先切割成38

100毫米,优选切割长度为70

100毫米。如果纤维长度小于38毫米,常规的针刺法无法制毡,尤其对于碳纤维难度更大,因碳纤维模量高、报合力差;如果纤维长度大于100毫米,难以均匀分散,常规的针刺法无法制毡。
[0020]再生碳纤维质量含量为0.1

99.9%,还可以制备100%碳纤维毡,这只代表了技术能力。再生碳纤维含量越高,针刺毡越难制备。实际混合毡中再生碳纤维/热塑纤维的比例,会根据性能和成本综合决定,一般优选再生碳纤维含量为10

50%。
[0021]混合毡面密度为50

2000gsm;优选100

1000gsm;再优选200

800gsm。
[0022]步骤S3中,所述的红外干燥设备为大功率快干外红灯光源,功率1000

2000W,工作温度40

200℃,带有温控装置。干燥时间为5

60秒。
[0023]外红灯光源功率为1000

2000W,功率高是为了加速干燥时间,功率如果小于1000W,干燥慢、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功率如果大于2000W,则费电且设备容易坏。所以功率为1000

2000W,优选功率为1200

1800W。
[0024]工作温度40

200℃,上浆剂干燥主要去除的是水溶液,原则上温度大于100度即可。工作温度如果小于40℃,则干燥慢、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工作温度如果大于200℃,则容易引起某些种类的上浆剂变质。
[0025]干燥时间为5

60秒。如果小于5秒,容易干燥不够均匀;如果大于60秒,干燥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优选干燥时间为10

40秒。
[0026]所述基体树脂为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热固性树脂包括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有机硅树脂或呋喃树脂;所述热塑性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纤维混合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回收过程中对再生碳纤维表面预活性化处理;S2、在使用非织造技术制备混合毡的铺网过程中,以雾状逐层向网胎喷洒上浆剂的0.1%

0.5%稀释水溶液,趁湿针刺;S3、使用安装在收卷机之前的红外干燥设备对产品进行干燥,最后收卷、包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再生碳纤维/热塑性纤维混合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在通过热解回收工艺从废弃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回收提取碳纤维的生产过程后段,垂直于纤维床层移动方向,以1

30m/s的气速连续吹入常温空气1

30min,当再生纤维表面温度降到100

200℃时,对其进行预活化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再生碳纤维/热塑性纤维混合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使用非织造技术制备混合毡的铺网过程具体为:包括将预活性化的再生碳纤维和热塑性纤维先切割成38

100毫米,进行预混合后,通过预开松、混合、二次开松、梳理、铺网、针刺成毡;其中,所述再生碳纤维的重量占比为0.1

99.9%,混合毡的面密度为50

2000gs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再生碳纤维/热塑性纤维混合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红外干燥装置为大功率快干外红灯光源,其功率为1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复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