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04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声表面波滤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多个串联的第一阻抗元谐振器;至少一个用于并联接地的第二阻抗元谐振器;多个并联的声耦合滤波器,并与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串联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阻抗元谐振器与声耦合滤波器组合,插损、带外抑制均可以达到设计要求,尤其对接收频段的抑制可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


[0001]本技术涉及声表面波滤波器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Band 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

技术介绍

[0002]声表面波(SAW)滤波器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设备中,具有插损低、宽带宽、体积小、低成本、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在滤波器设计过程中,叉指换能器(I DT)是制作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基础器件,制成的滤波器最重要的两个性能指标为通带内插损和带外抑制。
[0003]目前,针对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的设计,其中Band 1是用于手机通讯的一个频段,它的接收频段为2110

2170MHz,发射频段为1920

1980MHz,接收滤波器需要对发射频段进行抑制。由于Band1属于中频,传播损耗较大,所以设计难点在于带外抑制和插损的平衡;因此本技术研制了一种用于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和插损的平衡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包括:
[0006]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
[0007]多个串联的第一阻抗元谐振器;
[0008]至少一个用于并联接地的第二阻抗元谐振器;
[0009]多个并联的声耦合滤波器,并与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串联的连接。
[0010]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配置于串联路径上,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设置于所述串联路径的两端;
[0011]所述第二阻抗元谐振器一端与串联路径之间具有连接节点,另一端接地;
[0012]多个所述声耦合滤波器配置于串联末端的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与所述输出端子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串联地设置三个,包括第一阻抗元谐振器A、第一阻抗元谐振器B、第一阻抗元谐振器C;
[0014]所述第二阻抗元谐振器设置一个,其对应的所述连接节点设置于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B与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C之间;
[0015]所述声耦合滤波器并联地设置两个,并串联于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C与所述输出端子之间。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与所述第二阻抗元谐振器由叉指换能器及设置于两端的反射栅组成;
[0017]所述声耦合滤波器由多个变化周期的叉指换能器及设置于两端的反射栅组成。
[0018]优选的,制作在42
°
YX或46
°
YX切型钽酸锂衬底上。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0020]本技术将阻抗元谐振器与声耦合滤波器组合,插损、带外抑制均可以达到设计要求,尤其对接收频段的抑制可达

50dB;该滤波器的设计架构不但可以用于单独的接收滤波器的设计,也可以用于双工器的设计。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的电路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与第二阻抗元谐振器的结构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所述声耦合滤波器的结构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对应的插损曲线。
[0026]其中:1、输入端子,2、输出端子,3、第一阻抗元谐振器,31、第一阻抗元谐振器A,32、第一阻抗元谐振器B,33、第一阻抗元谐振器C,4、第二阻抗元谐振器,5、声耦合滤波器,6、串联路径,7、连接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制作在42
°
YX或46
°
YX切型钽酸锂衬底上,包括:
[0029]输入端子1及输出端子2,实现信号传输。
[0030]多个串联的第一阻抗元谐振器3,配置于串联路径6上,输入端子1与输出端子2设置于串联路径6的两端;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抗元谐振器3串联地设置三个,包括第一阻抗元谐振器A31、第一阻抗元谐振器B32、第一阻抗元谐振器C33;
[0031]至少一个用于并联接地的第二阻抗元谐振器4,该第二阻抗元谐振器4一端与串联路径6之间具有连接节点7,另一端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阻抗元谐振器4设置一个,其对应的连接节点7设置于第一阻抗元谐振器B32与第一阻抗元谐振器C33之间。
[0032]多个并联的声耦合滤波器5,并与多个第一阻抗元谐振器3串联的连接,其配置于串联末端的第一阻抗元谐振器3与输出端子2之间。本实施例中,声耦合滤波器5并联地设置两个,并串联于第一阻抗元谐振器C33与输出端子2之间。
[0033]关于第一阻抗元谐振器3与第二阻抗元谐振器4,如图2所示,由叉指换能器(I DT)及设置于两端的反射栅组成;一般I DT和反射栅使用相同的结构周期,全部由阻抗元谐振器(I E)组成的滤波器称为阻抗元滤波器(I EF)。
[0034]关于声耦合滤波器5,如图3所示,由多个变化周期的叉指换能器及设置于两端的反射栅组成;声耦合滤波器5(CRF)也常被称作双模滤波器(DMS),是一种由多个变周期I DT和反射栅组合而成的滤波器,它可以比阻抗元滤波器(I EF)实现更宽的带宽,所以一般和阻抗元谐振器(I E)搭配来组成滤波器。
[0035]如图4所示,为用于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的实测曲线,其中a、b线框为指标要求,可以看到插损、带外抑制均可以达到要求,尤其是对接收频段的抑制可达

50dB,所以
该滤波器设计架构不但可以用于单独的接收滤波器设计,也可以用于双工器的设计。
[003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Band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多个串联的第一阻抗元谐振器;至少一个用于并联接地的第二阻抗元谐振器;多个并联的声耦合滤波器,并与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串联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Band 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配置于串联路径上,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设置于所述串联路径的两端;所述第二阻抗元谐振器一端与串联路径之间具有连接节点,另一端接地;多个所述声耦合滤波器配置于串联末端的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与所述输出端子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Band 1接收频段的SAW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元谐振器串联地设置三个,包括第一阻抗元谐振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世民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伯达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