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及翻边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37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及翻边工装。现有翻边工装无法实现小管壳等径翻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凸模拉杆,管壳设置在凹模上,凸模从管壳轴向进入管壳内,凸模拉杆从凹模内进入穿过预制孔进入凸模结构内与,凸模结构内周啮合配合后将凸模结构从预制孔中拉出,由于凸模的外周具有锥面,凸模经过预制孔时对预制孔进行整体翻边;翻边工装通过在翻边机机械臂上插设传送杆,将凸模插接在传送杆上由机械臂传送至管壳内,当凸模拉杆与凸模啮合后传送杆再退出管壳,凸模拉杆在另一个机械臂的带动下径向将凸模从预制孔内拉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使得翻边厚度一致,不容易产生裂痕。易产生裂痕。易产生裂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及翻边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开关配套管壳预制孔翻边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及翻边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高压开关配套管壳壳体为大直径主筒翻小直径拔口,对于等径翻边类管壳壳体由于该壳体主筒直径小,为φ356x8铝管6005A

H112,而现有翻边设备多用于中大型壳体翻边,机械臂径向尺寸大于铝管尺寸,机械臂无法将凸模传送至主筒内部,因此多采用沿管壳预制孔端垂直进给折边工具进行翻边,翻边时折边工具伸入预制孔内将预制孔边缘加持旋转向外伸展形成翻边,但是此种翻边工具在翻边时预制孔边缘不能均匀受力,因此对于小径管壳来说,容易造成翻边边缘厚度不一致而产生裂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及翻边工装,其通过横向机械臂携带凸模传送至管壳内部与凹模配合实现管壳的预制孔翻边,不仅实现了小径管壳的预制孔翻边,同时翻边边缘厚度均匀一致,无裂缝产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凸模拉杆,所述的凹模上固定所述的管壳,所述管壳上的预制孔朝向所述凹模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包括凸模头和设置在凸模头上的凸模柄,所述的凸模头内设置有孔腔,所述孔腔的内周面上圆周间隔阵列有若干第一凸齿,所述相邻的第一凸齿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孔腔上端面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所述的凸模拉杆包括拉杆轴,所述拉杆轴的上端部外周面上圆周间隔阵列有若干与所述相应第一凹槽滑动配合的第二凸齿,所述相邻的第二凸齿之间的空间形成与所述相应第一凸齿滑动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的凹模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凹模底圈、凹模中筒和凹模托板,所述的凹模托板上设置有贯通凹模中筒和凹模底圈的通孔;所述的管壳固定在所述的凹模托板上,所述的凸模轴向进入所述管壳内的预制孔上方后被所述从凹模径向进入的凸模拉杆从所述的预制孔拉出使预制孔翻边。
[0006]进一步,所述的凸模拉杆伸入所述的孔腔内旋转使所述的第二凸齿嵌设在所述第一凸齿上端的间隔空间内与所述的第一凸齿啮合。
[0007]进一步,所述的凹模托板上表面为与所述管壳外周匹配的弧形面,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的弧形面。
[0008]进一步,所述的凸模柄与所述的凸模头采用螺钉连接固定为一体。
[0009]进一步,所述凸模头的下端为锥面体,所述凸模柄的上端具有T型结构的凸盖。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工装,包括上述所述的管壳径向孔翻边模具,还包括传送杆,所述凸模的凸盖插设在所述传送杆的一端部,所述传送杆的另一
端插设在所述翻边机的机械臂内与所述机械臂滑动连接,所述的凹模固定在所述翻边机的底架上,所述机械臂轴向移动将所述凸模输送至所述管壳内,所述凸模拉杆穿过所述的底架至所述的凸模内将所述凸模拉拔出所述的预制孔。
[0011]进一步,所述传送杆的一端部设置有U型插口,所述的凸盖插设在所述的U型插口内;所传送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沿所述传送杆的外周轴向开设,所述的机械臂上设置有插入所述定位槽的定位销。
[0012]进一步,所述底架中部开设有容纳所述凸模拉杆穿过的轴孔。
[0013]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4](1)本技术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采用凸模机构和凹模配合实现翻边,管壳固定在凹模上,凸模进入预制孔上方管壳内,通过凸模拉杆穿过预制孔进入凸模的内部与凸模内腔实现啮合后将凸模从预制孔拉出,凸模的外周呈锥面结构,使得凸模的锥面外周可以对预制孔进行整体外扩延伸形成翻边,翻边厚度均匀一致。
[0015](2)本技术的凸模内周上设置第一凸齿和第一凹槽,而在凸模拉杆的外周上设置与第一凹槽和第一凸齿向匹配的第二凸齿和第二凹槽,第一凸齿可沿第二凹槽轴向移动,第二凸齿可沿第一凹槽轴向移动,第二凸齿同时可在凸模第一凸齿的上端孔腔内旋转位于第一凸齿上端与其上下啮合,使得凸模拉杆可将凸模沿所述预制孔从管壳内拉出的过程,使预制孔实现整体外周边缘翻边。
[0016](3)本技术的管壳等径翻边工装,通过在翻边机上的机械臂内滑动连接传送杆,传送杆可沿机械臂轴向滑动伸出不同的长度并固定,凸模的凸模柄插设在传送杆前端的U型插槽内,机械臂运动带动传送杆将凸模输送至管壳内后,机械臂可同时带动传送杆可退出管壳外部而将凸模留在管壳内与凸模拉杆配合实现预制孔翻边,因此本技术的翻边工装只需在现有翻边机的机械臂上进行改进即可实现翻边,不需要重新设计翻边机构造,有效节约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凸模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A

A向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凹模等轴测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的侧视图。
[0021]图5为图4的B

B向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凸模拉杆等轴测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6的俯视图。
[0024]图8为本技术的翻边工装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

机械臂,2

传送杆,3

凸模,4

凹模,5

管壳,6

底架,7

凸模拉杆,011

定位销,021

定位槽,022

U型插口,023

杆体,031

凸模柄,032

螺钉,033

凸模头,0331

第一凸齿,0332

第一凹槽,041

凹模底圈,042

凹模中筒,043

凹模托板,0431

通孔,051

预制孔,071

第二凸齿,072

第二凹槽,073

拉杆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及其翻边工装,翻边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凸模拉杆,管壳设置在所述的凹模上,凸模从所述的管壳轴向进入位于所述预制孔上方的管壳内,凸模拉杆从凹模内进入穿过预制孔进入凸模结构内,凸模拉杆外周与凸模结构内周啮合配合后将凸模结构从预制孔中拉出,由于凸模的外周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凸模拉杆,所述的凹模上固定所述的管壳,所述管壳上的预制孔朝向所述凹模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包括凸模头和设置在凸模头上的凸模柄,所述的凸模头内设置有孔腔,所述孔腔的内周面上圆周间隔阵列有若干第一凸齿,所述相邻的第一凸齿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孔腔上端面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所述的凸模拉杆包括拉杆轴,所述拉杆轴的上端部外周面上圆周间隔阵列有若干与所述相应第一凹槽滑动配合的第二凸齿,所述相邻的第二凸齿之间的空间形成与所述相应第一凸齿滑动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的凹模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凹模底圈、凹模中筒和凹模托板,所述的凹模托板上设置有贯通凹模中筒和凹模底圈的通孔;所述的管壳固定在所述的凹模托板上,所述的凸模轴向进入所述管壳内的预制孔上方后被所述从凹模径向进入的凸模拉杆从所述的预制孔拉出使预制孔翻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拉杆伸入所述的孔腔内旋转使所述的第二凸齿嵌设在所述第一凸齿上端的间隔空间内与所述的第一凸齿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翻边机的管壳等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托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云龙白焰仵文辉艾晶张金宝高卫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金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