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转印材料、光间隔物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基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144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使用了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转印材料、光间隔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该光间隔物的显示装置用基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感光性组合物是至少含有光聚合性单体、粘合剂及光聚合引发剂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所述光聚合性单体的50质量%以上是双键基团数为0.2×10↑[-3]mol/g以上且低于4.5×10↑[-3]mol/g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转印材料、光间隔物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用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用于显示高画质图像的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在一对基板(以下也称为“显示装置用基板”)间配置能够通过规定的取向来进行图像显示的液晶层。均匀地维持该基板间隔、即液晶层的厚度是决定画质的要素之一。因此,为了将液晶层的厚度保持一定而配设间隔物(光间隔物)。该基板之间的厚度通常被称为“单元厚度”。单元厚度通常表示所述液晶层的厚度,换而言之,表示在显示区域的液晶中施加了电场的2张电极间的距离。 显示装置用基板(例如滤色器基板、有源矩阵基板等)为下述构成,即在基板上形成有着色图案或保护膜等结构体的构成。在这些结构体中,作为着色图案或保护膜的形成方法,使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光刻法来形成的方法成为主流。 另外,以往通过散布珠子(beads)来形成间隔物,但近年,也使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光刻法来形成位置精度高的间隔物。使用这样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间隔物被称为光间隔物。 迄今为止对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日本特开2006-25935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光聚合性单体、非感光性树脂和/或感光性树脂、聚合引发剂及溶剂,所述光聚合性单体含有使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与多官能异氰酸酯反应而得到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氨基甲酸酯基团数为1.0×10-3mol/g以上,双键基团数为4.5×10-3mol/g以上,光聚合性单体中的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 另外,日本特开2005-393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感放射线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A〕(a1)不饱和羧酸和/或不饱和羧酸酐与(a2)除上述(a1)成分以外的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聚物、〔B〕多官能不饱和单体以及〔C〕感放射线聚合引发剂,〔B〕成分的使用量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为10~150重量份,且〔B〕成分以其总量的10~50重量%的含有率含有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使用现有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在基板上形成光间隔物时,形成的光间隔物的弹性回复性不充分,构成显示装置时,有时导致显示不均。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得到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形成弹性回复率优异的固化物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转印材料、弹性回复率优异的光间隔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能抑制显示不均的显示装置用基板及使用了该基板的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是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是至少含有光聚合性单体、粘合剂及光聚合引发剂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所述光聚合性单体的50质量%以上是双键基团数为0.2×10-3mol/g以上且低于4.5×10-3mol/g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是一种转印材料,是在临时支撑体上至少具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层的转印材料,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层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光间隔物。 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是一种光间隔物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即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在基板上形成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层。 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是一种光间隔物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即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转印材料,通过加热和/或加压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层转印,从而在基板上形成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层。 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光间隔物的显示装置用基板。 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案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的显示装置用基板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可以形成弹性回复率优异的固化物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转印材料、弹性回复率优异的光间隔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可以抑制显示不均的显示装置用基板及使用了该基板的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转印材料、光间隔物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用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是至少含有光聚合性单体、粘合剂及光聚合引发剂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上述光聚合性单体的50质量%以上是双键基团数为0.2×10-3mol/g以上且低于4.5×10-3mol/g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能形成弹性回复率优异的固化物。 以下,详细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各成分。 —光聚合性单体— 本专利技术的光聚合性单体含有50质量%以上的双键基团数为0.2×10-3mol/g以上且低于4.5×10-3mol/g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根据需要可以含有上述规定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以外的其它的光聚合性单体。 对作为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光聚合性单体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使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分子内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此处,作为分子内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环氧乙烷改性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环氧丙烷改性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己内酯改性五(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丙烯酰基丙基酯、含有环氧基的化合物与羧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物、含有羟基的多元醇聚丙烯酸酯等。 另外,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异氰酸酯等。 本专利技术中,上述规定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中所含的双键基团数为由(分子内的双键数)÷(分子量)计算得到的值。 上述规定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所含的双键基团数需要为0.2×10-3mol/g以上且低于4.5×10-3mol/g,更优选为1.0×10-3mol/g以上且低于4.5×10-3mol/g,特别优选为2.0×10-3mol/g以上且低于4.5×10-3mol/g。 光聚合性单体中,上述规定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含量优选为5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全部光聚合性单体是上述规定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作为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以外的其它光聚合性单体,可以从公知的聚合性化合物中选择,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6-23696号公报的段落号~中记载记载的成分或日本特开2006-64921号公报的段落号~中记载的成分。 —粘合剂— 对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以下有时称为“树脂(A)”)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弹性回复率的观点来看,优选在侧链含有具有烯键式不饱和键的基团。 树脂(A)更优选为在侧链含有酸性基和具有烯键式不饱和键的基团的树脂。树脂(A)特别优选在侧链还含有具有支化结构及脂环结构中的至少1种的基团。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A)的含量,相对于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5~70质量%,更优选为10~50质量%。该含量为5质量%以上时,能维持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至少含有光聚合性单体、粘合剂及光聚合引发剂,所述光聚合性单体的50质量%以上是双键基团数为0.2×10↑[-3]mol/g以上且低于4.5×10↑[-3]mol/g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宅一仁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