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22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锁(1),其具有锁定机构(2),该锁定机构包括:转动锁叉(4)和至少一个锁定爪(5),其中,转动锁叉(4)能借助于锁定爪(5)锁定在至少一个锁止位置中;释放杆(11),其中,锁定机构(2)能借助于释放杆(11)从锁止位置转移到释放位置中;和用于操纵释放杆(11)的电驱动单元,其中,锁定机构(2)布置在机动车锁(1)的湿区(15)中,用于使锁定机构(2)解锁的致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机动车锁的干区(18)中。锁的干区(18)中。锁的干区(18)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动车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锁、特别是机动车侧门锁,该机动车锁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定爪,其中,转动锁叉能借助于锁定爪锁定在至少一个锁止位置中;释放杆,其中,锁定机构能借助于释放杆从锁止位置转移到释放位置中;以及用于操纵释放杆的电驱动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的机动车闭锁系统中主要安装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通过转动锁叉与锁定爪的相互接合而锁定到彼此中,进而能够实现可动地位于机动车上的构件的固定。在此,根据在机动车中的布置,使用单级或两级的锁定机构。如果在盖板或后盖中使用单级的锁定机构是常见的,则立法者强制车辆制造商为侧门配备两级的锁定机构。在第一级中、也就是说在第一锁止位置中,侧门被松动地保持,并且在第二级中、也就是说在第二锁止位置中,侧门位于完全闭锁的运行位置中。
[0003]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动车中的舒适性,在机动车中使用越来越多的电辅助功能。在机动车闭锁系统中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例如能够实现对锁定机构的电动解锁。电机在此通常与传动机构共同作用,其中,传动级于是间接地或直接地启动锁定机构的解锁。这种电驱动单元例如由DE 10 2019109 488.7公开。
[0004]DE 10 2019 109 488.7公开了一种电驱动单元,该电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以及连接在电机下游的蜗轮级。在此,该蜗轮级的齿轮配备有圆柱形的周面,该周面作为斜坡围绕蜗齿轮的旋转轴线延伸。致动杆与周面啮合,其中,该致动杆例如可以引起或至少启动锁定机构的解锁。借助于该电驱动单元,机动车的操作者例如能够对机动车锁进行电解锁,从而能够实现侧门的电辅助的打开。
[0005]至少机动车锁中的转动锁叉与锁销/锁挡块或锁保持件接合。在此,转动锁叉和锁保持件以这种方式共同作用,使得转动锁叉能够围绕锁保持件摆动并且借助于锁定爪锁定该锁定机构。因此,转动锁叉受到环境影响并且例如可能由于下雨而与水接触。为了保护机动车锁的其他部件免受环境影响,已知的是,将机动车锁分成湿区和干区。
[0006]DE 20 2012 103 608 U1公开了一种机动车锁,其中,转动锁叉布置在机动车的湿区中,锁定爪布置在机动车的干区中。在此,仅锁定爪的一部分穿过锁壳体的开口缝隙伸出,其中,开口缝隙的宽度相应于锁定爪的材料厚度。锁定爪的锁止臂因此是锁定爪的为了接合到转动锁叉中而伸入到机动车锁的湿区中的部分。
[0007]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解决方案至今已被证实是有效的。但随着机动车锁的电气化程度增加,需要将干区完全与暴露于环境影响的区域分开。为此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尽可能远地使环境影响与机动车锁的电子或电气部件脱离。根据本专利技术,应提供一种改进的且结构简单的进而成本有利的机动车锁,借助于该机动车锁
使环境影响保持远离电子装置或电气器件的区域。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要指出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更确切地说,可以实现说明书和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特征的任意变型可能性。
[0010]根据权利要求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提供一种机动车锁、特别是机动车侧门锁,该机动车锁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定爪,其中,转动锁叉能借助于锁定爪锁定在至少一个锁止位置中;释放杆,其中,锁定机构能借助于释放杆从锁止位置转移到释放位置中;和用于操纵释放杆的电驱动单元,其中,锁定机构布置在机动车锁的湿区中,致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为了使锁定机构解锁而布置在所述机动车锁的干区中。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锁结构,特别是通过将锁定机构布置在湿区中而将致动机构布置在干区中的这种分离,可以进行电驱动装置与湿区之间的进一步分离。
[0011]在此,致动机构例如可以包括释放杆,该释放杆直接作用到锁定爪上并且使锁定爪与转动锁叉脱离接合。释放杆可以直接通过电驱动装置或借助于致动杆、传动级来驱动。锁定机构位于湿区中,也就是说,锁定机构受到环境影响并且可以在湿气、灰尘和/或温度影响的情况下被使用。这些环境影响必须保持远离电子部件区域。
[0012]锁壳体用于分离湿区和干区,该锁壳体一方面可以保持和/或包含电气和/或电子构件,并且同时可以用于接纳机动车锁的其他组成部分。锁壳体特别是包括壳体件和壳体盖。当然,壳体也可以构造成多件式的并且包括两个、三个或更多个部件。在此,对于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重要的是,用于使锁定机构解锁的致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锁壳体的干区中。
[0013]如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及机动车锁,那么在此也包括用在侧门、舱盖、盖板或滑动门中的锁。在那些需要将可动地固定在机动车上的构件固定在闭锁位置上的地方都是一样,以便能够无危险地使用机动车。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锁优选涉及机动车侧门。
[0014]锁定机构可以构造为单锁止的或双锁止的锁定机构。基于最新的发展,也已知具有滚动的锁定机构部件、例如球的锁定机构。在单锁止的锁定机构中,存在仅一个锁止位置,锁定爪在该仅一个锁止位置中保持转动锁叉。在双锁止的锁定机构中,除了主锁止位置之外还存在预锁止位置,从而能够实现转动锁叉和锁定爪在两个锁止位置中的共同作用。在此,释放杆与锁定机构共同作用,使得释放杆对被锁定的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在此,锁定爪从与转动锁叉的接合区域中运动出来。在此已知的是,也使用多个锁定爪。例如当在主锁止位置中出现用于锁定机构的打开力矩时,锁定爪可以通过另一锁定爪保持。该另一锁定爪于是被称为锁止杆或锁死杆。
[0015]电驱动单元优选包括直流电机,在该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该齿轮与另一齿轮共同作用,以便在机动车锁中启动运动。在此可以设想,固定在电机上的齿轮直接与释放杆接合,但是优选地在传动齿轮与释放杆之间布置至少一个传动级。优选地,作为传动级使用蜗轮传动级。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设计变型中,驱动单元至少由电机和传动级形成,其中,传动级具有致动杆。在电机的下游,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蜗杆,该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又驱动致动杆,借助于致动杆可以直接操纵锁定爪,但也可以设想,致动杆与释放杆接合。通过使用致动杆也存在以下可能性,即,将电驱动装置和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与锁定机构间隔开地
定位在机动车锁中。特别是可以通过蜗轮与致动杆的共同作用将另一变速比引入到驱动系中。因此,用于操纵锁定爪所需的力可被影响或调节。
[0017]致动杆能与释放杆接合。优选地,释放杆可形锁合地与致动杆连接。为此,释放杆例如可以具有开口,致动杆可导入到该开口中。当然也可以设想,致动杆和释放杆材料锁合和/或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连接。优选地,致动杆导入到释放杆中,从而借助于致动杆可将力矩传入到释放杆中。致动杆由蜗轮驱动并且优选地进行摆动运动,从而在释放杆上同样提供摆动运动或转动运动,以便使锁定爪从与转动锁叉的接合区域中脱离。蜗杆、蜗轮、致动杆和释放杆优选由塑料形成。
[0018]为了传递驱动力,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机动车锁(1)、特别是机动车侧门锁,其具有锁定机构(2),该锁定机构包括:转动锁叉(4)和至少一个锁定爪(5),其中,转动锁叉(4)能借助于锁定爪(5)锁定在至少一个锁止位置中;释放杆(11),其中,锁定机构(2)能借助于释放杆(11)从锁止位置转移到释放位置中;和用于操纵释放杆(11)的电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锁定机构(2)布置在机动车锁(1)的湿区(15)中,用于使锁定机构(2)解锁的致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机动车锁的干区(16)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锁(1),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至少由电机和传动级(20)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锁(1),其特征在于,传动级(20)具有致动杆(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锁(1),其特征在于,致动杆(3)能与释放杆(11)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动车锁(1),其特征在于,致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开开特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