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熹专利>正文

一种内镜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92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镜附件,其设于内镜的镜身,其包括透明帽、转动环、器械管和牵引丝,镜身前端套设有透明帽,转动环转动地套设在透明帽周面上;器械管连接在转动环外侧面;转动环的周向设有牵引槽,牵引丝沿牵引槽长度方向设置,牵引丝与牵引槽壁面连接,牵引丝的两端均延伸到牵引槽外部。通过拉拽牵引丝的两端,使得与牵引丝连接的转动环沿透明帽转动,进而实现器械管的转动;在切除手术中,由镜身具有的器械通道内伸入的切除刀对肿物进行切除,同时器械管内伸入夹具,由夹具夹持肿物,之后将器械管转动至远离切除刀的方向,此时的肿物被抬起,切除刀可以方便地对肿物连接的粘膜进行切割。以方便地对肿物连接的粘膜进行切割。以方便地对肿物连接的粘膜进行切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镜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切除肿物的手术中,以申请号为201480024521.9的一篇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采用在镜身一侧固定设置一个管(器械管),通过在该器械管内伸入捕捉部(夹钳)来将肿物夹起以方便镜身内置入的高频电刀(切除刀)切除;而肿物在患者体内的位置可能存在多方向上,则需要操作者将镜身转动并校正夹钳位置才能将其夹取,在实际操作中颇为复杂,受限于旋转角度及实际操作情况,需要反复调整才能达到想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方便切除手术操作,实现切除肿物的同时牵引抬起肿物的内镜附件。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镜附件,其设于内镜的镜身上,包括透明帽、转动环、器械管和牵引丝,所述镜身前端套设有透明帽,所述转动环转动地套设在透明帽周面上;所述器械管连接在转动环外侧面;所述转动环的周向设有牵引槽,所述牵引丝沿牵引槽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牵引丝与牵引槽壁面连接,所述牵引丝的两端均延伸到牵引槽外部。
[0005]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槽内设有凸出的固定块,所述牵引丝与固定块连接;所述器械管与固定块对应的转动环部分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帽上沿其环向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环套设于转动槽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槽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C形,所述牵引槽的C形开口的朝向远离镜身前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槽的C形开口与转动槽的槽壁相对。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牵引管,所述牵引管沿镜身延伸;所述牵引管与透明帽连接,所述牵引丝设于牵引管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帽远离镜身前端的一面上设有插口;所述插口连通转动槽;所述牵引管插设于插口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管为双腔牵引管;所述牵引丝的两端分别通过双腔牵引管内的不同管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拉拽牵引丝的两端,使得与牵引丝连接的转动环沿透明帽转动,进而实现器械管的转动;尤其在切除手术中,由镜身具有的器械通道内伸入的切除刀对肿物进行切除,同时器械管内伸入夹具,由夹具夹持肿物,之后将器械管转动至远离切除刀的方向,此时的肿物被抬起,切除刀可以方便地对肿物连接的粘膜进行切割。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镜附件装配于内镜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镜附件的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镜附件的转动环与牵引丝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镜附件的转动环和透明帽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标号说明:
[0018]1、镜身;2、透明帽;21、转动槽;22、插口;
[0019]3、转动环;31、牵引槽;32、固定块;
[0020]4、器械管;5、牵引丝;6、牵引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2]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内镜附件,其设于内镜的镜身1,包括透明帽2、转动环3、器械管4和牵引丝5,
[0023]所述镜身1前端套设有透明帽2,所述转动环3转动地套设在透明帽2周面上;所述器械管连接在转动环外侧面;
[0024]所述转动环3的周向设有牵引槽31,所述牵引丝5沿牵引槽3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牵引丝5与牵引槽31壁面连接,所述牵引丝5的两端均延伸到牵引槽31外部。
[0025]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拉拽牵引丝5的两端,使得与牵引丝5连接的转动环3沿透明帽2转动,进而实现器械管4的转动;尤其在切除手术中,由镜身1具有的器械通道内伸入的切除刀对肿物进行切除,由透明帽2将肿物顶起,同时器械管4内伸入夹具,由夹具夹持肿物,之后将器械管4转动至远离切除刀的方向,此时的肿物被抬起,切除刀可以方便地对肿物连接的粘膜进行切割。
[0026]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槽31内设有凸出的固定块32,所述牵引丝5与固定块32连接;所述器械管4与固定块32对应的转动环3部分连接。
[0027]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凸出的固定块32与牵引丝5及器械管4对应连接,加强牵引丝5、器械管4分别与转动环3的可靠连接;同时器械管4与牵引丝5和转动环3的连接位置相对,方便对器械管4转动位置进行确认。
[0028]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帽2上沿其环向设有转动槽21,所述转动环3套设于转动槽21内。
[0029]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转动槽21的设置,方便转动环3的固定转动。
[0030]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槽31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C形,所述牵引槽31的C形开口的朝向远离镜身1前端。
[0031]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牵引槽31的C形布置及其C形开口朝向的设置,使得牵引丝5能够沿着镜身1延伸至转动环3处,并由牵引槽31的C形开口伸入,以完成牵引丝5在牵引槽31内的固定安装;在牵引丝5被拉动时,牵引槽31的C形开口则作为转动环3转动时对牵引丝
5的让位空间。
[0032]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槽31的C形开口与转动槽21的槽壁相对。
[0033]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牵引槽31的C形开口与转动槽21槽壁的相对设置,能够减少外界杂质侵入牵引槽31内而影响牵引丝5的拉动。
[0034]进一步地,还包括牵引管6,所述牵引管6沿镜身1延伸;所述牵引管6与透明帽2连接,所述牵引丝5设于牵引管6内。
[0035]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牵引管6供牵引丝5移动,减少对患者体内组织的干涉,同时隔离牵引丝5,保证牵引丝5的使用寿命。
[0036]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帽2远离镜身1前端的一面上设有插口22;所述插口22连通转动槽21;所述牵引管6插设于插口22内。
[0037]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透明帽2上的插口22与牵引管6的插接,实现快速对接固定。
[0038]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管6为双腔牵引管6;所述牵引丝5的两端分别通过双腔牵引管6内的不同管腔。
[0039]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双腔牵引管6的设置,使得牵引丝5两端穿过不同的管腔,以避免在同一管腔的情况下,牵引丝5两端拉动使得牵引丝5中部缠绕而影响操作。
[0040]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
[0041]本技术的应用场景:在切除肿物的手术中,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在镜身1一侧固定设置一个器械管4道,通过在该器械管4道内伸入夹钳来将肿物夹起以方便镜身1内置入的切除刀切除;而肿物在患者体内的位置可能存在多方向上,则需要操作者将镜身1转动并校正夹钳位置才能将其夹取,在实际操作中受限于旋转角度及实际操作情况,需要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附件,其设于内镜的镜身,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帽、转动环、器械管和牵引丝,所述镜身前端套设有透明帽,所述转动环转动地套设在透明帽周面上;所述器械管连接在转动环外侧面;所述转动环的周向设有牵引槽,所述牵引丝沿牵引槽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牵引丝与牵引槽壁面连接,所述牵引丝的两端均延伸到牵引槽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槽内设有凸出的固定块,所述牵引丝与固定块连接;所述器械管与固定块对应的转动环部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帽上沿其环向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环套设于转动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熹蔡顺天林震群黄泽辉张毅娜胡柳丹王珊娜黄国榕刘雯涓
申请(专利权)人:陈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