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联合药物注射盥洗一体化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70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用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联合药物注射盥洗一体化连接装置。其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的出液端与所述的第三通道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的第二通道的出液端与所述的第三通道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的第一通道的进液端上设置有第一软管,所述的第二通道的进液端设置有第二软管,所述的第三通道的出液端设置有第三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超声引导下,工作时穿刺针不会晃动,避免对机体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实现麻药注射、药物填充、药物盥洗一体化,使用方便,能够满足无菌操作的连接装置。作的连接装置。作的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联合药物注射盥洗一体化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联合药物注射盥洗一体化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超声引导技术被称为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睛。超声引导技术不仅可以作为治疗手段,同时可以发挥超声检查的先天优势,为患者的患病部位及病变程度进行精准的检查。在肌骨超声成熟之前,患者只能依靠昂贵的核磁共振对肩袖病部位进行检查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而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在超声图像中可以实时动态地观察到穿刺针针头,并且可以使针头精确进入病变部位,实现药物可视化注射和可视化盥洗,治疗过程中,我们可清晰观察病变组织及周围组织的结构,近乎在直视下操作。超声引导下,药物可视化注射、盥洗,主要是指向患者病变部位注射麻药或者药物填充,若患者病变部位存在积液,还需要抽取积液,有些时候需要对病变部位进行药物盥洗。
[0003]目前,超声引导下,针对肩、膝或有积液的肌腱,无论是麻药注射、积液抽取、药物填充或病变部位药物盥洗,均需要通过穿刺针来实现。注射麻药时,麻药注射装置与穿刺针连接,通过穿刺针将麻药注射至麻醉部位。注射麻药结束之后,将填充药物注射装置与穿刺针连接,通过穿刺针将填充药物注射至病变部位。积液抽取的步骤是先注射麻药,再将抽取装置与穿刺针连接,通过穿刺针实现积液抽取。药物盥洗病变部位时,需要多个注射装置和抽取装置轮换进行操作。无论是麻药注射、药物的填充、积液抽取或病变部位药物盥洗,均需要对应装置重复与穿刺针连接、解除连接的步骤,这样会造成穿刺针的晃动,对人体组织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超声引导下,工作时穿刺针不会晃动,避免对机体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实现麻药注射、药物填充、药物盥洗一体化,使用方便,能够满足无菌操作的连接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的出液端与所述的第三通道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的第二通道的出液端与所述的第三通道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的第一通道的进液端上设置有第一软管,所述的第一软管的进液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的第二通道的进液端设置有第二软管,所述的第二软管的进液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的第三通道的出液端设置有第三软管,所述的第三软管的出液端设置有第三连接装置。
[0006]优选的是,所述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结构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形结构,所述的第一通道上设置有第一空气阀门,所述的第二通道上设置有第二空气阀门,所述的第三通道上设置有第三空气阀门。
[0007]优选的是,所述的第一软管通过第一空气阀门与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的第二软管
通过第二空气阀门与第二通道连接,所述的第三通道通过第三空气阀门与第三软管连接。
[0008]优选的是,所述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构成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的结构为Y型或T型中的一种。
[0009]优选的是,所述的第一软管的长度数值大于所述的第二软管和所述的第三软管的长度数值,所述的第二软管和所述的第三软管的长度数值等同。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第一软管上设置有用于阻断第一软管的第一开关,所述的第二软管上设置有用于阻断第二软管的第二开关。
[0011]对于本技术来说,所述的注射装置是指现有常规医用注射器。
[0012]对于本技术来说,所述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均为液体流通通道,其属于医疗器械,生产加工需要满足对应标准。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构成一个整体的Y型或T型结构,对应的三条通道相互连通。
[0013]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三软管的主要作用是缓冲装置和药物流通选择,在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积液抽取或神经盥洗的时候,保证穿刺针不会晃动。即注射药物时,穿刺针的针尖已处于机体组织内部,注射装置与第一连接装置或第二连接装置连接时,通过第一软管或第二软管的缓冲,保证穿刺针是不动的;需要从第一连接装置或第二连接装置上取下注射装置的时候,在第一软管或第二软管与第三软管的共同缓冲下,保证注射装置解除连接的时候不波及穿刺针的进液端,保证了穿刺针的稳定性。
[0014]对于本技术来说,所述的第一连接装置装和第二连接装置主要用于与注射装置连接,其结构为常规的注射装置连接结构,结构与注射器用针头的进液端结构相同,即直接套在注射装置的出液端即可。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与注射装置连接,第三连接装置与穿刺针连接。第三连接装置的主要作用就是与穿刺针的进液端连接,穿刺针的进液端结构和常规注射器用针头的进液端结构相同,所以第三连接装置的结构与注射器的出液端结构相同。
[0015]对于本技术来说,所述的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三软管是指由医用软性材料制成的液体流通通道,其需要满足柔性、卫生和环保等要求。
[0016]对于本技术来说,所述的第一空气阀门、第二空气阀门、第三空气阀门是指用于截留药物中的空气气泡,防止这些气泡随着药物进入机体组织内,其结构与现有的输液管用空气截留装置相同。
[0017]第一软管较长是因为,工作时,主治医师将整个连接装置置于掌心,另一只手操作注射装置,如果对神经进行药物盥洗的时候,需要旁人辅助,这时候,对第一软管的长度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不宜过长。因为超声引导下,麻药注射、药物填充、积液抽取以及病变部位盥洗均在手术时间进行,若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过长,会导致其部分区域落在地面上,不能满足无菌要求。
[0018]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药物或积液实现流动通道的选择,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主要设置于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外缘,其结构主要为输液管用的夹持结构或槽式滑轮阻断结构。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
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之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第一通道;2、第二通道;3、第三通道;4、第一空气阀门;5、第一软管;6、第一连接装置;7、第一开关;8、第二空气阀门;9、第二软管;10、第二连接装置;11、第二开关;12、第三空气阀门;13、第三软管;14、第三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5]根据图1

图3所示,一种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联合药物注射盥洗一体化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通道1、第二通道2和第三通道3,所述的第一通道1的出液端与所述的第三通道3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联合药物注射盥洗一体化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的出液端与所述的第三通道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的第二通道的出液端与所述的第三通道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的第一通道的进液端上设置有第一软管,所述的第一软管的进液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的第二通道的进液端设置有第二软管,所述的第二软管的进液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的第三通道的出液端设置有第三软管,所述的第三软管的出液端设置有第三连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联合药物注射盥洗一体化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结构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形结构,所述的第一通道上设置有第一空气阀门,所述的第二通道上设置有第二空气阀门,所述的第三通道上设置有第三空气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方陈琰东张梅花彭晓丹常慧琼尹平王婧袁媛许晓东杨凡耿雷宇刘杏蓉罗应鸿段安怡
申请(专利权)人:保山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