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88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包括穿刺手柄和插接安装在穿刺手柄左右两侧的连接筒,所述穿刺手柄左侧的连接筒左端固定安装有穿刺针,通过设置了定位机构在连接筒内侧,通过微型螺杆在连接筒和固定套管的限位作用下挤压弹簧片,从而带动其底部的两组卡位块对限位棘轮进行限位,从而通过卡位块和限位棘轮的卡位对第一旋转套管和第一位移套管的旋转提供限位效果,通过设置了第二调节组件在第一位移套管内部,通过显影套管和滚珠同心传感器为第一位移套管的位置提供感知和为其提高位移时的稳定性,然后通过弹性绳为弧形钩的展开提供缓冲动作,避免弧形钩因开展过快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快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快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穿刺定位针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各种普查技术的推广以及人们防癌意识的不断提高,临床触诊不清疾病病灶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由于不易触及的包块一般部位较深,质地与周围正常腺体无明显差别,触诊定位难度大,所以术中常常寻找病灶困难,且不易判断病灶是否被完全切除,术前的精确定位是保证病灶完全切除的前提,使用乳腺定位针定位法辅助实施手术。
[0003]传统的穿刺针在进行定位动作时,大多只采取双重套管的方式将定位针穿刺埋入患者病灶处,同时现有的装置缺少对定位针进行角度调节部件,从而导致其在进行定位时,较难避开患者病灶内部的神经,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现有的装置在进行穿刺过程中,也缺少对穿刺针和定位针的位移进行检查,较难发现定位针出现偏心离心的现象,从而容易导致定位效果不佳的现象;同时现有的定位针大多采取展开式并带有倒钩的固定结构,该方式缺少对定位针弹性件的缓冲部件,从而容易因定位针的倒钩展开势能过大而对病灶周围组织结构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该装置包括穿刺手柄和插接安装在穿刺手柄左右两侧的连接筒,所述穿刺手柄左侧的连接筒左端固定安装有穿刺针,所述穿刺手柄右侧的连接筒外侧面螺栓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部设有第一调节组件以及滑动设置在固定座顶部的推进板,还包括安装在连接筒内部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螺栓固定在连接筒内部的固定套管和螺纹安装在连接筒内侧螺槽的微型螺杆,所述固定套管顶部螺孔螺纹安装有微型螺杆,所述微型螺杆底部连杆与弹簧片顶部前后两侧相接触,所述弹簧片固定安装在固定套管内部和焊接设置在弹簧片底部前后两侧的卡位块,所述卡位块与限位棘轮顶部轮齿啮合,所述限位棘轮螺栓安装在第一旋转套管外侧左端,所述第一旋转套管内槽壁与第一位移套管键连接,所述第一位移套管内部设有第二调节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位移套管内部的第二位移套管和套接在第一位移套管外侧左端的显影套管以及设置在第二位移套管顶部右侧的限位组件,所述显影套管左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套管,所述第二位移套管外侧面套接有滚珠同心传感器,所述限位套管内侧壁与第二位移套管滑动连接和固定安装在限位套管内侧壁的弧形钩,所述第二位移套管左端粘黏设置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粘黏在弧形钩外侧面,所述滚珠同心传感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位移套管上下两端右侧的限位滑槽和设置在第一位移套管外侧右端的第二旋转套管,所述限位滑槽内槽壁滑动设置有限位滑
块,所述限位滑块分别安装在微型线圈环的上下两侧,所述微型线圈环底侧的限位滑块右端螺栓安装有微型高精电推杆,所述推进板左端底侧螺栓安装有激光传感器,所述穿刺手柄右侧的连接筒右端面底侧螺栓安装有光感板,所述微型线圈环内侧线圈和微型高精电推杆和激光传感器以及光感板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管内部共设有四组弧形钩,且弧形钩的弹性形变角度和弹性绳拉伸角度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套管和微型线圈环以及第二旋转套管呈同心圆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弹簧片材质为高碳钢。
[0011]优选的,所述弹性绳材质为尼龙。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0013]本技术所述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通过设置了定位机构在连接筒内侧,通过微型螺杆在连接筒和固定套管的限位作用下挤压弹簧片,从而带动其底部的两组卡位块对限位棘轮进行限位,从而通过卡位块和限位棘轮的卡位对第一旋转套管和第一位移套管的旋转提供限位效果。
[0014]本技术所述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通过设置了第二调节组件在第一位移套管内部,通过显影套管和滚珠同心传感器为第一位移套管的位置提供感知和为其提高位移时的稳定性,然后通过弹性绳为弧形钩的展开提供缓冲动作,避免弧形钩因开展过快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
[0015]本技术所述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通过设置了限位组件在第一位移套管右侧,通过微型高精电推杆的高精度推进和微型线圈环的吸附效果,从而使第二位移套管能在第一位移套管内部进行高精度的位移,并通过激光传感器和光感板之间光感效果对第一位移套管的位移长度提供传感效果,有利于提高对穿刺针的高精度进给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定位机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调节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限位组件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穿刺手柄

1、连接筒

2、定位机构

3、穿刺针

4、固定座

5、第一调节组件

6、推进板

7、固定套管

31、微型螺杆

32、弹簧片

33、卡位块

34、限位棘轮

35、第一旋转套管

36、第一位移套管

37、第二调节组件

38、第二位移套管

381、显影套管

382、限位套管

383、弧形钩

384、弹性绳

385、滚珠同心传感器

386、限位组件

387、限位滑槽

3871、限位滑块

3872、微型线圈环

3873、微型高精电推杆

3874、第二旋转套管

3875、激光传感器

3876、光感板

3877。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
[0024]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包括穿刺手柄1和插接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包括穿刺手柄(1)和插接安装在穿刺手柄(1)左右两侧的连接筒(2),所述穿刺手柄(1)左侧的连接筒(2)左端固定安装有穿刺针(4),所述穿刺手柄(1)右侧的连接筒(2)外侧面螺栓安装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内部设有第一调节组件(6)以及滑动设置在固定座(5)顶部的推进板(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连接筒(2)内部的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螺栓固定在连接筒(2)内部的固定套管(31)和螺纹安装在连接筒(2)内侧螺槽的微型螺杆(32),所述固定套管(31)顶部螺孔螺纹安装有微型螺杆(32),所述微型螺杆(32)底部连杆与弹簧片(33)顶部前后两侧相接触,所述弹簧片(33)固定安装在固定套管(31)内部和焊接设置在弹簧片(33)底部前后两侧的卡位块(34),所述卡位块(34)与限位棘轮(35)顶部轮齿啮合,所述限位棘轮(35)螺栓安装在第一旋转套管(36)外侧左端,所述第一旋转套管(36)内槽壁与第一位移套管(37)键连接,所述第一位移套管(37)内部设有第二调节组件(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8)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位移套管(37)内部的第二位移套管(381)和套接在第一位移套管(37)外侧左端的显影套管(382)以及设置在第二位移套管(381)顶部右侧的限位组件(38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便于定位的医用穿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套管(382)左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套管(383),所述第一位移套管(37)外侧面套接有滚珠同心传感器(386),所述限位套管(383)内侧壁与第二位移套管(381)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季胡立力孙洪荣郑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埃斯埃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